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9

(一)比较和重组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通过阅读《怎让让学生爱上阅读》,我深深明白了比较和重组是阅读的最高境界,然而事实上,我们无论是在读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的时候, 都仅仅停留在一个作品的内容梳理上,缺少让学生运用一些技术和方法在获取足够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理解一个文本并不是把那页语法、 修辞、段落大意等知识点整理出来 ,记住就行了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种鉴别思考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这一种方法来进行阅读, 从而建构内化出自己的知识,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

(二)读前、读中、读后的精心设计

学生在拿到一本书时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犹如打开手电筒可以帮助他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学生在读前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 ,准备开启阅读之旅。读中的活动聚焦于语言知识的运用, 信息的提炼,主要体现为知识性的考察。读后的重点在于作品的关联 ,阅读者自身的关联与世界的关联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体现在鉴赏能力、 评价分析以及批判性思维上。 因此 ,学生是否读好一本好书 ,是否对一本儿书能够有持久的兴趣 ,与老师的设计息息相关 。

①那如何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活动呢 ?

在拿到一本儿书时 ,老师可以带领着孩子一起看新书的封面,研究书名 、看看作者的简介、 浏览封底文字, 谈论这本书是关于什么内容等等 ,就是没有读书类的文字老师也已经在帮助学生调动阅读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了,。除此之外, 还要在阅读之前帮助他们建构文本特征和背景知识, 在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老师向他们示范如何总体浏览题材,如何识别题材和文本特征 :如诗歌、故事、 小说 、科普文章和指南等等, 这些书籍在结构上是不同的 ,谈论这些有助于他们建构背景知识, 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 。文学性的背景知识还包括作者写作风格, 文学特征等 。学生具备了这些背景知识 ,在阅读时就可以驾轻就熟,有的放矢了。

②在读的同时要让学生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读中的活动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词汇 ,是否读懂了文本 ,对人物 、情节 、场景等故事要素是否有了大致的了解 等等 ,其中主要以判断题 、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 比如说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根据文本进行填空 ,或者根据文本进行选择 。

③至于读后 ,如果说读中强调的是什么的问题 ,那读后的活动级任务则强调的是为何和如何的问题 ,考查的主要是读者是否能够根据文本推理和应用,在教学目标上属于高阶段的能力,鉴别和分析、 批判和重组 ,将文本的浅显理解过度到文本的细读和转化上来 ,读后是一个"大问题" ,从整本书的角度出发 ,学生讨论和分享是否喜欢这本书 ?喜欢哪部分,不喜欢哪部分 ,整本书阅读鲜明的特点是大问题 ,要求学生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从整体评价和分析,学习做一个独立思考并有判断能力的阅读者 。

美国的整本书阅读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起来, 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 ,如词汇、理解是放在课外的,课内主要是进行必要的指导, 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活动过程中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开展研讨 。比如说选择十个单词创作故事 ,寻觅五种感官词汇, 科学知识填空, 段落或句子的排序以及设计故事地图, 整理时间表,以时间段或关键事件引导学生制作编年史 ,非连续性阅读即:文字与图表的互换 ,主题阅读 ,创造故事, 课堂提问和交流等等都是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

(三)阅读策略

针对今天对于第三部分的阅读策略和应用,我对于策略和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 ,方法往往是指的是具象的 、固定的、 程序化的东西 ,而策略则讲究的是抽象的、 灵活的 动态的、 普适性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是阅读重点的是阅读策略及思维行为的训练。由于我们现在阅读的现状是过于功利 化,为考而读,为考而学 ,教的是考试技巧 ,而不是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 我们的阅读太过于功利化 ,阅读紧紧围绕着考试试题而读 ,很大程度上的阅读都是为了接题材题提分儿 ,而不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阅读策略就是我们一定要把教学转变为教育, 真正的达到育人的效果 。我们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依据文本的不同题材和难度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 ,思考如何阅读, 再遇到阅读障碍时及时的调整和修补 ,如猜测词义、 调整阅读速度等等 ,并积极的与本文本展开对话 、进行重组、 建构新的学习内容。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力、思考力的终身阅读者 。

(四)怎样培养具有独立阅读力、思考力的终生阅读者呢?

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力、思考力的终身阅读者呢 ?首先在阅读时要会联想,要会联想和想象 ,并且会提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阅读更是如此 ,还会要会推理, 能够很快的抓住文章中的重点,通过读完全文 ,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产生新的想法 ,或理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当阅读者自觉主动运用阅读策略 ,阅读之旅就会成为积极主动地探索之旅 ,比如说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在书中找到答案 ,比如说主动将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举一反三 ,并加以理解 。比如说主动质疑作者的观点, 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都是真正的阅读者 。

(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鼓励是阅读的加速器 ,如果阅读教学不引导学生用阅读策略,就会错过关键的培养阅读能力的节点 ,阅读策略教学就是失败的,学生在阅读时,运用策略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和进步的话 ,我们要及时评价和鼓励,他的阅读能力提升的效果一定会惊人。

(六)解决阅读障碍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惑, 能遇到以及分析阅读障碍, 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读者知道自己在哪里出现了问题 ,就是一种进步,接下来想着怎么解决就行了。

①如果缺乏了阅读兴趣 ,我们一定要选择阅读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②如果学生学习都是阅读的内容, 看不懂 。我们可以让他们回看 ,或者是重新阅读 ,然后是检查被忽略的内容 ,获取遗忘的信息 ,然后反复的阅读 ,通过上下文推测就会就会明白了 ,或者请求老师、 同学 、放慢速度等都有助于理解的促成 。

③当然了对于注意力分散 ,我们可以采用不动笔墨不读书, 思维导图的形式 来解决。

④注意力不集中 。可以进行片刻休息或者是出去散散步 ,听听音乐 ,然后来继续读 。

⑤感觉自己理解的不够深入,感受不到阅读的兴趣,可以采用合作、 交流 、分享的方法 来和别人一起探讨 ,体会阅读的快乐和意义。

总之, 一个真正的会阅读 、爱阅读 、负责任的阅读者, 一定不是为了速度,为了完成一本书而读书, 而是始终以文本进行对话交流 、建构 ,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 。

(七)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 ,阅读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 ,将文本中的人物 、语言、 情节、 场景在脑海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想象有三个层次分别是重现重组和重造 ,其中从重造最高境界 ,学生的想象力总是在潜伏 ,他在脑海中需要老师把它们激发出来 。仅仅告诉学生阅读是要想象是不够的, 老师一定要身先士卒 ,为学生示范和演示 。通过真实的阅读教给他们如何利用文本进行想象 ,比如说 :老师念一段文字让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然后说一说画面。 接下来让孩子们念一段文字 ,轮流让学生们想象并说一说画面都有什么,细节是怎么样的 。这样通过说化面,画一画或者表演的形式来演绎故事 ,才能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

阅读时的想象能够锻炼和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启心智。对于学生来说 ,想象力是无比重要的 ,因此 ,我们可以采用非连续性阅读,思维导图与图表以及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换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