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第一章:如何对待时间

我想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最为欣喜若狂的应该是帮助你解决了一个此前从未想通过的问题,又或者读到了和自身共鸣之处只言片语。

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别是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等七个不同人生侧面展开说明,下面我就来分享我从第一章节里面学到的,对我有帮助作用的思维模式,且影响了我的思考行动方式。

一、时间

在时间的这个尺度里,书中提到了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根据不同视角划分出的五种人:

第一:积极过去视角,这种人老是喜欢怀念过去多么的美好,这样很容易忽视当下的许多快乐。

第二:消极过去视角,这种人也是喜欢怀念过去,但这种怀念都是怀念过去不好的事情,这样久了容易出心理问题。

第三:享乐主义视角,这种人觉得今朝有酒今朝醉,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这种人幸福感比较高,你看那些整天打游戏的人就知道了。

第四:宿命论视角,这种人就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无法改变,好似命中注定一样。这其实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为习得性无助。

第五:未来视角,这种人都是愿意舍弃当下的快乐,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此生取得的成就也比较高,但就是幸福感不是很强。

从这五个视角展望过去,好像哪个都不是很完美的样子,都是有利弊之分。

那么我们来看看提出这个理论的津巴多是怎么建议我们的:首先我们是要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然后在三者之间取的一个平衡。少采纳什么宿命论,和消极的过去视角。所以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平衡,灵活运用这五种心理学视角。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过年回到了老家,可能你是某某985高校的高材生哈,恰逢你又学的是哲学那么深奥的学科。可能在课堂上,你们会经常有苏格拉底式的精彩辩论,经常探讨康德、黑格尔这样的伟大哲学家。但是一回到那个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完全不一样了,你的父母你的家人亲戚朋友等讨论的全是谁家今天的一只鸡被偷了,谁家昨天那个宝贝儿子当上了公务员,等等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小事。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就别想着什么学校里的奖学金,专业分排多少名等这些事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采用积极过去视角,听父母唠唠家常,吹吹牛逼,多问问以往你不知道的事。

在这一章节里面有一个对付拖延的方法值得一提;比如说你快期末考试了想要不挂科,那就赶紧好好复习去。但是你又忍不住游戏的诱惑就比如在你的手机里有一款游戏,你就特别想玩。但明知道挂科了你会死的很惨,你还是忍不住去玩,因为那个时候你会心想,先让我爽了再说嘛,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嘛。你看这就是享乐主义视角用在不恰当的时候。

那怎么办呢?你看问题又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你立刻从你的手机里面把这款游戏卸载掉。对你听的没错就是卸载就可以了。当然我知道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卸载了可以在安装啊。对,你说的没错卸载了确实可以在安装。这方法有用吗?我们来看本书作者采铜是怎么回答的:

因为虽然可能会反复出现,但这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少,这便增加了当事人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这里自觉结合上面我例举的例子改成去好好复习哈。

你看,面对拖延症我们老想着如何去靠意志力,来坚持下去。却很少有人去考虑如何利用自身周边环境迫使自己去完成这件事。

记得高三的时候我疯狂的迷恋上了一款叫做(球球大作战)的游戏,为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玩,但是每次玩的时候很爽,结束以后想着那么多的作业还没写完就特别痛苦了。然后我卸载了,然后又安装了,又卸载了又安装了。最后这样一来二去这游戏对我来说就没有那么痴迷了嘛。所以说,什么想要戒除一个自身的坏习惯;不是你今天狠下心来说要戒除就能戒除的,这种是需要长时间积累下去的。就比如你如你对一个游戏很痴迷,每天花8个小时在上面,突然对别人说以后我不玩了。说实话啊,这种情况下是不太可能的,你可以先试着每天只玩7小时,然后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变去达成想要的结果。就这样每天一点点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你会感到很开心的。

我们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做过很多的事,但是事情的可持续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这里,书中采铜提出了一个叫做半衰期的概念。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的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的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别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长的可达几亿年。

在生活中呢我们常常只关注一件事情即刻发生所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一件事情是否可持续下去的,是否能产生长期的效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望过去。采铜把生活中的事情分成了四大类:

第一类: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读一读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有思想深度的学者聊聊天。

第二类: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就比如你可以用一下午的时间来打游戏,你会过的非常的开心,但是这个开心它不可持续,游戏结束了,开心也差不多离你而去了。

第三类:低收益值、长半衰事件。比如说,练练吉他。学学书法,看看提升个人修养的书。

第四类:低收益值、短半衰期。没事看看别人隐私啊,在微博上黑黑别人啊,刷些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朋友圈啊。

短半衰期书中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自己抓起一把沙子,一抓起就开始往下面漏,每次都是无意义的重复,收益不可叠加。

而长半衰呢,它的效益就不一样了,它的效益可以叠加的。每一次的效益可能足够的少,但是累加起来必定会成为未来的基石。就好比背单词一样,过往我总是以为背了没有记住那不是白背了吗?其实不是的,背一个单词你可能几天过后会忘掉,但是你所留下的那个底子还在那里,下次去记忆的话可能原先3分钟给记住了;现在3秒你可能就给记住了。

所以在得知了这个概念以后对我阶段性的时间里帮助了很大,但同时也很焦虑。为什么焦虑呢?因为你原先本来就很少做长半衰期事件嘛,后来得知这个概念了你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转移到去做长半衰期事件了嘛。实际与想象的不符,自然就焦虑了。还焦虑自己为什么做那么多无意义上的事,其实你也不用焦虑了。你可以慢慢来嘛,一点一滴的把生活的中心转移到多做长半衰期事件上面,减少短半衰期事件。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好好利用津巴多提出来的那个时间角度的理论工具嘛,工作时就采用未来视角,回到家中就采用享乐主义视角,过年回老家陪伴父母就用积极过去视角。这多好。

在时间这个尺度上,最后想聊一点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也是书中提到的观点。

当然我现在还在象牙塔里,不过偶尔间会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但我就纳闷了,出去玩是去拍照还是体验和感受。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把工作与生活搞反了。生活应该尽可能的要慢下来,而工作则是要快。而不是工作慢生活快。

在这一章结束的最后一个篇章是,告诉我们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休闲和满足。比如我现在的写作,找到自己的爱好以后可以给我们在时间上带来深度的体验,就让它慢慢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第一章:如何对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