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信息的意义与掌握信息的源头,是加密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当VR、智能穿戴的风口刚刚势弱,AI人工智能、物流网又成为最时髦的词汇。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些新鲜词汇只会给旁观者带来无名的焦虑。

直到加密货币的闪亮登场,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加密货币市场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为所有的参与者注入了参与时代进步的参与感。

伴随着诸多流传的暴发故事,最终引爆了一场全球联动的投资狂欢。

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其中包含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体维护共识等逻辑机制的设计,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从而提升了社会总体生产力,降低了社会总成本。

技术本身迸发出的未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大大小小的区块链技术团队带来了绝佳的市场预期。

当然,如果作为一位新入场的投资者,在没有跨学科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变某个行业现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正如我们上网不用去了解TCP/IP协议,我们开车也不用去了解发动机如何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

对技术的陌生丝毫不妨碍大家参与到加密货币的投资中。甚至,很多炒币致富的人群中,对区块链技术往往也是一知半解。

因此有人戏言,目前区块链最大的“共识机制”就是挣钱。只要能挣钱,或者只要给大家的感觉能挣到钱,就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涌入到币圈。

而这些一无所知的新人,往往成为很多币圈老人口中的“韭菜”。“韭菜”是要被“收割财富”的。

1. 信息意味着时间优势

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与A股市场不同,虽然A股被诟病为“消息市”,但A股市场至少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证监会)去管理和监督。

而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基于区块链天然的去中心化属性,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任何详细指导。

现有的各个机构都是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输出观点,很多参与者,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中心化的币圈人物来判断发展形势。

然而整个区块链世界都是新的,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几万种数字货币,成千上万家大大小小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类区块链项目,所有新人进入币圈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茫然和未知。

人类无法长时间忍受未知感,因为未知往往意味着危险。

从古至今,我们用神话、传说、迷信、谣言来解释我们面对的黑暗和无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沉迷于津津乐道各种明星八卦,我们微信加上新好友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对方的朋友圈。

哪怕身居人迹罕至消息闭塞地区的牧民,也往往会热情招待偶遇的驴友背包客,通过攀谈来得知更多外面世界的消息。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并不高,往往对收到的信息不加分辨地囫囵吞枣。

因此,当信息来源被剥夺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饥不择食地收集并归纳;在信息来源被干扰甚至被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浑然不知,按着被别人设定好的套路一步步走下去。

2. 信息意味着价值

北京时间 2018年3月7日22点58分,黑客对世界知名交易所 Binance(币安)进行攻击,并引发踩踏事件,导致各个数字币价格“瀑布式”下降。

而到了第二天上午,国内多个社群内“吃瓜群众”,仍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稍早得到消息的投资者,已经开始了第一波抄底。

最终,此事件以币安回滚所有异常交易数据而告一段落。然而在世界其他各大交易所,较早得到消息的投资者,选择做空跟进,就已经大赚一笔。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全世界都在关注加密货币,各类区块链项目也是全世界范围公开的项目。

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需要从世界各个渠道获取信息。 例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WAX增发事件”。

在WAX上线交易的前2天,WAX项目团队突然在Twitter、Medium等国外社交网络上发出通知:将代币数量增发至原有数量的十倍,代币(Token)总量达到18.5亿,单枚代币价值也自然被稀释了十倍。

不过这条信息仅仅在英文渠道发布,众多国内投资者对此一无所知。

在近万元的开盘价后,短短几天币价随即跌去99%,大量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被深度套牢,一时引发圈内哗然。此事最终以交易所赔偿用户损失而告一段落。

在全世界各地,从委内瑞拉发布石油币到非洲塞拉利昂大选采用区块链技术。拥有及时的消息来源,掌握识别真伪消息的方法,这才是所有参与者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生存能力。

3 .识别信息的源头

信息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信息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为方便理解,用广为人知的“一万小时”作为举例。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1973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与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合作发表了一篇对比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10年定律”。

他们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长时记忆中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并推测这需要花10年才能获得。

1976年,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针对国际象棋大师的研究,并且和西蒙合作发表论文。

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克朗培、泰施罗默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这是一手信息。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2016年,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出了本书《刻意练习》。埃里克森在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

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的习得不是花了1万小时。在本书中,埃里克森使用的数据也非“1万小时定律”。

从事音乐学习的学生在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时间是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而且刻意练习还和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戏。

2016年11月,学习专家爱德华多·布里塞尼奥在 TED 上发表了“如何在你关心的事上表现更佳?”(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的演讲,也重复了这个观点。

这些书和演讲,算是二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有个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人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发表的论文,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只是抓取出来一个“1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一时风靡全球。

在书中,他充满激情地表达: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努力是卓越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但1万小时并不是成功的真实路径。

这是三手信息。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有无数公众号、人生导师、培训师和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1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方式。

成长之旅、1万小时的诀窍、1万小时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这是第四手信息。

大部人会被忽悠学习第四手信息,搞不好还真的盲目实践,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4. 信息的发源地

社区是整个加密货币的发源地。可以说,社区孕育了比特币,孕育了区块链技术。

1992年,英特尔的高级科学家 Tim May 发起了密码朋克邮件列表组织。1993年,埃里克·休斯写了一本书,叫《密码朋克宣言》,这也是“密码朋克”(cypherpunk)一词首次出现。

密码朋克到1994年已有700名订户,在1997年超过2000人,讨论的话题包括数学、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政治和哲学。

这个建立在邮件组上的社区,容纳了众多计算机行业的精英,包括“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BT下载的作者布拉姆·科恩、万维网发明者 Tim-Berners Lee、智能合约概念提出人尼克·萨博、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肖恩·帕克、Tor 网络开发人员 Runa、Open SSL 团队成员 Ben Laurie 及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等。

在比特币发布之前,这个社区成员已经发布过好几个并不成功的数字货币。 目前国外活跃的数字货币社区论坛有 Bitcointalk 和 Reddit 上的比特币专业社区,这两个论坛往往是数字货币最新资讯的一手来源。

一手信息的源头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验证的人。

他们的一些新鲜的思考,在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进行详细加工,但是新鲜热辣。一些知识经过系统化,成为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圈内人互相讨论的内容。

获取途径:

•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信息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获取途径:

• 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

• 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三手信息是畅销书。

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信息是大众常看到的。

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故事。讲一个观点,灌你无数“鸡精”。大部分公众号、头条都属于此类。

这个世界充满奇迹,这个世界也充满陷阱。当新人投身到区块链这块新大陆时,现在最应该关心的不是挣到一亿元之后该怎么花?而是——生存下来。

生存下来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区块链的基础知识,收集心仪领域的关键信息,从繁杂的海量信息中预判出真正的价值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信息的意义与掌握信息的源头,是加密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