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发展心理学第六讲(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452天    2022-07-08

幼儿期,3-6岁的孩子,一般都在上幼儿园。这时候的家长一边要对孩子适当的放手,一边要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同时家长要在孩子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做正向过滤器。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是玩游戏,作为家长要陪着孩子玩游戏。如果不给孩子玩的时间,孩子成人后可能更想玩。所欲,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需要的。 家长在陪着孩子玩游戏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知识。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1、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幼儿的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  这个阶段的孩子,以游戏的方式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规则,学会一些知识。

3、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幼儿在玩游戏时是快乐的,感受到被爱,感受到安全,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孩子也喜欢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比如孩子想当医生,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游戏实现当医生的自我价值。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1、古典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人类关系角度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比如,精力过剩论、重演论。

2、现代游戏理论   

3、精神分析游戏理论: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精神分析比较看重人格的发展,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4、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       

啥阶段干啥事,孩子该玩的时候要让孩子多玩。上小学就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三、游戏的发展       

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认知发展理论把游戏分为三个阶段:

机能游戏(模仿性游戏)一婴儿期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一幼儿期

比如,玩过家家游戏。       

规则性游戏一童年期       

童年期及以后都是规则性游戏,比如竞赛,比较看重结果,学习也是如此,但不要把成绩视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成年人可能把钱视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如,警察抓小偷,老鹰捉小鸡。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替代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幼儿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很宝贵的,到小学之后想象力会慢慢被扼杀。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可以读一读《儿童技能教养法》,孩子是富有创造性的,可以让孩子学习新的技能,让他去思考这个事情怎么办,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社会参与水平的不同,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婴儿期

2.平行游戏一幼儿初期(过渡形式)      各玩各的。

3.社会性游戏

(1)协同游戏(联合游戏一幼儿中期、末期

(2)合作游戏—始于幼儿中期

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

形象记忆是看画面记忆,词语记忆较难,与思维发展有关。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1、记忆策略的发展(三阶段):

没有策略(5岁以前)

过渡阶段(5~8、9岁):不能主动运用,经诱导可以运用

主动运用策略阶段(10岁以后稳定发展)       

10岁一般是四年级,有的孩子在四年级之后成绩就会有变化,也是学习的分水岭,学习记忆是需要一些策略的,找孩子的成功经验并去强化。如果成绩退步,家长不要觉得是孩子不努力,可能是因为记忆策略不够。

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特征定位比如兔子有两只长耳朵,红眼睛、白胡子爷爷,戴眼镜的小姑娘。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萌芽童言无忌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可塑性:表象被简化、压缩、被“添油加醋”形成新的形象

动态性:表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不能从他人立场考虑观点        孩子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不要说孩子自私,孩子会慢慢成长的。家长不要自寻烦恼,随着孩子成长,有的问题年龄到了就好了,生理成熟是前提和关键。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计划行动,预见结果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提问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指向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这是什么?—一为什么是这样?       

2、概括能力的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3、推理能力的发展

1)最初的转导推理:不属于逻辑推理(天冷了给布娃娃穿衣服,怕鱼喝凉水肚子疼往鱼缸倒开水)

2)对熟悉实物的简单推理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

(三)教育和训练会促使创造想象发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性 。孩子好多的想象力现在都实现了。

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说悄悄话,但声音还是比较大,他没办法控制声音的大小。如果他声音很大,不要责怪,有时声音会小得听不见。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人际交流的工具>适应环境的工具>进入新的境界>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性发展是从言语发展开始的,通过言语学会社会化,可以获得信息和知识,交到朋友,获得快乐等。       

迟语者多慧。电报句子到很完整的句子。父母少说,让孩子多说。        环境对孩子言语的发展影响也非常大。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增加词汇量:每天2-3个词;增加量最大:3-4岁*3岁:1000个6岁:3000个*7岁:4000个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具体名词和外显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先掌握名词,其次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三)词义的深化:泛化到分化,向概括化、精确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1.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消长:幼儿词汇不断增加,并将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积极词汇: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   

3.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理解词的指标:间接概括性符号使用词的指标:四点

三、句子的发展

(一)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根据句中的几个实词的含义和事件可能性来理解句子。

词序策略:名词—动词一名词熊猫一吃一竹子非言语策略: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句子意义的预期进行理解

(二)句法结构的发展大致趋势:越来越丰富、复杂不完整句→完整句(句子长度)简单句→复合句(复杂程度)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句型)无修饰句→修饰句(词汇掌握)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两个发展趋势:对话语 (一问一答)  独白语(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说明孩子长大了,过去这一段就好了)情境语  (在某一情景下才能沟通)   

连贵语(说话连贯,沟通能力较好)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连贯语是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标志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咬指甲呀,抠手啊。无需太过在意,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好了。       

孩子正常养就好,不要走极端。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个人根据交谈双方的语言意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

(一)早期沟通的手势1.5岁之前   

手势沟通幼儿初期      手势加语言

(二)听的语用技能    摆脱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三)说的语用技能

幼儿中期,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的听者调整自己的言语。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语用技能,为小学阶段打下基础。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言语发展水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交往能力。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人格)的初步形成个性的初步形成从幼儿期开始。

1.明显的气质特点3岁看大,7岁看老。有的孩子反应快,有的孩子反应慢。

2.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孩子的兴趣爱好会有变化。

3.有一定的能力差异     

孩子能力有强有弱,我们找孩子的各种毛病和缺点,是在证明孩子不好。我们要找到孩子正向的比较好的方面,证明孩子的好,孩子会越来越好。

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尊是最重要的情绪体验之一。     

父母若能满足孩子自尊需求,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高,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二)幼儿自尊水平与以后情绪和适应性发展的关系       

高自尊者以后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人际适应能力好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具备四点,容易形成高自尊儿童。

(1)温暖、关爱、积极接纳、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

(2)严格要求、但不强制性管束;

(3)民主,有关孩子自己事情的决策,给予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和耐心倾听。

(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友谊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既学会分享,又学会表达)

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做到八个一点:

1.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2.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3.多给孩子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4.多给孩子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

5.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6.多给孩子一点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

7.给孩子一点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8.多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多让孩子参与,给孩子机会。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认同: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

意义:带给儿童归属感和成就感;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促进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对象:具有较高的地位、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主要是父母,对教师的认同。

四、第一逆反期(3-4岁幼儿出现)

第一反抗期的通常表现

1、要求行为活动自主、主动、自由,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喜欢说“不”;        该要求还要要求,有规则。还得适当放权,让孩子有自主性。

2、按自己的意志说“我自己做”。反抗对象:父母、其他养育者经过了反抗期,80%成人后自主性强;未表现出反抗期,20%成人后有自主性缺乏的倾向。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逆反期的心理需求:实现自我意志、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接受“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

2.第一逆反期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父母应明确认识第一逆反期特点,创造条件,适宜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价值感、成就感、自尊感,因势利导,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孩子越用越有用,孩子用的越多,成长越大,他才越有责任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筑基:发展心理学第六讲(幼儿期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