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与诗歌教学——以《钱塘湖春行》为例1

学习目标:

1.了解吟诵

2.通过吟诵感知诗中景物

3.通过吟诵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春之行:

1.此诗写作时间与背景

2.诗中地点不断转换,从----到----到----到----,可见本诗的线索是诗人的行踪。

3.描绘了哪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

韵脚:

低 泥 蹄 堤

此诗押的是i韵,i韵表明白居易在诗中的描绘景物与抒发情感都是十分细腻的。

二.春之景:

吟诵规则:

1.依字行腔

2.平长仄短

吟诵知识:

平声、仄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平常,普通,延长,拓展

上声:亲密、细小、柔软、婉转、强烈

去声:坚决、明确

入声:短促、顿挫、快速、决绝、痛苦

入声举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钱塘湖春行平仄: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细腻的描绘春天景物?

举例:

寺北,都是仄声,北又是入声,表示强调,视线急转直下,由其他方向切换到北方,由远方切换到下方。

西,平声,拖长,表现出西湖的水面十分宽广,为下句水面上涨做铺垫。

水,  声,给人            的感觉。

面,  声,起      作用,使读者把目光聚集到这里。

平,  声,声音要    ,令读者联想到        。

云,  声,在天上。

脚,  声,声音要  。

低,  声,声音要  ,令读者联想到        。

争,是争夺,为什么不用仄声字? 抢

1.几处,莺数量不多,不用抢。

2.莺,黄鹂。(以音取胜)

啄,入声,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

迅速、快捷,在春泥和窝巢之间来回穿梭,十分具有动感。

欲,入声,想要。表现出在很短的时间内,乱花将会次第开放,让人眼花缭乱。

春之景,生机盎然,是活泼的,是热闹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一首诗,它是动态的,有视觉的转移,有听觉的享受,有嗅觉的迷乱,有触觉的生长,让人引发无限的想象与联想。

三.春之情:

1. 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欣喜之情。

2. 不足 绿杨 白沙堤

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

《西湖志》记载,白居易所筑者,在旧钱塘门外,当时称白公堤,今已无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济世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吟诵与诗歌教学——以《钱塘湖春行》为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