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一本给教师的书。非常值得各位教师和家长阅读。

最初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提到苏霍姆林斯基,买了两本他的著作,但一直未读。后来读闫学老师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也不断提到苏,接着读完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后,受里面他创办读书会活动的影响,决定给自己定个承诺书,一个月阅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并且写一千字以上的读书心得。于是也就把这本书作为我第一个月要读的书。

单是翻看目录,一百条建议,就有好多我想要了解的,比如: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针对种种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有想清楚,也没有合适的解决的办法,所以就特别想知道苏是在教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

☞怎样使孩子愿意学习

读书时总是无比期待放假,也总是希望假期能长点长点再长点,要是不用去上学就更好了。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学呢?为什么很多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好像学习都是被逼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学习呢?

守护儿童知识的摇篮

对于儿童,如果你想要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就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分数不是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老师和家长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不拿低分数贬低孩子,不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才能守护孩子知识的摇篮。

让孩子感到脑力劳动是件有趣的事

对于小学生,那就无论如何不能用学校常用的那些方法来局限儿童的智力生活,即一味的要求他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把知识再现出来。要使孩子愿意学习,就要让他们感到脑力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一个年纪幼小的人,由于经常不断的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感觉和体验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就会把这种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迁移到自己身上和书籍上来。

☞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经常听见家长说到:“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到了初中怎么就不行了呢?”“他明明原来成绩不错的呀,怎么现在这个样子了呢?”……为什么孩子学习会出现这种现象,孩子会觉得越学越难,最后到了不愿意学习的地步?

书中提到,“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需要花费劳动的档次,不能容许让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它的记忆机器。”这正是我们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文科类科目,如政史地。在学生和老师心中也行成了一条定例,这些科目只要把重点背诵,记住书上的内容,考试前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只是为了考试而机械记忆,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脑力劳动。

“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在我们的课堂要求上,老师总是不断强调要求记忆,背诵,没有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越学越难。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

由此可见,要想学生越学越容易,就得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阅读,大量阅读,让他们拥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阅读和思考

书中反复强调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阅读面对书籍进行思考。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美的教育,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美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如今多信息来源的局面下,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教会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及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而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因此,一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就是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1】读《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