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文言文(一)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

文言文教学怎么教,在我的固有思维里,就是翻译,就是情感,就是实词虚词,千篇一律,至于“文以载道”的道,知之甚少 ,因为能力有限。但是,这样重复单调的课,确实让自己的课堂底气不足,心中有些愧疚。于是,拿起王荣生、童志斌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来读一读,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密码。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讲座;第二部分是备课过程;第三部分,是课堂实录。除这三个主体之外,书中还有一些标红的学习笔记,这些笔记大多是一些观察者点评,要点提炼,它们降低了读这本书的难度,也提供了一些可以阅读的参考读本,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于文言文理论的学习,是最有难度的,因为它涉及文艺心理学、训诂学,甚至是文献学,它们就像三座大山横亘在眼前,无法逾越。但是,我虽然上不去,就站在山地高山仰止一下吧。

通过理论学习,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文言文教学吧。

首先,搞清楚文言文的“一体四面”,它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什么是文言?文言就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与现代汉语是有差异的,各自有自己的词汇语法系统(哈哈,这个系统我建立不起来)。缩小来看,学习文言文,前提就是学文言,再明白说,就是搞清楚它的词汇和语法,就是读懂文章就达标。

什么是文章?文章是从文言文的功能来说的。一言以蔽之,经世致用言志载道而已。实用功能的作品,初中阶段有《答谢中书书》、《出师表》;言志载道功能的文章,初中阶段有《马说》、《陋室铭》、《爱莲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

什么是文学?文学是文言文的表现形式。诗歌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宗。唐诗宋词,自不必说,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那是一大奇观。文学性又表现在哪里呢?主要就两方面,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再看文学和文章,两者是统一的,在语言和章法中,传达的就是“志”和“道”,就是“志”和“道”的窗口。转换一个角度看,在授课时,要分析“志”和“道”,抓手就可以放在“语言”和“章法”中。

什么是文化?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文化”。既包括“文言”,又包括文言和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再具体点,它包括文言文记载着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这些具体文化内容,也包括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思与思想。

在文言文的“一体四面”中,文言是材料,文章和文学是桥梁,文化是成品。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的,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知道了文言文的“一体四面”,接下来读读文言文阅读的要领。

第一,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炼字炼句,就是关注用词和句子。章法考究处,换句话说,就是谋篇布局。在这里,无论是炼字炼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是围绕要表达的“情意与思想”来进行的,所以,通过章法和语言的研究直达“文学”“文化”的领地。

第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

文言字词的处理,在我的课堂上也是广种薄收,全面落实,全部漏掉。想想自己好瓜,学生好可怜。

文言字句处理有四个原则,分别是:放过、突出、深入、分离。

放过,就是指那些古今一致和书脚有注释的生僻的难字难句。前者,浪费时间,后者,吃力不讨好,加重师生负担。

突出,据自己的理解,重点是哪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是教学突出的重难点。最好,还要捋清这个字词义的发展网络图。

深入,凡是涉及作者情思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要深入,而且要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去深入。

分离,就是从古代汉语的意义上掌握的字词句,又是考点的,让学生加强记忆即可,因为它与文言文阅读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适时适当地使用“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基本也是全部开花,很少坐果的。首先搞清楚翻译的目的,翻译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所以,逐句翻译是不妥的,是要不得的。其次,多数情况,对重要字词做解析即可,不必整句整段做翻译。第三,需要翻译的地方,往往是有文言特殊句法的语句。第四,对需要“深入”处理的语句,翻译也只能算是教学的起点,这类句子也无需翻译,有时翻译了反而有害。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第四,文言文阅读,重在“诵读”。“诵读”的要义在“得”其滋味,“诵读”重在“味”,重在“玩”。这个“味”和“玩”,关键就在老师的水平了。在平常教学中,我除了浅层次的“诵读”之外,还有一个“背诵”,熟读成诵很重要,但我们常常把它延伸到“默写”去了,这两者之间的操作还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所以,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诵读”、“背诵”、“默写”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此看来,文言文教学不容易啊。今天才搞清楚了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目的,以及一些基本的教学常识。

2022年2月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教文言文(一)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