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第一城腾冲

     

火山囗

      腾冲是祖国西南丝绸古道上的边关重镇。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境内居住着23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像、回、佤、阿昌等。近年来腾冲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和国家级口岸由于特定的区位优势,腾冲很早便成为通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口岸和著名桥多。清代中叶以后,腾冲的对外贸易分兴盛,跨国商帮常年活动于中、印之间,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的主要发样地之一,特别是珠宝翡翠业更是声名远播。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一直被世人公认为东南亚和国内主要的翡翠加工经营和集散地。因此,腾冲又被称为“翡翠城。”

图片发自App

      腾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模范县,素有“文献名邦”“礼仪之乡”“文物大县”的美誉历史上曾出现过名人荟萃、灿若群星的兴盛时期。明清两代考中进士举人的有60余人,清本海外留学的达40余人。近现代李根源、张文光、张问德、艾思奇等人,就是众多文人学者、爱国志土的代表人物。这些优秀人物的出现是腾冲深文化的折射和反映为腾冲以至云南增添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亮点。

银杏村

      腾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建有许多军事设施。筑于明代的腾冲石城,就是一座规模宏大、雄伟坚固的中心城堡。因而腾冲被称为“三宣门户,八关锁钥”,又被誉为“极边第一城”(三宣指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八关指万仞、神抑、巨石、铜壁、铁壁、虎距、天马、汉龙八关)。明清以来,腾冲境内曾发生过“三征麓川”“马嘉里事件”“甘稗地之战”“辛亥腾越起义”“腾冲抗战”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腾冲人民爱国爱乡、保疆守土的精神。

图片发自App

      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秀边陲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腾冲成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这里有火山地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来风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北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殇墓园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也热奇观为全国之冠,火山热泉相伴而生为国内一绝。腾冲是世界大树杜鹃王的家乡,是云南山茶的原生地。驰名中外的道教名山云峰山,风光旖施的文化生态村侨乡和顺,常使八方游客流连防前哨的残碉古堡,古道驿站旁的,能使过往客人发怀古之幽思。腾冲,是一本百读不腻的书,是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是座自然和人文的神秘殿堂。

图片发自App

      腾冲是翡翠加工业的发祥地,玉雕则是腾冲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块奠基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之丰富、功用之广泛、工艺之精美,在全国玉雕行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图片发自App

      翡翠寄托着人们各种美好的愿望,如果一刀解涨;只要有种、有绿、有水,金钱便会滚滚而来。盖高楼、细雕梁、存字画、兴教育、疏道路、办学堂,富了的人们十分注重捡朴,急公好义,爱国爱乡。哪一处没有翡翠那清纯的影姿。

图片发自App

      翡翠加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业,这个行业没办法由一家或者几家大工厂来垄断。其原因很简单,翡翠加工更像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手工活,而不是大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产品。因为翡翠毛料千差万别,颜色、质地、种完全不一样,价值也完全不一样,适合雕刻成哪种体裁也完全不一样。

图片发自App

      翡翠雕刻实际上讲究的就是雕刻师傅的创意,不同的毛料,雕刻师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创意来实现该块翡翠料的最大价值。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腾冲没有一家比较大规模的工厂,而完全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层面。这种状况,我们无法断定为落后。因为翡翠雕刻加工也只能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的长久发展。翡翠饰品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因此,翡翠产品里面,越是特殊,越是少的品种,加工也就越高。正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吧。

图片发自App

      腾冲,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时被称为“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历代都派重兵驻守。腾冲境内并不盛产玉石,但凭借交通优势,却发展成为历史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翡翠集散地,被称为“中国翡翠第一城”。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历史上有“玉出腾越”之说呢?说起来还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翡翠产区位于缅北雾露河流域,在这狭长的高原地带,分布着许多大小不同的原生翡翠矿床,从十三世纪开始即有开采,但直到18世纪,才形成气候。这其中,腾冲人居功至伟。

图片发自App

      当时的缅甸,经济相对落后,时局动荡不稳,人民温饱堪忧,“乱世黄金盛世藏玉”,翡翠这种带有风化皮壳的石头,乱世中换不回生活必需品,因此没有黄金那么受人欢迎,加上缅甸加工技术落后,没有深厚的玉文化传承,生活堪忧的人们对装饰性的翡翠提不起兴趣,也是一种必然,因此,虽然守着一座天赐矿藏,却并未善加经营。缅甸早期的翡翠开采和交易都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图片发自App

      与此相反,中国不仅有着深厚的玉文化传承,茶马古道的商人马队从事各种边境贸易,渐渐发现了翡翠之美,《滇海虞衡志卷二》中有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昔为腾越所属。……中多玉,夷人採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

