日本自杀次数最多的作家

题词:书跋之中竟然还记述了一件让我大为意外的事实:即书中的这位中国文学逸才(鲁迅),曾在早先喜爱过我那些拙劣的小说。这不禁让我狼狈惶恐,面红耳赤。我十分感激于这段奇缘,于是便像少年一样鼓起了干劲,开始动笔撰写这部小说。——太宰治

《惜别》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利用一个日本东北老行医40年前在仙台医学专业学校与鲁迅同班时交集的回忆为题材,专为纪念我国文学家鲁迅而写的传记。他呈现的是“太宰治式”独有的鲁迅形象。为了力求创作的真实性,太宰治还去了一趟仙台,收集大量有关于鲁迅先生的信息材料,

太宰治

明治三十七年秋,正处于日俄战争时期,因攻陷辽阳的胜利,周遭的学生一副生机勃勃之象,甚至整座仙台城都洋溢着一股亢奋的激情之中,学生们在宿舍里讨论的都是关于战争与武器,“我”(老行医)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初入大城市校园的“我”对于新的学校与课程有着抵触与排斥的心理,因内心的自卑与地域口音的差异,与同学之间也是避而远之,他在游览松岛风景的途中因听到了一首五音不全、令人惊骇的《云之歌》,而认识了清国留学生周树人(后面都称周树人为周君)。或许同为异乡求学的学子,都没有一口正宗江户儿腔调;亦或许周君是异国他乡之人,所以在周君的面前,他不再自卑,不再忧郁,与周君交谈可以做到毫无拘束、轻松自如的交谈,他甚至表现出了一种“地主之谊”的轻浮、肤浅的傲骄态度。周君留给太宰治的第一印象,虽然与他穿着相同的学生制服,却显示出了读书人应有的文雅脱俗,从他的外形上就能看出,周君是个好学之人。唱歌难听,说话不仅吃力还带着一股奇怪的演讲腔调。周君与“我”之间的同学情谊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呢?那么就请读者自己来解读吧。

太宰治,1909年出生,是日本的小说家,也是日本战后无赖派(又被称作“新戏作派”,是日本继“战后派”后,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从小就对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和泉镜花的文学十分敬佩与折服,从学生时代就希望自己日后可以成为作家。太宰治曾经几度自杀未遂,其原因应该是芥川龙之介的自杀给他带去了巨大的打击与影响,可终究于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太宰治青年时代的作品主要以文学、爱情、革命三大主题为主。他的主要作品有《塑造》、《斜阳》、《人间失格》等。

日本文坛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各种名目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新兴艺术派、新感觉派、战后派、太阳派、无赖派、荒原派、内向派等。而无赖派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出现的,是日本文坛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流派,在战后开放的气氛中,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无赖派的作者采用现实的手法描写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颓废,以嘲讽、戏虐的态度,表达对社会不满与嫌恶的情绪,带有浓重的阴郁、颓废色彩。而“无赖派”的提名人物就是太宰治,他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文学旗手,与顺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齐名。“无赖派”喜欢暴露一些别人不愿意暴露的内心阴暗与懦弱层面,敢说敢做。

日本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评价太宰治“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太宰治虽然在日本的文学史上有辉煌的业绩,可是最让他出名的,还是他曾经五次自杀的行径,他还被称为日本死得最多的作者。他的自杀行为有一部分原因缘自于出生的家庭环境,另一重要原因是他敬佩的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也是自杀生亡的。两个重要的原因,导致是太宰治双重性格的产生,自卑、自我意识强烈、敏感、安全感的缺乏。也许,对于他来说,死亡才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吧。

从太宰治的照片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他内心时刻带着深深的忧郁与惆怅。他的一生或许在事业上得到了某些的认可,可在他内心深处,他永远都是孤独的、寂寞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自杀次数最多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