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学校教育怎样对待新媒体?

      传统教学依据的是传播模式,其假设是提高信息的清晰度,既可以提高向学生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在理解力与接受度上,学生是同质的。该假设把知识看做可以传递并为个人所拥有的物品,因此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传输给学生,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学生只要尽可能无遗漏地接收教师的传输,就可以知道教师所知道的一切。

      现在主流的学习理论与上述理论有很大区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个体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仅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而言,学生在理解力和接受度上是异质的;即便是仅学习知识,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必然导致课堂的低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传播信道与心理表征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不同媒体对于学习者在思维过程中运用符号进行心理加工有极为不同的影响。因此,学科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信息呈现和传播的工具,即媒体。

媒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功能:

·媒体对教学中学习者的理解有独特的启发作用;

·媒体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会影响学习者对信息的感知组织,使学习者倾向于做出某种特定的解释,而不是其他的解释;

·媒体会影响学习者信息编码和译码的方式,媒体会直接关系作为教学结果的学习者的认知而机构;

·媒体用来传递信息的符号可以作为认知建构的工具而被学习者使用和内化;[1]

可见,媒体具有教学功能,因此,部分教师认为重要的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和高度,而忽略和轻视、甚至抵触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但从技术角度讲,任何媒体都只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对学习的影响永远是间接的。教学并非是简单地传递知识,炫目的多媒体资源并不等于教学,简单的呈现资源并不能代替教学设计,反而需要教师更加高超的教学设计能力。

     媒体越发达,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态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等,但从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角度而言,却压缩了想象的空间,纵容了想象力的懒惰,甚至降低了阅读能力和脑海中建模的能力。原本每个学生脑海中不同的建构,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形象展示之后,可能变得单一。几十年前,并没有多媒体资源,甚至极端缺乏实验设备,但学生仍旧通过想象理解抽象的概念就是例证。

[1]《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裴新宁著 2005.3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15学校教育怎样对待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