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沐浴,很快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吸引着一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大展宏图。
年过五旬的齐白石(1864年——1957)虽然人老了,但他的心依然年轻。
从湖南湘潭农家出生的他,经过多年打拼,终于把自己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师,并尝到了卖画带来的甜头。但他还是不甘心做一名只在家乡有名的画师,他梦想成为闻名全国的大画家。况且,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有许多跟同行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为什么不向往呢?
正是这些外在因素,成为齐白石决定来到京城闯一闯的内驱力。他要用从多次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扎实的画功,来证明自己有实力在北京立足,就像今天的“北漂”一样,有能力把根扎进这座城市里,并享受成功带来的荣光。
于是,在1919年春天,55岁的齐白石又一次离开湘潭的祖屋,先是乘船,又接着坐车,风尘仆仆地再次来到北京。
初来乍到的齐白石,因为绘画风格过于高冷和清雅,他也摸不清北京人对绘画的审美嗜好,怎么画都很难卖出去一幅画,日子很快陷入了困顿之中。
幸好,他相继结识了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已经在京城声名显赫的画家,在他们的提携下,齐白石通过不断改变画风,作品逐渐吸引了一些收藏家的青睐,日子也逐渐滋润起来。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齐白石的名声逐渐轰动京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画家,作品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影响力一度辐射到东亚各国,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绘画大师。手头有钱后,齐白石于1926年冬天花费2000大洋在西城跨车胡同购置了一套四合院,总算在京城安了家。
此后的岁月,除过外出写生、游历、社交之外,齐白石一直住在跨车胡同,直到他于1957年秋天去世。
比起齐白石,张大千(1899年——1983年)无疑是幸运的。
他的幸运首先是出生在四川内江一个书香门第,自小有条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再者,张大千是一名性格开朗,热衷社交、喜好游历的人,他跟许多名流和权贵建立了良好关系,为他以后迅速成名成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张大千最幸运的一点,无疑是他天资聪慧,一点就通,因此练就了高超的画功,并且模仿能力超强,临摹任何人的画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连陈半丁这样的收藏大家和鉴定大家都被他的“假画”欺骗过,这样的人才,怎能不在画坛形成气候呢?
据传,20世纪30年代,陈半丁偶得一套明末清初绘画大师石涛的册页,心里喜滋滋的,呼朋唤友10多人,请到自己家里欣赏,其中就有30岁出头的张大千。没想到这套册页却是张大千早期的临摹品,被陈半丁当宝贝一样花高价收藏了。
作为京城文化名流,陈半丁并没有不悦,更没有责怪张大千,反而对30岁出头的张大千滋生出惜才之心。后来,经过陈半丁的大力推荐,张大千也在京城火起来了。
随后,张大千跟齐白石发生了交集。他们的交集仍然是因为“假画”。
在张大千的观念里,要想建立自己的绘画风格,必须做到博采众长,把诸多名家的优点吸收和消化过来为己所用。这是他喜欢临摹别人作品的根本动机。
名家的作品因为好卖,可以快速换来钱,张大千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也是他临摹名家作品的另一个主因。
张大千由于画功很好,临摹又很认真,所以,他制造的假画流通到市场上后,有时比名家的原作还值钱。许多收藏家面对他的假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作真时真亦假,没有人介意假不假,只关心画得好不好,画得好就愿意掏高价购买。
但是,张大千的这种行为常常让同行不屑一顾,齐白石就是反对他最激烈的一个。
齐白石由于年长张大千37岁,成名更早,在齐白石已经名满京城时,张大千仅仅才在书画圈打开一点名气。所以,在张大千眼里,齐白石也是自己拉近关系的对象,也非常崇拜他。
跟张大千喜欢社交不一样,齐白石更像是传统的文人,每天享受书斋生活是他最大的乐趣。文人正直诚信、知行合一的品行,历来是齐白石做人秉持的原则。
当张大千因为造假画而名声大噪时,齐白石却对其嗤之以鼻,因为在齐白石看来,张大千做出这样有辱斯文的事,连半个文人都算不上,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不屑与他为伍。
上世纪30年代某天,张大千提着厚礼来到跨车胡同,专程登门拜访齐白石。佣人开门后,张大千递给一张名片。
正在画案前作画的齐白石瞥了一眼名片,随手扔在一旁,对佣人说:就说我不在家。
学生李可染正好也在旁边观看老师作画,看到张大千的名字后,就以提醒的口吻对齐白石说:老师呀,门外可是张大千呀,是不是应该……
齐白石连头也没抬,打断李可染的话:我向来不喜欢跟这种造假画的人打交道。
后来,两人因为种种原因,终生未见一面,不得不说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件憾事。
张大千吃了闭门羹,但他并没有忌恨齐白石,相反,在后来他摇身一变成为齐白石艺术的积极推广者。
1956年7月,在巴黎赛那奇博物馆展出的“张大千近作展”上,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1881年——1973年)应邀出席,事后,两位东西方绘画大师相约一起畅谈艺术,毕加索被空灵而神奇的中国水墨画深深感染了,当即决定要向张大千学习中国画。
张大千向毕加索介绍完一些中国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技巧后,又送给毕加索一本齐白石的画册,指着封面上齐白石的画像说道:他(齐白石)才是中国最好的画家,你应该向他学习。
临别时,张大千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安排毕加索跟齐白石会面一次。
遗憾的是,一年后齐白石鹤归西天,这个承诺永远没有兑现。
可见,两位大师张大千和齐白石之间并没有什么恩怨,还存在着“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操,只不过,两人在性格、气质、观念、认知等许多地方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产生了误解,有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