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总会有法可循——《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读后


我在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内心里满满的感动,也写了《我永远有幸福的能力》这篇读后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着重谈了习惯一——积极主动对我的想法的冲击,但是其他的那些习惯,虽有了解,但未能与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当我看到《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然后用了一周的时间来阅读。

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因为我最近的关注点在家庭,在夫妻相处、亲子相处,而这本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照亮了我的生命。

虽然我已经就习惯一写过读后感,但我仍然想分别谈谈这七个习惯给我的感悟。

习惯一:积极主动——成为改变关系的动力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说认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独立意志”“想象力”“良知”来进行自由的选择。

即:无论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在这些事情和我的回应之间都有余地。在那余地之中我有自由和力量做出回应,在我的回应之中有我的成长和幸福。就像作者说的:

“作为一个人,我们可以拉开和生活的距离并观察生活。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思想,然后着手做出改变和进步。”

我们要做出改变,一般会经过四个步骤,意愿、觉察、接纳、选择。想改变自己仅仅是意愿,绝大多数人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无所作为。因为我们前边几十年的生命,已经让我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让我们认为自己在面对刺激时作出的反应是理所当然且正确的,所以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

要设置好自己的“暂停键”

设置好“暂停键”,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当我们觉察到了之后,才会有意识地、理智地去看问题,而不是凭着过去的经验本能“滑滑梯”。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作者还建议我们区分影响圈与关注圈。影响圈内的事情是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影响事情的发展及结果的。而关注圈内的事情,我们则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到。

我们要尽量做影响圈内的事情,对于关注圈内的事情,就只是关注就好了。专注于做好影响圈内的事情,则会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影响圈扩大。

这让我想起了“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阿德勒重要的观点之一,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人们的苦恼常常因为课题混淆,不是把别人的课题揽到自己手中,就是把自己的课题推到别人身上。所以要想人生幸福,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到“课题分离”,谁的课题谁负责。也就是说,幸福的前提是要区分得出事情在关注圈内还是在影响圈内。

比如说孩子大了,父母催婚。

本来婚姻大事是孩子的课题(父母的关注圈的事情),但是众多父母们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感觉孩子不结婚,自己任务就没完成,就不放心,就把孩子的课题揽到了自己身上(把关注圈的事情,硬拉进了影响圈),但是自己却无法控制孩子,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结婚生子,所以孩子烦父母累。

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没事跳跳广场舞,或者上个老年大学,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些才是父母的课题(影响圈)。

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也不能完全说清影响圈与关注圈。

但是在家庭中,建立情感银行账户,尊重地倾听、勇于道歉、做出承诺、表示原谅、无条件的爱,等等,这些事情都属于影响圈。主动做好这些事情,才有可能让爱在家庭中流淌起来。

从现在开始,刻意练习摁下“暂停键”,然后拉开距离,从中看到自己的掌控能力:我有能力掌控我的人生。

习惯二:先有目标再行动——建立使命宣言

所谓家庭宣言,就是整个家庭的目标。

我特别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如果我在刚开始组建家庭的时候,能看到这本书,我的生活绝对不一样;哪怕是五年前看到这本书,我也会少走许多弯路。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它与我的缘分就在此时此刻。此时此刻能看到它,我也应该感激了,它不但给了我继续建设幸福家庭的力量,也给我指明了方向——和我爱的人一起了解彼此希望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目标的人生将一无所有。”

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最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生才会真成活成希望的样子。

同样,一个家庭也要有家庭成员共同认可的使命宣言,即使偶尔出现脱轨现象,但总会回到正轨。

如果你正准备组建一个家庭,我建议你和亲爱的人一起畅想一下你们未来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家庭,我仍然建议你,问问每一个家庭成员,他希望的家庭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的家庭目标是什么?

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家庭?

我们希望家中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希望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希望如何交流?

……

明确的家庭目标,就是家庭建议的指明灯。

我希望我的家庭成员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冲突,才能做到互相尊重。

要相信,总会有办法的。

好的家庭目标,也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呢。

建立家庭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完成,完成后也可能需要修改。但是它值得你花时间去做。

习惯三:要事第一——在动荡的世界中建立人际关系

什么是要事?

工作、见朋友,还是亲人?我想可能许多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工作给了工资和成就感,很重要。但是家庭才是人们源源不断的力量的源泉。

事业能给你成就感,而家庭却能给你无尽的幸福。

而且,经营家庭并不会与做好事业冲突。

你有奥巴马成功吗?你有他忙吗?但他仍然能按时出现在孩子的家长会上,经常能和家人共度周末,还能有照顾到与妻子二人时间。

本书作者也是经常出差的人,但仍然能跟孩子们共度周末。

史蒂芬·柯维事业很成功,和妻子共育有九个子女,个个都很优秀,我想也离不开他们对家庭的经营。

作者建议我们:

一个家庭每周要有一次“家庭时间”,而且要和家中的每一个成员有一对一的时间。

爱要有交流才能流动。

每周的家庭时间,就是给繁忙的我们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个时间可以看电影,可以美餐一顿,还可以郊游。

