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城市的声音

最近因为单位不让住宿舍了,只能自己租房子。时间搞得很紧吧,又没有那么多的房源可选择。就快速地选了个相对价格低廉的,也做好了短时间再换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我住了两天就换了。

至于原因,因为离高速辅路太近。我租个32层的,居然都会吵。

夜里辗转反侧的我,干脆测试起房间的音量,最高竟然超过了50分贝。当时就决定,宁可不要押金了,也得换。

后来找了个同小区的房子,价格贵了好几百。在房间里静下来细听,还是能够听到车声,但能够好好入睡了。我又测了下,不到20分贝,确实可以。

早上一出门,就能感受到外面比房间里声音大很多。我就想,生活的附近到底哪里能安静。走在上班路上的我开始用耳朵观察四周,各种声音被我吸过来。人们的交谈声、马路上的车声、工地的机器声,路过个学校还有广播声。这地方怎么这么多声音,仿佛我突然对声音变敏感了一样。

回顾我这么多年生活的地方,肯定有安静的。住的大部分是不临街,而多数吵闹也不过是夜里短暂的运动声罢了。

这地方嘈杂,更多是规划不好。而我在附近生活,至少暂时没的选。

询问同样租房的同事,有的跟我退租的那个房间类似,但人家选择了忍受。毕竟好多人都住呢,使得我怀疑自己比其他人更娇弱。而住其他小区的老大哥告诉我,他租的房子也吵,虽然楼下不是高速,是正常街道。并且,屋内是刚劣质装修过的,异味很重,他还买了除甲醛的设备。这么一听,我心里宽慰了许多。

吉尼斯有项纪录是在无声实验室待45分钟,要是有机会我还真想体验下。我觉得我能超越很久,虽然说那种环境容易让人崩溃,但对于不在意崩溃的人来说,或者早已崩溃的人,也就没什么了。

去年还到医院看了耳朵,其中一只对高音不怎么敏感。相对的它可能就更在意低音了。车、空调,这类呼呼声就感知的很清楚。

我总会找到每段经历给我带来的好处。这次是学会了用声音来探索世界,过往都是眼睛在体验,即便是去蹦迪、去音乐节。甚至去的几次音乐会、歌剧,更多是在观察表演者的姿态。

我不禁想到,失明后的博尔赫斯依旧创作惊人。靠声音,就能成就很多。我不觉得自己有那般本事,甚至终将毫无建树。而我平日写作及同朋友交谈时,提及自己在体验各式的生活,也不过是给无奈的日子找个潇洒的说辞。

前几周赴友人之邀,到个小酒馆喝酒。他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说我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让我给他们讲讲。虽是事实吧,但就像在大千世界飘来飘去。东沾点、西沾点,不过是身上多了层灰,搓完皴也就啥也不剩了。

而上周久违地跟俩大学同专业同学小聚。我问3年没见的Z,谈对象没。他就讲了些对象的情况,还说对象在某某地方dubo呢!我诧异了下,寻思这是拆迁户吗。继续聊,才发现,不是赌博,是读博。

有时听错还蛮搞笑。可我发现,这段写出来就不如讲出来好玩。声音和文字的差异很明显。要是有机会表演脱口秀就好了,我的声音不适合唱歌,也就只能用在瞎白话上。

身在这个城市之中,接纳声音的同时,也在产出自己的声音。城市是悦耳,还是嘈杂,似乎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但总有声音的接收者会被牵动。

2021.3.31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城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