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书单:读书,通往世界的路

        因为目前从事的工作比较轻松,每天有大量的闲散时间可以打发,于是每个月给自己定了读书观影写文章的任务。每个月看30部电影,读15本书,写作3万字。指标不是固定的,视情况上下浮动。

  计划从4月1号开始实行,今天恰巧是读书日,于是整理了最近20多天的读书情况。本月读书13本,书目和感想如下: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多崎作这个名字里没有颜色,他暗自想着自己也是个没有色彩的普通人。然而高中时期的挚友们名字里都有一个带有颜色的字,他一直羡慕别人身上的名字,更羡慕他们闪闪发光的性格。因为一个误会,友情分崩离析,青春远去,他独自一人渡过了艰难的时刻,虽然痊愈了,但是心里还是留下了伤疤。

  这本书关于友情,关于青春成长,关于青春里的小团体分崩离析,关于很多。但我仍然觉得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在岁月里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只是有些人看向自己的双眼被暂时蒙住了。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的杂文总是在絮絮叨叨里讲生活,讲文学,讲政治和历史。有一篇杂文,她讲了《月亮与六便士》里主人公的故事,也讲了电影《立春》里的王彩玲,后来跑去看了《立春》,这个世界王彩玲太多了,毫无疑问我就是其中一个。

  承认自己就是王彩玲其实是一件特别忧伤的事,因为我总是梦见月亮,我甚至有时候觉得我自己也许是挂在池塘水底的月亮。只是被一大滩淤泥掩埋起来了,得不断经历雨水冲刷,或者哪个好心人去池底捞鱼的时候,顺手把我捞了上来。于是我这颗蒙了尘的月亮从此大放异彩。

  说实话我心里还藏着这样的梦,偶尔也拿到嘴上说一说,甚至放到文字里讲一讲。说一说没什么打紧,憋在心里不说,暗自发力才是件恐怖的事。要是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被人捞上来,估计会吐一大口血,然后就此一命呜呼。我不愿惨死在自己的偏执里,树挪死人挪活,我总是想着活。

  总之刘瑜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就是王彩玲,同时更加坚定的是,我要比王彩玲更坚强,抓紧时间抓住机会与自己斗一斗,与生活搏一搏。

  村上春树: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比起小说,村上的杂文随笔我反而更喜欢,尤其喜欢这本。这本书前前后后看过很多遍,无论什么时候打开,都能在里面寻到初心,汲取力量以便更好的出发。

  “如果你希望自由地表达什么,也许应该在脑海中尝试着视觉化。
尤其是青年时期,应该尽可能的多读书。优秀的小说也罢,不怎么优秀的小说也罢,甚至是极烂的小说也罢,都(丝毫)不成问题,总之多多益善,要一本本地读下去。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尔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业。它将成为小说家必不可缺的基础体力。趁着眼睛健康,时间有余,先把这事儿踏踏实实地做好。实际练笔写文章大概也很重要,不过从先后顺序而言,我觉得再往后排一排也来得及。”

  能够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到一个长久的稳定的动力来源,是件重要的事。

  钱钟书:《围城》

  翻开一本书需要契机,读完一整本书也需要缘分。总之,很多好书不是你翻开第一页,脑袋里暗暗想着,今天要把它全部看完,不是这样简单的自我暗示,这本书就真的能读完的。

  《围城》这本书在书架上躺了很多年,某一天终于一口气看完了。像这样的书,第一遍往往是囫囵吞枣似的读完了,读完之后不能想,不敢想。就让那一堆故事像小山一样堆在脑袋里。等下一个契机到来,再翻出来好好看看,仔细琢磨,再爬上那座山,或者把山铲平。

  《万物有灵且美》

  吉米的“万物有灵”系列一共有五本,《万物有灵且美》被认为是其中最有灵气的一本。吉米是一个小镇上的兽医,这本书写的是他救治的动物,诸如山羊,马,牛,猫狗之类的。各种英式冷幽默,感人的小故事应有尽有。