而一对一的时间,就是家庭成员间的“特殊时光”了。这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受到重视。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一对一的特殊时光,能让父母听到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工作和家庭并不冲突。只要有心,提前规划,既不耽误工作,也不忽视家人。

要记住,你有掌控生活的能力。你可以想到协调的好方法。这就是:双赢的想法。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从“我”到“我们”

没有人愿意失败。

但是我们却常常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总是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来。

“如果婚姻(或亲子)的一方变成受气包、牺牲品,那根本就没有胜利,实际上家中的每个人都失败了。”

没有表达出来的不满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一时被打压下去,而且会在暗处慢慢积累,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会以指数级的力量爆发出来,比如孩子的叛逆、家人的出走。

你要想清楚,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

有人说,每一次沟通,都要考虑三个方面有没有长进,一是我从中收获了什么,二是事情上有什么收获,三是关系上有没有收获。

家庭之中,和谐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我们试着把自己想要的“赢”,转换成我们爱的人,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放弃了我的争执,但是我赢得了我爱的人,和幸福的关系。

对,你要确定自己是想赢了家人,还是想赢得他们。

家庭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陷入权力之争时,要摁下暂停键,从“输——赢”思维转换成“双赢”思维。

特别是与孩子之间,建立双方认同的协议,尊重对方,让协议作主。当孩子看到你尊重的态度,他才会把你真正当成队友。

而好的关系就相当于在对方的情感账户中存钱。

习惯五:首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通过移情建立沟通

这也是相当于在对方的情感账户上存钱。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定就是别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记住这点尤为重要。

我们在看待他人时,常常从我们的经验出发,根据我们的经历去给别人贴标签,甚至定罪。

孩子拿起手机想搜个资料,你却责骂他又玩手机,甚至还会总结:就知道玩手机,整天除了玩手机,就不会干点别的。

你猜,这个时候孩子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的心里又会做何决定?

“我们对孩子、配偶和其他家人犯下的大部分错误都不是来源于坏的动机,而只是因为我们的误解。

我们对对方的心灵没有深入的认识。”

沟通很重要,沟通时进入别人的参照标准体系也很重要,这就是“移情式倾听”,或者说忠实的翻译。放弃自己的参照标准,用对方的爱的语言,去倾听,去理解。

“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和争执,人们弄清楚他人的意思并让他人满意之前,不可坚持自己的立场”,这就是移情式沟通的唯一原则。

先让对方充分地表达,然后确认自己真正完全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明确对方真正理解。这样才不会出现误解,协调起来会轻松很多。

如果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我强烈建议你学习这一点。

习惯六:协作——通过庆祝差异改善关系

世界不是黑白两色的。除了黑和白,还有无数丰富的色彩。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有他的正确的立场,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有你认为的正确的立场。但这不代表他是对的,你就是错的。

我们永远有第三种选择。

寻求协作,就是要学会用第三只耳朵倾听,创造第三个头脑,发现第三个选择。

所以,在建立协作时,首先要超越指责和归咎他人。

在关键的时候摁下暂停键在这时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有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分享给大家。

一对新婚夫妻买了一套旧房子,但是前厅的沙发他们很不喜欢。

后来在家具店中他们两个都相中了一套旧式沙发,但是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丈夫想通过延期付款的方式先买下来,但是妻子认为他们不可以再增加经济负担了。

这个时候丈夫很生气,但是妻子摁下了暂停键,认真倾听丈夫的想法,然后他们一起想出了别的办法:在旧家具店,他们很少的钱买了一组同样的美国旧式沙发,然后妻子手工做了一套新垫子,丈夫用自己的木工手艺修理了沙发。最后,他们用能承受的钱,拥有了一套两个人都满意的沙发。

不争输赢,而是从差异中寻求力量,这就是拥抱差异带来的惊喜。

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行为,是在情感账户中取款。

要相信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也要相信我们可以找到既能满足我,也能满足你的方法。

习惯七:把锯子磨利——通过传统重建家庭精神

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呵护和关爱,婚姻不例外,家庭也不例外。

而家庭晚餐、共同的假期、生日、节日、家庭活动、一起学习、共同劳作、共同开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家庭有爱的传统。

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了,建立家庭传统,其实就是在塑造家庭的仪式感,包括家庭时间和一对一沟通。

家庭需要仪式感,也需要新鲜感,相信在家人共同的努力下,会有自己的如意家庭的。

结语:

这七个习惯,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家庭的法宝了。但是要建立这七个习惯,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放弃你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旧有的思维方式。

先改写了你的传统的、限制性的信念,你才会觉察,才能摁得下暂停键,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才会接纳新的一切。

第一次从全书的角度去写读后感,感觉有些吃力,而且也不透彻,“感”的部分有点少,所以读起来干巴生硬,请各位谅解。

但不可否认,《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干货多多。

愿你我都如愿拥有幸福的家庭。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总会有法可循——《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