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10年,大学毕业却没有摆脱“下里巴人”的烙印

有多少人出身于农村的小家庭,父母做着普通的工作;

又有多少寒门子弟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

还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却未能摆脱下里巴人的烙印。


小时候常被教室里挂着的名人名言洗脑,“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改变未来!”,这确实是天真不破的真理,但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知识啊。


在社会规则中,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富门子弟相对于寒家子弟更容易成功,更有优越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的人会说,寒门子弟没有好的社会背景,没有良好的资源,当然是竞争不上的。

一方面,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基础教育是相对落后,另外有的孩子家庭学习环境并不好,放学回家还要帮忙做这做那有忙不完的活,每和长辈们坐在一起,就要灌输“孩子,你要认真读书,出人头地,才能对得起你父母那么辛苦供你读书”。

但是我并不认同,所谓的寒门出贵子并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价值观。

说实在的,我也是出身寒门,这种痛真的特别能理解。

寒门的孩子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我们会比出身好的人自卑很多,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瞻前顾后。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能逃离寒门的圈子了,但是在寒门被灌输的思想仍留下阴霾。

其实我们更希望在成长道路上,能培养我们的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人生价值不是固定的,单一的,更应该趋向于多元。

寒门不是非要想着出贵子,我有一种朴素的愿望,就是生活过得比上一辈好一点,感受内心的幸福与宁静,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比追名逐利更珍贵。

让我们真正爱上学习读书,比耳提面命考高分更值得追求。

另一方面,你是否还记得那些熬夜挑战,疯狂刷题,第二天依旧能早起在树下晨读的日日夜夜。

好像在某一刻没有学习,就会被超越,就会落后于别人。

于是,我们吃饭要跑着,去上自习课也要跑着,假期朋友约出去玩,我们也不敢去……

读书好像就是我们的使命,慢慢地,我们埋头在书中。

当当学习生涯结束的那一刻,我们的心却无处安放了。

朋友少了,生活变得无趣了,不知道如何与社会与世界沟通了,

书籍已经无法治愈我们了,好像我们只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我大学有一个室友,她是一个学习十分优秀的尖子生,曾获得学院“助学金”“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

有一天,她和我说,“大学毕业了,但我却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文盲”。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以前为了学习,就是害怕浪费时间,然后都是独来独往的,也不交朋友,两耳也不闻窗外事,而现在我感觉自己就想是脱轨的火车,被时代抛弃。

其实说实话,我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想法,除了专业知识,感觉自己对外界一无所有,有时别人提个网络热语,却半天没有反应,只能自作尴尬。

苦读不是我们通往梦想的唯一途径,唯有苦读+巧读,才能在这一路上看到更美的风景。

沿途风景很多,也很美。

我不想你成为我第二个这样的,寒窗苦读十年,未能摆脱“下里巴人”的烙印。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窗苦读10年,大学毕业却没有摆脱“下里巴人”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