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靠谱的人,从管理自己开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一本神一样的书,一位神一样的作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作者史蒂芬柯·维博也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其观点和思维冲破了历史和时间的壁垒,在当代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作者总结提炼出来的七个习惯实际上是在不同的领域或者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总结出七个原则。

这本书我们该怎么读?应该怎么使用这本书?

不要把这本书当作一本文学类的书籍读一遍就束之高阁,而应该把每一个习惯都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很多牛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每天都在反思复盘七个习惯到底完成的怎么样、进行的如何,不断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作者引用了美国作家弗洛森的一段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七个习惯融会贯通,让他们伴随自己的生活点点滴滴。这和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样的道理,“你不要,我不给”,心理医生给你的建议不可能强制性植入你的大脑。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我们应该、也必须掌控主动权,要积极主动采取行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而非情绪或者外在的环境来决定自身的处境。《新唐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引用了弗兰克尔曾经指出的人生三种主要的价值观,第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于自身经历,第二是创造价值观,来自于个人创造,三是态度价值观,也就是面临困难时候的回应。境界最高也最难做到,就是最后一种态度价值观。

我们的幸福感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或者回应,这个时候,态度价值观就要发挥作用了。比如说我们碰到的有一些痛苦的事,或者说无可避免的不好的结果发生,我们是可以选择不痛苦的,因为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的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一件事情,即便是它本身会让人的身心受到创伤或者经济受到损失,但是我们反过来想,越是痛苦的经历越是能够磨练意志、开发潜能、提升我们应对困境的能力。

一个人做的任何选择都取决于他自己的价值观,比如说有的人认定了工作第一,那么不管是外界条件有多么的恶劣,那么他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天地,无论是天气阴雨连绵,还是晴空万里,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相反,对于有些人来说,心情的好坏全部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来控制自己。

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世界和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帝呀,请赐予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如果通往成功的梯子一开始就搭错了墙,那我们每一次行动无疑加快了失败的步伐。我们也许很忙、也许会很有效率,但是唯有心中牢记,以终为始才会成为高效能人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梦寐以求的名利,成就和财富,也许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紧盯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作者说,所有的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首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性的创造,不管每个人、家庭、团队,在做任何计划的时候都要先拿出愿景和目标,并且按照这个方向塑造未来。

举个栗子: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需要完成但又不想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推动自己前进呢?最近《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文章中指出,可以从结果层面寻找做这件事的原因,即使我们不愿意做某项任务,但超越任务本身去考虑完成后的结果,也可能帮我们找到驱使自己前进的动力。比如如果完成了,就会减少焦虑感、就能让我关心的人受益、就能给我带来财务收益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

次要的事情没有必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能放在第二的位置,无论这件事情的紧急性如何,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的把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要把要事永远放在第一位。

作者提出了四象限时间管理矩阵,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三四象限,因为无论这些事情紧急与否,它都是不重要的,不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能够确定自己的第二类事务,便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累托原则,也就是二八原则。

时间管理矩阵

至于如何安排自己的要事,灵活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作者建议要勇于说“不”。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的时候应该不卑不亢的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你要了解什么是当务之急,然后对其他事情不卑不亢,有礼貌的说不,你这样做是因为内心清楚,又更紧急的事情等你着去做。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很好理解,它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彼此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敌对式的竞争。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很多都是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零和博弈。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人际交往如此,上升到大国外交亦是如此。2013年,中国向世界发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获得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他们带去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先进的技术、优惠的贷款,更有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行动。

习惯五:知彼知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我们不要急切的去回答yes或no,而应该是以诚心去了解和聆听别人的想法,卸下自己的心理防备、坦然面对,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会更加顺畅自然。

作者说,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知己。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先理解别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当我们真正做到了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沟通者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不好理解的话,那先说一下什么不是统合综效:

1+1=0.5,各损失一半利益,各退让一步,不听你的也不听我的,而是取一个中间值,

1+1=1.5,损失一方的利益来达成一致;

1+1=2,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合作状态。

1+1>2,即是统合综效需要达到的效果。

我们有时候面临的选择不是非黑即白,即并非按照我的方式、也并非按照你的方式来做某些决策,而是创造出第三种更好的办法,通过创造式合作的方式,创造出1+1>2的效果。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就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智慧,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的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其实益处并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身体,精神,智力和感情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不断做出改变,不断提升自我。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不断更新自我才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作者在书中讲的一个故事,假如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锯一棵树,已经辛苦工作了五个小时,精疲力尽但却进展有限,你当然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一些呢?对方却回答说,我没有空,锯树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低着头走路很可怕,有时候我们缺乏的就是停下来“磨一磨”自己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靠谱的人,从管理自己开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