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线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存在)意识(思维) 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的选择: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的分类

  1.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五行、元气、水土本源;
  2.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也叫 机械 唯物主义,世界是静止、孤立、没有联系的;
  3. 辩证 唯物主义和 历史 唯物主义: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唯心主义的分类

  1. 主观 唯心主义:世界是 主观精神(感觉、思想) 的产物,如:王阳明(心外无物)
  2. 客观 唯心主义:世界是 客观精神(天理、上帝) 的产物,如:朱熹(理在事先)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的划分标准

  1. 世界的 本质
  2. 世界的 本原
  3. 物质和意识谁是 第一性 的问题;

在哲学上属于 本体论 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 方面。

可知论 和 不可知论 的划分标准

  1. 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
  2. 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3. 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 问题;

在哲学上属于 认识论 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 方面。

一元论 和 二元论 的划分标准

  1.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
  2. 世界的 统一性 问题;

辩证法 和 形而上学 的划分标准

  1. 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2. 世界的存在状态;

物质观

物质是 不依赖 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 反映客观实在

物质的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 一切物质的共性

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否认 运动,必然导致 形而上学

否认 物质,必然导致 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绝对相对 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

物质是 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的统一。

相对静止是 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特点:一维性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

实践观

实践是主体 能动地 改造和探索客体的 客观 物质运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 的。原因:

实践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所以 实践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点

  1. 客观性;
  2. 自觉能动性;
  3.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 科学实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的。

发展

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 必然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 联系 的观点;
  2. 发展 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2. 质量互换规律;
  3.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揭示事物发展的 动力源泉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 对立统一 的关系哲学范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的基本属性

  1. 同一性:相互依存、转换;
  2. 斗争性:相互排斥;

矛盾的地位及其原因

地位: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核心,是 基本 规律。

所属地位的原因:

  1. 矛盾分析法最根本 认识方法;
  2. 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焦点根本分歧
  3. 是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 范畴中心线索
  4. 是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变化的 内在动力

矛盾的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的关系

  1. 内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根据
  2. 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条件
  3. 外因 通过 内因 起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事物的内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一般、共性
特殊性:特别、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辩证统一对立统一,具体:

  1. 相互 联结 的;
  2. 相互 区别 的;
  3.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换 的。

矛盾的不平衡性

  1. 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2.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质量互换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 状态形式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 度(界限) 的范围。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 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2. 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将会引起质变;
  3. 量变和质变 相互渗透
  4. 割裂两者的关系,将导致 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 趋势(前进性)道路(曲折性)

辩证否定观

  1. 是自己对自己的 批判继承
  2. 是事物的 自我否定
  3. 事物发展 的环节和 事物联系 的环节;

五大范畴

对比方1 对比方2
原因(引起) 结果(被引起)
必然(确定) 偶然(不确定)
现实(已发生) 可能(未发生)
内容(构成事物的总和,活跃易变) 形式(内容各要素统一在一起的形式,相对稳定)
本质(根本性质) 现象(表面特征)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

含义

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性

  1. 客观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普遍性:客观规律在很大范围内和领域内起作用;

意识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

起源

  1. 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2. 社会性劳动(决定性) 的产物。

本质

  1. 人脑 是意识的 物质器官
  2. 语言 是意识的 物质介质
  3. 意识是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4. 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意识具有 目的性计划性
  2. 意识具有 主观性创造性
  3. 意识对人的 生理活动 有影响作用;
  4. 意识能通过指导 实践 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最突出的表现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精髓

实事求是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 核心

实事求是 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