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规划中如何终止“合作”?

怎样终止合作?合作不是一件好事情吗?为啥要终止呢?这个也是职场常见的问题。

我们从一个场景说起。

话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双方就在法国战场陷入了堑壕战,大眼瞪小眼,谁也拿谁没办法。只能把战壕越挖越深,用大炮和机关枪互相射击。

但是奇怪,到了1914年圣诞节这一天,双方士兵不但暂时停火,还居然开了联欢会。这不是长官的意志,这是士兵自发的行动。比如隔着战壕互致圣诞问候,走出战壕一起唱圣诞歌等等。请注意,这时候国家之间是正杀到眼红的时候,是在战场的局部,居然出现了这样一片祥和的气氛。

当时一位战壕中英国士兵的给家里写信,多年后被报纸发表出来,其中还记载了这么一场足球赛。圣诞节这天,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用罐头盒当足球,踢了一场足球赛。这种战场足球赛居然还不止一场。另一个地方的英国和德国军队之间的足球比赛更正规,一个苏格兰士兵还专门做了一个足球。

看到这个场景,你想到了什么?当然是人性的光辉了。战场上也能产生友谊,这是人本善良的明证啊,所以后来这个场景被多次拍成电影,大家都很感动。学者对这个场景也很感兴趣。他们从中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叫“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什么意思呢?你想,按说战争嘛,双方士兵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杀伤对方,但这也必然招致对方的报复反击。如果是在激烈的运动战中,这种互相杀伤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你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双方士兵挖好战壕、战线固定下来以后,情况就会渐渐发生变化。

学者发现,最初的默契可能出现在开饭时。到了开饭时间,双方的后勤人员都要把饮食送到战壕里。站在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战壕后面车马、人员、炊烟、送饭车来来往往。这时,如果瞄准这些地方开炮,一炮就能撂倒一大片。但是人家要吃饭,你也要吃。对方当然会反击,也开炮轰击你吃饭时候的人,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法吃饭了。

渐渐地,双方就有了默契,到了开饭时间就停火。后勤人员也能感受到这种默契,送饭时就毫无防备,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甚至还有说有笑的。

时间再一长。另一个常见的契机是恶劣的天气。天气恶劣时,战壕里阴冷潮湿,地上泥泞一片,大家打仗都很辛苦,继续射击开炮,也很难有什么突破,渐渐地又约定俗成了,天气恶劣时大家都停火不打。吃饭不打,天气不好不打,后来自然就演化成节假日不打,周末不打等等。

当然,这种默契合作虽然形成了,但肯定不稳固。双方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有衍生出一种有趣的行为,那就是动不动就要展示自己的报复能力,提醒对方不要轻举妄动、不要轻易打破默契合作。比如,瞄准对方阵地里一个没有人的位置,用机关枪猛烈开火,或者精准炮击。意思就是,我随时能打击你,之所以没打,是因为大家有默契,可别以为我没能力啊。

这种默契合作时间长了,甚至会形成某种“不开火”伦理。有这样一件事:一次,英国和德国双方的士兵走出战壕,晒晒太阳,喝喝茶,互相装作没看见对方。忽然,德国方面有人开炮,好在没人伤亡。英国士兵吓了一大跳,大骂德国人不守规矩。一个德国士兵赶紧大声解释说:“很抱歉,但愿没人受伤。不是我们开的炮,是后面的那群该死的普鲁士炮兵干的。”这哪像是战场?

学者研究这个问题,是想指出:人性中有一种对合作的强烈需求。那你说,这个结论是不是燃起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信心?这个世界是不是挺美好的?打仗的时候都能演化出合作,那终有一天,人类就是不是会实现天下大同啊?

但是别高兴过早,你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就知道,这种合作机制,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麻烦,而不是一个大希望。

比如,警察和罪犯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时间一长,你希望他们之间也建成这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合作关系吗?你公司的一个员工,在对外合作中,你希望他和其它供应商之间形成这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关系吗?

对,人类社会中很多蝇营狗苟,内外勾结,甚至是贪污腐败,也是这种合作关系的体现啊。这哪里是什么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世界的bug啊。

你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指挥官的角度就理解了。你带出来的兵,在战场上看见敌人也不消灭,还跟人聊天喝茶打足球赛,你说你抓狂不抓狂?国家耗费巨资组建军队,送他们上前线,是要消灭敌人,打赢战争的,而双方士兵的这种合作,对他们个人有好处,但明显违反了战争纪律,侵犯了国家利益。

那你作为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咋办?

如果是在战役进行中,军官可以明确命令士兵冲出战壕,发起冲锋,有畏缩不前或临阵脱逃者,军法处置。但现在不是这情况,双方在战壕中对峙,仅仅因为这种时隐时现的默契合作,也不可能就大动干戈处罚哪个士兵,甚至都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

刚开始,军官们想要通过部队换防来解决问题,让新来的陌生人取代老朋友。但后来发现不行。即使部队换防,这种默契合作居然还能维持。因为撤防的部队会暗中告诫接防的部队:“对面的先生们不是坏人。你让他们活着,他们也会让你活。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懂的。在中国古代,新官上任,往往总会有人递上一张《护官符》,里面说,当地哪些家是不能得罪的。《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情节。所谓“为政不得罪于巨室”,就是你为政一方,在这个地方当官,当地的那些名门大族你是不能得罪的。这种信息上一任是会告诉下一任的,这不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合作吗?

那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当年的这种合作和默契是怎么打破的呢?

是英国高层军官最终想出了办法。

英国军方高层派出一系列10到200人的小部队,偷袭德军阵地。你想,这种偷袭小部队是由英军高层直接派出的,时间也不定、地点也不定,和前线驻军没有关系。前线的英军部队想和对方串通也没有机会。

偷袭来偷袭去,一次两次,对面的德国人可以原谅,但是多了之后不行,这种脆弱的信任当然就破坏了。双方重新大打出手。

听到这儿你可能明白了一件我们现在的事。为什么很多公司老板,在业务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要搞什么部门轮岗,这个地方的领导调到另外一个部门。按说,我们在专业化分工的社会,按道理讲应该是谁最熟悉业务谁来干啊,好不容易干熟了,突然又调到一个生部门。老板这么穷折腾干啥呢?

因为这些老板明白,只要关系结构一固定,这种要命的“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合作关系就会渐渐生长起来。堑壕里双方的敌人就会互相踢足球,过圣诞节。这就很麻烦。比如一个领导在一个地方呆长了,下属都成熟人了,该开的人也不开了,即使能力不行,因为他老想大家都不容易嘛;和外面合作该砍的价也不砍了,给对方留点活路嘛,毕竟大家很熟;该拒收的礼物也不拒了,别驳了人家的面子嘛。这种固定局面一旦持续下去,这一路滑下去,距离高压线就不远了。

很多老板之所以不停地折腾公司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静态结构导致的悲剧。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这个世界永远不存在什么最终的美好局面,一旦稳定下来的局面,很快就会演化成糟糕的局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演化方向,甚至不存在那种绝对正确的原则。

归起来就一句话:合作不见得就好。折腾也不见得就坏啊。所以职场规划中得学会灵活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规划中如何终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