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太阳如何起落,每一寸都叫艰难向前。
1月进行的一模考试,正式揭开上海中考竞争大幕。
一模成绩出炉,孩子成绩班中排名20,这是历史最低名次。考试一共三天,最后一天只有上午考试,考完后中午就放学了。考试第三天,孩子比我出门早,等我出门时我发现自己平日上班的背包不见了。背包里放着我的电脑笔记本,没有电脑我这一天都无法工作。后来我发现孩子原本考试背着的书包放在家里,因两个背包颜色相同,背错了。
拿错包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我说不出什么原因。她对考试一向不紧张,这次拿错包只能是不在意。那么她对这场非常重要的一模考试呢。分数出来时,我的心沉到水底。
一模考试是全区统考,电子监控。按照她们学校惯例不做年级排名,也更加不会全区排名。但考试成绩放在那里,更何况他们学校在整个上海市属于无名小辈。上海有600多所初中,他们学校排在100名以外。
一模考试的重要不在于考试难易程度,而在于它是真正公开选拔学生的开始。
第一轮,高手过招,校内外渠道各显神通—预录取优胜学校与优秀学生的选拔。
刚过完春节,3月底至4月中旬,上海排名第一档和第二档的四大八校一共12个所学校,还有几所上升型高中便纷纷出动,将一模成绩优异的孩子锁定。这些一档二档排名的高中,一本升学率近乎百分百。排名前六的高中每年向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输送十位数以上的毕业生。与此同时启动的还有四大八校的苗子班直升考。苗子班是个形象的说法,其实是指和它们对口的初中,这些初中经过层层选拔组就特色班。比如上外附中外语班,里面的孩子初中四年已掌握两门外语。这种直升班考的选拔率近乎百分百。
这不是一场公开选秀,这是高手们的私下较量。一方面由这些学校通过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合作初中学校进行选拔。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心的家长早就关注到这里。另一方面是靠有心的家长主动联系心意的高中。家长制定好孩子的简历并附上一模成绩,亲自交到学校门口。
四月底的一天,班主任冲进正在埋头做卷子的班中。“格致定了?”她问得是班里一位成绩一直很优秀的男生。男生点点头嗯了一声。全班同学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这位相貌平平的男生已被传说中一流高中定下。
“格致是什么学校,很厉害么?”女儿问我,她对沪上高中并无概念,认为将来大家总会能进入高中读书的。三月份一位从郑州过来的老乡谈及孩子学习时说到已在天津买了套房子。我感到很奇怪,放着好好的郑州学校不上,干嘛要费那么大周折到天津。原来全国高考来看,天津生源少,高考录取比例高。相比生源超过百万的河南学子,天津就是搭上高考录取的最快的列车。这位家长的孩子还在读小学。民国时期大学者胡适之所以能够走出安徽绩溪,与他母亲费劲千辛万苦请好老师并送到上海深造有直接关系。我对国内这些具有深谋远虑的家长不禁肃然,这得有多远的眼光和见地啊。
三月份开始,孩子上培训课的地方也出现一些“神秘考”。考试是临时通知且严禁外传,前来参加考试的有培训中心的学生,也有几所中学的学生特意赶过来。考试在晚上进行,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需要签名确认。两小时内完成一份综合试卷。题量大,题目怪,比如修饰手法“六艺”指的是什么。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特殊考试就是某某高中和某某高中的选拔考试。当然我们学习知识角度有限,只是参加了这次陪考。
与此同时,我们上课的培训机构也提供一些高中的推荐信息。根据孩子在培训中心日常成绩,他们有针对性地推荐了两所学校。一个月内成绩优异的孩子陆续接到电话通知,前去参加面试和笔试。我们则石沉大海。
第二轮 小众特长生招生。打开小窗靠近佳校的一次机会
