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第二部

第五节 文帝之死与炀帝继位

  时值仁寿四年,在仁寿宫大宝殿杨坚中的病榻上。隋文帝杨坚是处在病重状态里不能理事。因此迫于现实问题不得不下诏让太子杨广代为监国摄政。

  东宫。

  奉上谕监国已久的杨广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此时皇帝病重,而汉王杨谅虽有心而力不足。因为杨谅远在北齐故地无法前来,所以也就只有干着急的份了。

  前些日子被软禁的废太子杨勇趁着看管不力爬到树上大吼大叫,还好杨素机智这才解除危机。因此杨勇也被加强看管(当年废太子的时候,支持杨勇的高颎就被罢官了)。现在皇帝病重到这个份上,所以必须要进行政权平稳过渡了。

  杨广于是写信问尚书左仆射杨素如何确保在皇帝驾崩的时候能够平稳交接,结果送信的宫女把信件阴差阳错送到了病榻上的皇帝手里。隋文帝杨坚大怒,对入宫承受遗诏的柳述、袁岩说:“太子无礼已甚!皇后误……误朕!这个天下不可交与杨广。你们立刻……立刻传朕口谕将杨勇释放要他……立刻来见……”

  结果这件事情被杨素上报到东宫的时候,杨广立刻意识到功亏一篑的时候恐怕就要到了。他谨慎了这么多年不能在这个时候失败!因此杨广立刻矫诏把柳述、袁岩二臣立刻投入大理寺衙门的监狱,并且亲自带着东宫卫队换下御林军保卫皇帝。而右庶子张衡入宫侍疾,太子东宫卫队由宇文述和郭衍亲自指挥。

  在这一惊、一气、一吓之中,隋文帝杨坚就病死了。杨广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继位为大隋帝国第二代皇帝。他雄心万丈,改年号“大业”!杨广当场给了杨坚“高祖”的庙号,谥号文皇帝。这就是隋文帝。

  杨广继位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汉王杨谅。原先之所以不动杨谅是因为隋文帝和文献皇后都宠着他,无从下手。现在,杨谅没了靠山,自然可以收拾。

  于是,汉王杨谅便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仓促反叛!隋炀帝看着自己的五弟进军的路线感到可悲,因为杨谅没有利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太子杨广弑父篡位”的流言。相反,汉王杨谅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杨素”六个字。于是响应者寥寥无几。

  隋炀帝杨广不是汉景帝刘启,而杨素也不是晁错。所以炀帝直接让杨素放手去打,怎么能胜利就怎么打。

  汉军·中军大帐。汉王杨谅指着大兴城的方向,盛怒不已。因为杨谅谋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隋炀帝诈称是文帝宣召!当年隋文帝杨坚和杨谅有个密约:如果是文帝宣召,那么会有一个别字,但是那份屈突通送来的敕书没有任何错别字,因此被看了出来。

  谘议参军王頍见汉王要反,便献计说:“今诸将家眷皆在关西,若殿下直取大兴城则迅雷不及掩耳,此为上计;若保北齐故地则当重用关东之士。”

  杨谅道:“诛杨素,清君侧!孤与诸将同心戮力,共谋九五!”总管府兵曹裴文安也献计说:“井陉以西皆为殿下所控制,山东之军亦归心于汉。殿下当全数征发留老弱之兵固守后方。而殿下宜率领精锐之部队前出蒲津关。臣愿为前锋挺进坝上、咸阳以东诸地界。此时京师震动人心离散,殿下可于十日之内定霸业!”

  于是狂喜的杨谅命令:

1.大将军余公理部自太谷入河阳;大将军綦良部自滏口入黎阳;

2.大将军刘健自井陉夺燕赵;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3.柱国裴文安与纥单贵、王聃和大将军茹茹天保直接奔大兴城。

  结果当汉军抵达蒲津关前的时候,临阵恐惧的杨谅命令纥单贵部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裴文安也被召回汉军大营晋阳。

  裴文安知道战机不可失,失则不再来。于是立刻和杨谅说:“兵者,诡道矣。我军贵在速和秘密行动。今殿下胆怯将臣召回,杨素之计已成,大事不妙。”杨谅不答坚持己见。

  杨素带领五千隋军骑兵袭蒲州,击溃王聃、纥单贵部。于是杨谅本队不得不退回太原。赵子开临危受命守卫高壁,杨素也击溃了赵子开部,接着就就率领四万隋军(步兵和骑兵都有)围攻太原。杨谅无奈,但是又很恐惧。在一个雨天亲自布阵与隋军对峙,王頍建议趁着大雨并且杨素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亲自袭击不可退却。可是杨谅胆怯,下令退兵。

  杨素见状传令进攻,把汉军一路打到清原。汉军受到重创,有一万八千人战死。杨谅带着残余部队回到并州。杨素则紧追城下四面围困。

  幼稚的、胆怯的汉王杨谅下令开城投降。杨素班师,隋炀帝杨广奖赏参战诸将,并下诏把杨谅革除王爵圈禁至死。

  自此,杨广的权威被正式确立下来,他继位的合法性也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承认。那么他会怎样缔造“大业”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隋风云—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