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一代80后的人生现实

作为80后的第一代人,我越发感觉到肩膀上的责任之重,有无奈、痛苦时,也只能独自承受,因为此时的我们:父母已老,儿女尚小!

最近家里接连发生意外的事情,先是外甥腿意外骨折,做了一次大手术。姐姐一个人无法照料,请妈妈过去帮忙。妈妈如今也是近六十几岁的老人,体力和精力明显不如从前,加上外甥现在也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帮助孩子入厕都很困难,抱也抱不动;每次完成一次都是和姐姐两人费好大力气。想想当年外甥小时候,都是我妈妈一个人抚养,熬了多少夜,费了多少的心血。如今,她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却依然要为儿女操心!

屋漏偏遇连阴雨!我爸爸近日又因外出时车制动失灵,意外出车祸。

当清晨在睡眼惺松时,忽然接到爸爸的电话,说自己出了车祸,我瞬间清醒过来。快速洗漱过后,和老公两人开车出门,把还在睡梦中的儿子独自一人留在家里。

在那一刻,感到距离是那么远,时间过的是那么慢,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老人又出了什么状况,伤的严不严重,会不会还有别的什么想不到的......驱车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社区医院,看到父亲伤痕累累,腿部伤口很深,缝合了数针;头部遭受撞击,面部和眼部受伤严重,整个出现肿胀和出血,视力也因此模糊看不清楚。做了初步的检查和包扎处理后,连忙又把他送到三甲医院附一医急诊科就诊。

附一医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里面的容量在全国都可以排上名;汇集了浙江省顶级的各科医学专家和教授。越是好的医院,病人越多,急诊科里面人头攒动,躺的、坐的满满一屋子。据说,曾经的老院区,只有400多张床位,床位紧张是可以理解;而新院区5000张病床,床位依然是供不应求。

带着父亲做检查、取药、挂点滴,每个程序都是排了若干时间的队,从早上七八点钟,已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大家都疲惫不堪。看着挂着点滴的父亲疲倦的靠在椅子上睡着,受伤的面部更加肿大,腿上还留着顺着伤口流下来的血迹,我内心无比的压抑与烦躁。当询问急诊医生,像父亲目前的情况,因为担心眼下面的肿胀会影响未来的视力等问题,是否可以开张住院单安排住院时,医生的回答让人灰心:“不好意思,目前床位非常非常紧缺,而且急诊门诊也不能开住院单。如果你们希望住院,那就一定要去创伤外科找主任开住院单,我想如果没有熟人的话,估计也开不出来,床位真的没有。”

自认一直是个独立的人,也很少因某些事情去求人,在那一瞬间,我是听明白医生的意思:要想住院,只能去求医生,或是挈篮子(走后门的意思)。让老公跑去门诊找医生,临近中午时间,医生已经下班;我倒是有稍熟悉的医生,又不是创伤外科的,且不能跨科开住院单。正一愁莫展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位好友是医科大学的教授,他会不会有同学在医院工作呢?报着试试看的心情,打电话给朋友,让他帮忙问问看。

很快的,他就回复过来了,的确有一位同学在附一医,不过是在妇科工作,但这位同学答应帮忙联系下创伤外科的主任,看是不是能帮忙安排住院;若实在无床位,那就让他出面借张床位给老爸。听完这个回复,我内心稍微平静一点,至少还是有希望的呀!他转眼又发来了那位外科主任的联系方式及去找他时应该怎么说的叮嘱,内心当时真是感激一万分。

当我见到外科李主任时,他早已站在住院部护士站那里等我,因为之前朋友的同学已打了电话给他。他很热情,不停的安慰我,并且亲自细心的帮我爸办了入院手续,并嘱咐要准备什么物品等等,接着护士长就带着我去病房指认了床位,让把老爸从急诊带到病房做入院检查,然后我一切照作,仿佛像小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一样。

住了院,请了护工,天色也渐暗,这忙碌的一天终于是要结束了。早上我出门时,儿子还在睡梦中,这一天儿子一个人呆在家里,午饭只能下楼去面馆解决,想想也是心累!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老爸在医生精心治疗下渐渐恢复健康,尽管膝盖处受伤到露着骨头缝了几针,他说没那么痛,每次打完点滴便四处的走动走动,俗语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真是一个老顽童一样。

终于,老爸病愈出院了。作为第一代80后,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平常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一旦遇到点儿状况,就只能顾此失彼的忙碌,常常是疲于奔命;不只如此,又常常需要积累很多的人脉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不然就会面临困境重重的境地。医院有医院的压力,家庭有家庭的压力,每个人都如洪流中的一根稻草,很多时间无法把控自己的生活。真希望这样的经历不要再有,愿我爱的家人身体健康,一切平安;愿所有看到此文的朋友,一切安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第一代80后的人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