四月份孩子就读学校进行毕业班家长会,参加家长会的是孩子父亲。他问我有特长生招生,要不要参加。一模成绩不理想,想进好的高中是不可能的了。特长生是区内排名前几位的学校才能享有的资格和名额。每个学校拿到的名额有限,这些名额可以对全市范围内在校初中生进行艺术或体育类选拔。特长生需要具备专业的特长技能,说白了也就是有艺术或体育类的考级证书或参加过重要活动比赛。一旦能够录取,可以降分5-10分录取。特长生进校后将会进入特长班,不得调班,而且必须代表学校参加表演活动。我需要赶紧调整策略和心态。好在这些学校也都是一流学校,于是也不管是否特长生,只要能进入那样的学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递交申请资料需要家长亲自跑到特招的学校。一方面需要就读初中教导处盖章确认递交资料和成绩如实,另一方面特招学校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我们就读初中要求递交申请的当天早上11点前完成盖章。特招学校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天下午到校门口递交材料。每个特招学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校会看你之前有没有递交学生个人简历到门卫。
由于中考体检时间和我们报考的特长生时间正好冲突,我和另外一个报同校的家长心急如焚。好在临考前一周市教委临时通知改期,我们这才得以去参加考试。三小时的考试时间涉及特长技能和文化知识考试。为了这场考试我还特意请声乐老师考前指导。声乐老师也很给力,尽管他日程排得很满,但硬是给我们加班加点。
守候在那所学校外围,我们几个家长一边等待一边聊娃聊特长生考试,有位家长说我们可能都是陪考的。特长生并不是真的招特长生,它其实是给一些特殊名额的人安排的进校机会。
果然被她说中,我们几个事后都没有收到预录通知,尽管除我们家成绩逊色外她们的一模成绩非常出色。
第三轮 二模,洒出更多的光—推优,自招机会双刃剑
四月下旬二模考试结束,相比一模,二模考试难度略有下降,孩子的考试名次上升到班级15名。
模考为全区考试,再次洗牌给更多考生一次机会,一流高中趁此会再捞一些优秀的学生。这一轮也会有更多高中加入筛选种子选手。
二模成绩的出炉,触发一系列动作。首先是推优名单。各校根据两次模考成绩结合近三年日常成绩公布选中的学生名单。由学校出面将学生推荐给他心仪的高中。具备有推优和自荐资格的学校必须是市重点高中。
其次,与推优同步进行的是由学生自我推荐。通过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和自我推荐信,将自己推荐给心仪的学校,当然这种推荐是基于双方分数和能力契合度高才有效果。
推优和自荐的有些学生不久后收到信息,要求他们去参加该校的面试和笔试。如果有人同时收到两所学校的邀请,只能择其一,因为考试是同一天进行。在验证过学生成绩之后,这些学校会通知选中的学生和他们签订协议。和预录取的尖子生不同,签约的学生并不算真正被录取,他们需要参加接下来的中考,分数过投档线才可以真正被录取。凡事有利也有弊,签约生即便中考考分非常高,仍需依照合约到签约学校去。
我多想孩子能幡然悔悟抓住这次机会。她们学校在区内排名不高,而我们所在的区在整个市内初中排名平平,除开一个牛校以外其他的都相距甚远。但二模分数说明不争事实,我们的水平现在就在这里。家人开始劝我面对现实,不要想得太高。作为河南走出来的高考生,我深深地明白一个好学校一个好平台的重要性。孩子的差异不大,但有了好学校的引导,那孩子不优秀也不会太差。机会就在那里,真不甘心就这样错过。
这期间我们和孩子做了几次交谈,正是通过这几次心平气和的交谈我们意识到孩子没有触动的原因: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高中,原来有一半的人需要分流到职业技校。原来那些一流高中早已通过直升考或提前录取选出自己的学生。在她心里还存着侥幸,我这次没考好,反正我下次稍微努力一下就上去了。随着逐渐对区域和全市高中学校的了解,她也渐渐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和我们一起制定了三个层次的目标学校。
通过这样的对话我意识到,无论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埋头学习的孩子都缺乏对全局的了解。每次升学考就像一次战斗,要在这场战斗中赢得胜利,就需要事先做好知己知彼的摸底和准备。家长负责引导孩子负责读书,尤其家长需要统观全局,给孩子以有效指导。平时沟通寒暑假期间的拓展视野,只有认识到更高的山更好的路,孩子才能真正被触动到,谁不想走得更好呢。
如果我们能在初一或初二就意识到这些点,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初中阶段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世界观,不能再采用粗暴命令来交流,更多需要像朋友般交谈,潜移默化中引导。我不能怪孩子不努力,是我们作为家长没有长远的引导,当然更需要平时多和孩子交流思想。