  这是一本生活之书,书里写尽了真实美好又诙谐有趣的田园生活。

  《理想国与哲人王》《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也是少有的我觉得有趣的人。高中刚刚知道淘宝的时候,买的第一样东西,是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爱你就像爱生命》。当时还在心里隐隐臆想过这个温柔多情的男子必定有一副好皮囊,因为那时还很喜欢琼瑶。总觉得俊男靓女才有惊天动地甜如蜜的爱情,后来见到照片,倒也没有失望透顶,那时我已经开始长大了。

  这两本是王小波的杂文,关于文学,知识分子,文革,社会等问题。字字珠玑,诙谐幽默之处尽显锋利。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因此有许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得到思想的乐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类人士的总和有恒河沙数之多,我就趋向于悲观。此种悲剧的起因,当然是现实世界里存在的种种问题。伟大的人物总认为,假设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象他期望的那样善良——更确切地说,都象他期望的那样思想,“思无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闪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这些说法的人本身就是无邪或者无私的,他们当然不知邪和私是什么,故此这些要求就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要有。无数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杀了。考虑到那恒河沙数才智之士的总和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庞大资源,这种想法就是打算把整个大海装入一个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实是,这种想法一直在实行中,也就是说,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从愚蠢的方法找办法。据此我认为,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而我能够这样想,只说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了对此表示悲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

  

  《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陆犯焉识》

  这三本是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她的长篇不适合一口气看三本,读完《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之后,全身的力气就被抽走了,再读《陆犯焉识》时,明显倦怠了,所以《陆犯焉识》读了大半就搁浅了。

  之前看完《一个女人的史诗》时,专门写了一篇长评。今天再回忆起来,肚子里似乎有些话还没有说完。

  严歌苓擅长写女人,她笔下的女人除了样貌好,脾气好,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女人之外,身上自有一身魔力。无论是《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还是《一个女人的史诗》里的田芳菲,亦或是《陆犯焉识》里的冯,就是单纯的爱着一个男人,爱他的薄情寡义,爱他的冷漠淡然,爱他的委屈痛苦,他的懦弱和背叛,狠烈与清高,凡是这个男人骨子里的东西,她都爱,爱的死去活来,不能自己。

  这种浓烈的男女之爱里还藏着母亲对儿子,姐姐对弟弟的怜爱。当一个女人真的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她就变成了母亲,姐姐,爱人,有时候还得冒充几岁的女儿对父亲的英雄崇拜。

  就是这种爱,支撑着她在男人困苦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被打得爬不起来不像个人样的时候,这里搜搜刮刮,那里拆拆补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顾脸面,把自己的灵魂都献祭给他。供他汲取营养,摄入能量,只求这个男人能好起来。

  严歌苓笔下的女人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看完她的小说之后,不知道到底是应该感慨一句,“女人真难”还是“女人真傻”,总之,这样的女人不容易,所以爱情才可歌可泣。

  《82年生的金智英》

  在南韩,这本书绝对算得上禁书。连同着孔侑和郑有美出演的同名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也一度被禁了。

  这本书说不上有多好的文笔和文字技巧,胜在真实。因为确确实实真真切切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应该不是一个人,应该是无数的韩国女性都是这样生活。

  是一个性别,是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国家的故事。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都藏匿于整个亚洲,它从来没有消失,绝望的说,也许它永远不会消失。

  不用去讲这本书的内容,你只消去回忆一下你身边的女孩子从小到大的经历,或者去农村看看,如果你是个女生,说不定这样的事此刻就发生在你的身上。

  无需赘言,故事就是现实,比故事还要惨痛的现实。

  《1984》

  这本书和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俄国作家的《我们》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有人说,多一个人读《1984》,就多一分自由的保障。

  很难用语言去讲述这本书,但是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恐惧是听几首摇篮曲,看几部搞笑电影,或者出门游玩几趟无法祛除的。

  它应该被放在床头,被放在任何一个新时代人类的床头。

  

 卡夫卡说,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读书这么好的事,你不要觉得它难,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月书单:读书,通往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