图片发自App

    “夷人”指的就是缅甸人,他们把如鹅卵石状的石头堆成堆,由于皮壳经过风化,看不出美丑,因此随意地让客人挑拣买走,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而买这些石头并运回滇省的,有许多茶马古道上的腾冲商人。这些商人把石头运回去在作玉坊里切开,发现是很美的翡翠,都赚了钱,所以他们开始积极地参与缅甸的采矿。

图片发自App

      自从腾冲商人进入翡翠矿场后,实地勘察,凭经验和智慧很快发展出了一整套行业规则。尽管翡翠原石有皮壳,交易存在赌性,但早期的混乱慢慢改观。在人家地盘上采人家的矿,当然要向缅甸政府纳税,但缅甸政府一直拿不出可行的纳税方案,直到英国人统治了缅甸,据说采纳了腾冲商人的建议,用“叫岗”制度来征税,翡翠开采商希望把价格报得低一些,这样交的税就少,而“岗家”很多都是腾冲人,他们全都是最早的翡翠老行家。

图片发自App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腾冲商人在翡翠开发、传播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将腾冲与翡翠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到了明朝时,徐霞客游历到了这里,在腾冲呆了40天,曾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有关翡翠的诸多事项,他写道:“先一石,白多二间有翠点,而翠色鲜艳,逾于常石,人皆以翠少弃之,间用(其)搪抵上司取索,皆不用之,余反喜其翠以白质而显,故取之,潘谓此石无用,又取一纯翠者送余,以为妙品,余反见其黯然无光也。今命工以白质者为二池,以纯翠者为杯子”。

图片发自App

        可见,当时的腾冲是以“纯翠者为妙品”,与现今以满绿为尊为贵是一脉相承下来的。这段记录还暴露了一件事,那就是负责的官吏以职务之便经常勒索,所以要用这样的“无用”的“以翠少弃之”的石头来“搪抵上司取索”!

      腾冲出过许多翡翠巨商,他们早年为了讨生活而来到缅甸,涉足翡翠行业,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雾露河沿岸的某一处找矿,开采,要像个赌徒一样押上身家性命,从今天“一刀穷,一刀富”的赌石可见一斑,赢了就是一夜暴富,输了也是倾家荡产,正因如此,像“振坤玉、段家玉、绮罗玉、王家玉、关四玉、马家玉”等每一个混出名堂的响当当的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更多的“穷走夷方急走厂”的腾冲冒险者,他们终其一生,也只是卖苦力混口饭吃。

图片发自App

      正是一代一代的腾冲人,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泪铺就了谋生存求发展的翡翠之路,翡翠贸易才得以发展起来,据记载,每年有2万多匹骡马奔走在腾冲和缅甸之间,翡翠玉石源源不断进入腾冲,玉石交易量几乎占了90%左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冲几乎成为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翡翠第一城”。

      到了清末民初,腾冲翡翠商行有40多家,玉石作坊达到300多家,从业的工匠多达3000多人。有很多儒商,他们既善于经营又有相当高的品鉴水准,他们品鉴赏玩,也写诗文,流传至今的《相玉秘诀歌》就出自他们之手。

图片发自App

      长期经营翡翠玉石,腾冲翡翠商人对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格外敬仰,卞和相玉独具慧眼,惜玉爱玉、三次献玉的故事激励着他们,他们奉卞和为祖师爷,希望秉承卞和的精神,让行业健康发展,在腾冲的来凤山上,为卞和修了一座“白玉祖师殿”。一代代腾冲翡翠商人在白玉文化上衍生出的翡翠行业规矩一直沿用直今。

图片发自App

      在抗日战争和文革时期,翡翠商人们不得不内迁外移,腾冲的翡翠行业受到了两次毁灭性打击。边城玉石贸易及加工业随之萧条,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腾密公路修复通车,腾冲恢复元气,翡翠行业恢复蓬勃生机。

图片发自App

      1994年,腾冲成功举办了“腾冲国际翡翠交易节”,恢复了“翡翠之城”的盛况,海内外宾客再次见证了“繁华百宝街”的璀璨夺目。200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腾冲中国翡翠第一城”品牌荣誉称号,这座为翡翠产业发展做出不朽贡献的边陲小城,再次迎来了迅猛发展的良机。

图片发自App

      现如今,中国恰逢盛世,匠人精神再次回归,希望这座翡翠之城,不负600年翡翠之城的荣誉,在中缅边境继续完成它的使命,共同开创中国玉文化的全新里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边第一城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