五月,五月的光点燃了夏季的火热。五月焦灼茂盛生长。
点燃五月焦灼的不是每天早上越来越强烈的日光,而是身边朋友们的消息。五月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被上海第二高尖学校预录取。他们全家不日将举家搬迁到浦东。紧接着是她的另一位发小被杨浦区排名第一位的高中预录取。同样是在五月,一位在上外附中的孩子毫无悬念地通过直升考,并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
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孩子,在前进路上有的人冲在最前面,有的人紧跟其后,而我们已远远地落在后面,这怎能不让人着急。没有对比就没有落差。我强打精神送上祝福的话,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自荐生失败。
四月下旬时孩子接到两份自荐生考试通知,她选择去心仪的学校,但她的分数不够强。考试那天早上风大雨大,她穿着带裙子的正装校服消失在考试的人群中。同去三人,唯独她落选。
五月和六月是沉默的。在经历这一系列失败再失败之后,我不再幻想一流的高中。孩子在经历几所高中的考试后,见识到更多的好学校,同时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她也想抓住最后的机会,拼一把。
中考日,6月19-21日。中考,最后一次海选和筛选。
中考其实在初二就开始了。上海的教育理念是综合素质教育,除开语数外物理化学历史外,还有体育,跨学科分析,道德与法治。其中历史是在初二考完。我的孩子,想考得完美无缺,先在草稿上写好答案,再誊写到试卷上。最后一道大题6分,根本来不及誊写上去!这6分给她中考带来不可磨灭的痛楚和遗憾。英语有专门的人机口语对答和听力测试,物理化学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体育五个项目测试有摄影和电脑检测记录打分。上海中考科目就是这样理论和实践双结合,考验能力,体力,耐力。
中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考试,真的有穿旗袍的家长,也真的有全程录像的家长。老家那边有的学校甚至举办考前誓师大会。
中考一结束,我们赶紧陪她出去旅游一周,重庆的8D魔幻,成都的热情浓厚,悄悄滋润四年来压在沉重书包下的小身躯。四年来孩子每天早上6:40出门,晚上做作业到11点,书包硬生生背烂了两个。不管未来如何,还要微笑面对生活。
7月19日,中考一个月后,全市中考成绩出炉。中考不再是各区单独出题单独考试,中考是全市16区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尽管他们学校在上海排不进前150名初中,但孩子所在的班级为尖子班,有9名学生超过700分(全分750分)。
这是上海最后一批零志愿考生,此后将取消这一录取方式。零志愿跨区招生,招生学校均为一流和十几所高优高中,它们分配给全市16个区不同名额数量。考生填报志愿时,只有一个零志愿填报。而高中则根据填报人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初升高倒数第二轮,零志愿录取线和自招录取。
7月23-25日提前录取生,推荐生,国际课程班投档录取。第一批优质生正式上岸。
与此同时,随后的两天,职业技校投档录取。低分学生实现分流,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剩下的就是占大多数的中考考生。2021年参加中考有8万多名考生,分流后大约还有一半考生能进入高中。涉及600多所初中,面对248所高中,注定这是一场残酷地赛跑。
7月27日,全市零志愿分数线公布。这是跨区优质生选拔一锤定音的时刻。第二批优质生上岸。
喜剧和悲喜剧在7月底公布零志愿分数线同时上演。有的学生考分非常高,但因为签约在先,只能痛苦地错过一流的高中。一位家住松江朋友的孩子因满足自招线,虽分数低于该校录取线,仍因有约在先安然录取。第一档位的高中和第二档位的高中分数差有的仅几分。
此前和我们一起参加特长生考试的女生,凭借中考优异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零志愿,那是一流中排名前三的高中。她由此也成为她们班他们学校录取最好的学生。
