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情,要是出现了反常的情况,那么就证明这一切都是较为不正常的。那么,人就该去注意了。
就像一个人出生,或者是归去的时候,其实这个人,以及他身边的人,都会做出较为反常的行为举止。
说到“归去”,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最不想谈及的。因为中国人最忌讳生死,也不愿谈及生死。
但是,生老病死这四点是人这一生所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多有钱,亦或是多有本事,都不可能置身于生死之外。
有些时候,接受生死,往往才能够活得更为潇洒自在一些。既然有些事儿我们不能避免,那我们就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生死这个问题,其实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老年人了。
当他们上了年纪,将要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候,他们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寿命和未来的情况的。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以及精神状况都一清二楚,自然就能明白何时归去。
如果家中老人发出这几个“暗示”,大概是离归去不远了。
如果老人想回到某个地方,就表明他离归去不远了
据历史记载,在曾国藩离去的那一天,他在儿子的搀扶下在署西花圃中散步。
可是,过了一会之后,他便感觉腿脚发麻,于是跟自己的儿子说,我想回书房休息,你扶我回去吧。
看到父亲不想走路了,曾纪泽才听从父亲的话,将他扶到书房里面休息。
可是,曾国藩在书房中端坐了三刻之后,他便安静地去世了。
其实,当一个人大限将至的时候,他自己是能够感知到的。因为他才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最了解的那个人。
不仅是曾国藩有这种感觉,想要回到书房才去世,其实这世上还有许多的老人,他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和预知。
有些老人,他们感觉自己时日不长了,便回到故乡,或者是去到某些有回忆的地方去观望一番,在他了结心愿之后才去世。
有些老人,他们发现自己已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便想回到老房子,自己安静地离去。
这都是人最后的心愿。因为每个人都想寻觅一处安静之地,都想满足自己的心愿,从而走得安详。
如果老人突然容光焕发,那么他就离归去不远了
在传统的说法中,有一个词我们经常能听到,那就是“回光返照”。
什么是回光返照呢?医学上的解释就是,人之大脑出现了应激的情况,此时肾上腺激素大量释放,就能够缓和病人的身体状况,让他的精神暂时好转起来。
我们通常能够发现,有一些病入膏肓,医生说已然药石无灵的老人,他们某一天突然精神了起来,身体的病症也消失了。
这个时候,做儿女的,也一般会认为,这是老天保佑,老人家终于渡过危险期了,生活终于有奇迹发生了。
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奇迹,而是身体机能的最后反应而已。
可以说,如果儿女们发现家中卧病在床多年的老人突然能够行走了,那么就证明他离归去不远了。
如果老人经常谈及过世的亲人,就证明他离归去很近了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能够发现,有一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他们经常都会谈及自己故去的亲人。
甚至有一些老人,他们每天做梦都会梦到自己的亲人。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人老了,到了生命的尽头了,就会回忆过往,对自己这一生做了什么事儿进行思索,于是乎,他们就会想起那些早已故去的人。
如果是不知情的儿女听到老人家的言论之后,那他们会感觉特别可怕,怎么自己的父母会念及这些早已逝去的人呢?
其实,这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是可怕的。而对于那些知情的当事人来说,则是较为亲切的。
可以说,当我们发现家中的老人经常谈及过世的亲人时,那么就证明他们离归去很近了,我们就得注意了。
写到最后
其实,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而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时光,珍惜眼前人。
生死,看起来很可怕,可实际上却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事儿。
有句话说得很好,生死只是起点和结果,而只有其中的过程,才是人这一生最为有价值的存在。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妨做到活在当下,珍惜还活着的人,这就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