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塾·反省感谢小组37

【分享人】09号 肖婷

【分享天数】第37天

【分享时间】2020年1月7日

【分享题目】

    《京瓷哲学》第十九条 在相扑台中央发力

        塾长在这一条里给我们展示了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者几乎都曾有过的经历:在面对资金周转不灵时,会半夜跑到朋友的家里亦或是跑到银行里,低头请求借款或贷款。结果就是要么迟迟借不到钱,长吁短叹,要么最后关头绞尽脑汁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一脸满足。

      看到这一条,思绪万千,《道德经》中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018年之前,我们公司都是稳步发展,2018年上半年突然订单量猛增,在人员增加不大的前提下,销售额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了4翻,“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所以,接踵而至的是下半年订单量骤减,加之之前的产品出现了批量性的问题,直接损失达600万。可以说整个18年至19年,企业的发展很是艰难,曾经从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从不向银行贷款的我们,却屡屡拖欠货款,又为了生计从银行一次次贷款来解决危机……其实归结起来,都是我们没能在一开始就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在还有充裕地界的时候使出全力。在企业发展势头好,稳步发展的阶段一味去扩大寻求发展,而没能留够足够的资金;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认为是行业内的BUG而标准又未制定,不够重视……

      好在关键时刻遇到了盛和塾,学习了稻盛哲学,也好在先生本人在这个行业内的口碑和影响力都是极为正向的。即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挫败,依旧让我能够自信满满地面对困难和憧憬未来。

      企业经营者要有宏观的大局观,要去践行“在相扑太中央发力”,对要发生的事做好充足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警惕之心。共勉之!

—————————————

【点评人】01姬晓军

【点评内容】

        昨天我们谈到了,把自己逼入绝境,今天接着话题来谈,在相扑台中央发力。环环相扣,在经营过程中,是多么的辩证思维和惊心动魄!

      谢谢肖婷兄的分享。早上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起得这么早?我半开玩笑的说,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回想起2010年的事情,我是2010年元月14号加入的明士教育,当时有5所校区,但是他们当时宣传的时候呢,有一个很大的口号——5年内上市。这是吸引我来的重要的原因,甚至是关键的原因(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3月19号我通过竞聘的方式成为了当时的校长助理。

      开早会,改薪酬,做内训,修方案,……组织当时所有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召开早会(上班时间提前了15分钟),修改当时的整体薪酬方案(优化提成制,改用星级晋升制),制定培训计划,在4月份的时候举办了当时的第1期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班(每月两天,为期三个月,在当年的7月1号毕业),后来第1期管理培训班的一半人都在后来成为了校长。

      获取领导的支持,获取中层的理解,获取员工的相信,这中间需要不断的去平衡,不断的去沟通,不断的去全面思考,特别是修改薪酬方案,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压力有阻力的事情,从4月份开始,薪薪酬修改整整完成了27次方案的修改。历时半年之后,在10月份正式落地。(不断的思考调整方案,不断进行人员互动,不断的进行讲解落实)当时给予我最大能力和力量的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张成攀先生的故事,他主张世界银行的薪酬改革,从改革管理的工资开始,主张行长降薪,促使了改革实施和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唯有改变才是不变的。

      成为漩涡的中心也好,站在相扑台的中央发力也好,它的本质就是一件事,"游刃有余"是建立在"胸有全牛而目无全牛的基础上的",一定要有无所畏惧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进步。Except god, I fear none。

      无私方能无畏,无畏方能大勇,力所能及,全力以赴。一起共勉。

—————————————

【督查人】11号 邓耀邦

【督查内容】

        细读肖婷兄的分享,在学习稻盛哲学与对老子《道德经》的谈笑间,把2018年经历的一场上半年销量激增4倍后的风雨娓娓道来,不经意间体会了未在台中央发力导致的后果,惊心动魄之处,令人深思。

      在相朴台中央发力,要求我们做事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逼向绝境。在我熟悉的陶瓷行业,如蒙娜丽莎、欧神诺、简一都是非常注重研发,一个产品在市场上仍是红日中天的时候,他们己着手开发下一代产品。蒙娜丽莎首创了雪花白和薄板,更不断地升级;简一推出了十代大理石,在对手仍在忙于模仿时巳推出下一代了。

      我去年元旦推出《笑唱佛山40年》巡演,到第八场后没有等这个产品结束,而是马上推出《文明佛山唱起来》10场,同时又研发了功夫音乐会,并升级为功夫音乐千人盛宴。这正是遵循稻盛先生"在相扑台中央发力"的思想,事实证明,它是卓有成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盛和塾·反省感谢小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