我们和零志愿学校因0.5分之差失之交臂,只能埋头等平行志愿录取结果。零志愿分数线的公布让孩子忍不住流泪。她说没想到初二历史6分的失误,让她错失好几所更好的高中。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但一次失误要用多少次后悔来弥补呢?我们不知道将要飘向何方,也许要失去市重点高中的机会,落到区重点高中。
半分之差,天壤之别。听闻这个消息孩子的班主任和几位任课老师都很为她惋惜。半分之差说明学生能力具备但运气不佳。一想到曾经的昔日好友进入名校而自己却面临名落深山,仅半分之差啊,孩子抱着我哭了一会儿。
仿佛冥冥之中有神明关注,在零志愿分数公布之前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孩子没录上,我不服气跑到校方质问。醒来不敢说破这个梦,但这梦似乎已在向我暗示后来的结局。这仿佛又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暗示。
全家陷入沉默,等孩子平息后我们安慰她,只要有高中可读,三年磨一剑未可知。做好最坏到区重点高中读书的可能性。就这样,我们尝试着回到日常状态。孩子错过零志愿那两天我不知道饭菜的滋味,全家人何尝不是同样如此呢。
平行志愿填报15所本区高中,不再涉及外区高中学校。
8月1日,零志愿分数线公布之后的第五天终于等来了平行志愿的分数线。平行志愿录取是在大部分优质生已上岸之后,也在分流职业中专学生之后。平行志愿再无跨区录取考生,仅本区内考生划线录取。
由于接二连三的失败和挫折,我没有勇气再去看手机。反正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早看晚看还都不是一样。那天孩子和同学约好出去玩,一早就出门了,我们于是百无聊赖驱车前往郊区走走。
“你们好像被XX学校录取了!”一位熟悉的同班家长扔给我一句炸弹。怎么可能!零志愿都错过了我们哪里还敢想这所曾经期待的高中。我想我大概看错了。这所学校就是孩子当初放弃另一所自招高中的邀请,执意要去参加他们的自招考试的学校。这所学校就是风大雨大冻得哆唆唆的那所学校。这所学校也是她曾经唯一被落签的学校。一切就像一场上天故意设置的悲喜剧,我们知道开始但没猜到结果。
再看孩子的微信,一大堆话等在那里,说貌似过那所学校的最低投档线。不仅如此投档线最低分的语数外三门成绩也有要求,语文和数学成绩也列出具体分数要求。我怎么可能不记得孩子的各科分数!那些分数在我们脑子里刻着。那正是她的分数,总分,主课分,语文分,数学分。那所学校那道分数线像是在拿给世人看她的考分成绩。
我们确实进了!我取下眼镜,呆坐在座位上,家里那位已停好车正准备下车。
“孩子,孩子.…”我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被XX学校录取了!”
有几分钟,四周变得极为漫长,两人没有说话。这几天我们相扶着安慰彼此不说话坐在黑暗的甬道里,这一刻被突然照进来的光刺得睁不开眼。原本以为深陷黑暗没有希望的人,此时面对突如其来横在眼前的一条光明大道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想亲吻那条柏油路。
与此同时,更多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班上另一个孩子也压线进入理想中的学校,录取线总分和主课分也是他的成绩单分数。班中前20名全数进入市重点高中,包括两位预录尖子生,一位零志愿尖子生。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差生的逆转,从原本无望高中最终被一所区重点高中录取。整个初三这名学生嘻哈转身,补习班课后班,逮任课老师,成为同学们的饭后谈资。但一切值得。
中考结束了,这一届的考生经历首次中考科目改革-增加体育考试,增加物理化学操作测试。明年上海中考将会再次改革,想必也是繁复纷涌。经历过这次中考我更加坚定信念,无论如何改革,成绩和实力才是王道。对于真正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说,通往优质学校的路有很多。在这看似复杂的选拔过程中,好学校始终不遗余力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种子选手。但考生和家长真的知道全图和自己的位置方向么。
经历这样的中考之后,孩子和我们更加亲近了,我们已经着手三年后高考的研究和准备。既往不咎,未来可期,珍惜当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