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chel
1 老师的来电准没好事
这个周一早上(9月13日),我们如往常一样把5岁的老大壮壮送去小学。
回到家收拾整理好,正接通与好友的聊天视频,准备跟老友叙叙旧。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却接到了来自壮壮的老师的电话。
在原本该上课的时间点打来电话,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八成是没有好事。
记得上回接到老师电话,我们被告知壮壮在学校里无精打采的,看起来很不舒服,要我们接他回家。
上上次接到电话,老师说壮壮下巴看起来像长了脓胞疹,要我们马上接回家预约医生检查一下。
上上上次接到老师电话,说的是壮壮感冒发烧了,话不多说,也是接回家。
........
孩子去了学校之后,最不想接到的就是老师的电话,什么消息都没有的时候才是好消息。
电话一来,十有八九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果真,老师在这个电话里带来一个让我们想都没想到的坏消息:
壮壮班上居然有一个小朋友确诊新冠了,所以要我们现在马上去学校把他接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了足足有一分钟,脑海中飘过无数个疑问、担心和假设...
到底是哪个人被感染了呢?
他是什么时候被感染的呢?
壮壮不知道有没有跟他多接触?
这几天壮壮一直咳嗽莫非是受了影响?
万一壮壮也感染上可怎么办?
.....
还没来得及思考清楚,我立马就推着老二好好和老三棒棒去学校接壮壮了。
在学校见到壮壮的老师,她看起来平和得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递过来几张学习任务纸,简单地交代了几句话,就让我们回家等邮件通知了。
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又开始了一人带三娃的生活,我的心里是拒绝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2 居家隔离中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之前存留的一个新冠自检盒给壮壮做了检测。
检测结果是阴性,这让我们放心了一些,但也不是完全的放心,毕竟是自己测的。
于是,我随即又打电话给GGD(市政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做核酸检测。
预约电话很快就接通,他们专门开设了英文专线,很方便。
工作人员询问了我们的基本信息之后,着重问了为什么想做测试。
壮壮这情况还是很符合要求的,他班上有同学确诊,他自己也有些咳嗽不适,是应该检测一下以防万一。
于是,我们很快就约好第二天早上做核酸检测。
那天晚上就知道了检测结果,是阴性的,没有被感染,真是万幸。
然而,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这两天里,我们也是忐忑的。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把壮壮单独分开,毕竟他是有“潜在危险”的。
然而,这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法做到。
我和队友两人带三娃,原本人手就已经有点不够了,怎么可能分开带娃。
对壮壮来说,他肯定不想被单独分开,他也没办法一个人待很久。
虽然他知道些许关于新冠病毒的信息,但他总归也没完全理解为何新冠很危险,更难理解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也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可疑病例...
从他天然的心出发,他就是很喜欢靠近我们,也很喜欢跟弟弟妹妹一起玩。
他想靠近我拥抱我的时候,我还是要回应他去拥抱他,没办法把他推开说我们要保持一点距离。
他把从学校带回来的午餐分成两份,跟妹妹一起享用。我看到之后,也不忍去指责他这份乐于分享的心。
他一看到棒棒,就冲过去想要抱起他、逗他玩。阻止了几次也阻止不住,我也不忍打击他这份爱弟弟的心。
所以在等待检测结果的那两天,我们也只能默认他是没有被感染的,只能按着“他是健康的”这个设定跟他相处,否则我们能怎么办呢?
好在周二晚上出来的检测结果,是让我们安心的。
3 ‘小概率事件’概率其实并不小
壮壮上学之后,我一直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他班上有人确诊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应该不会轮到他的班级。
自疫情出现以来,我们总共收到过学校发来两三次邮件说同学确诊新冠,但大多都是高年级的孩子。
大概是在荷兰呆久了,我们也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洗脑,总觉得低龄孩子被感染的概率是极低的。
我们就这样一直送他去学校,默认他在学校里是安全的。
万万没想到啊,这个所谓的“小概率事件”也发生在壮壮班上了。
壮壮目前是小学二年级,不过很多荷兰学校都把一二年级的学生放在一个班,壮壮的学校也是如此。
今年他们班上一共有19个孩子,年龄大多都在4到6岁之间。
平常上课,这些孩子们都呆在同一个教室里,大部分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在班级里进行的。
上课时,全班同学会围着坐成一个小圈,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大家面对面的畅所欲言。
自由活动的时候,班级内也设有很多个不同类型的游戏角,孩子们自行组队玩。
除此之外,早晨吃点心和中午吃午饭,整个班上的孩子也都是一起集聚在小桌子上吃的。
外出活动的时间虽然也有,上午、中午和下午各一次,但总体时间肯定还是室内呆着多。
一想到过去那几天壮壮都跟那个确诊同学呆在一个空间里,就觉得头皮发麻,心生后怕。
在学校里,让孩子们保持1.5米的距离,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一开始荷兰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5米的距离,就不包括12岁以下的孩子。
要孩子们带着口罩去上学?那也是不可能的,荷兰政府也规定了12岁以下的儿童无需强制戴口罩。
不用保持1.5米的距离,
不用戴口罩,
不用测量体温,
没有什么健康码,
更没有疫苗的保护,
感冒发烧也没关系,
咳嗽流鼻涕也不要紧
....
这样说起来,荷兰12岁以下的孩子,就是在疫情中“裸奔”的一个群体。
所以说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其实概率一点都不算小。
4 学校对确诊事件的应对之策
周一把壮壮接回家之后,就收到了学校校长亲自发的邮件,里面主要说了3个要点。
第一,简单地交代了确诊孩子的基本情况。
信中说这个孩子是从上周四晚上出现症状的,上周五没来学校,去做了核酸检测,周末得到确诊信息。
第二,强调了居家隔离的相关消息。
孩子们有两个选项,如果做了核酸检测,拿到阴性的结果,立即就可以返校。
如果不做核酸检测,就要在家里隔离10天。
这个10天,是从最后一次接触确诊孩子开始算起的。
在这一个小点的最后,学校还强调虽然孩子在家隔离,但其弟兄姐妹仍可以去学校。
第三,明确指出原定这周四晚上的家长会照旧举行。
信中特地解释说,其他孩子的父母又不是这个确诊孩子的直接接触人,所以没关系,家长会照旧开,大家保持距离就行了。
就这样一张都没写满的A4,简简单单地交代了这件事的发生以及后续的处理,最终能了解到的信息其实也不多。
作为父母,肯定想知道具体是哪个孩子确诊了,那些天是谁跟他玩得比较多?上课的时候是谁坐在他旁边?午餐的时候是谁跟他坐在一起?
然而,在一个隐私权大于一切的国家,这些根本就是不可能说的秘密。
其次,所谓的居家隔离,也有点形同虚设。
隔离中的孩子没规定不能出门,家中其他人也是出入自由的。
另外,荷兰政府认为,只要10天之内没出现问题,那肯定就是没问题了。
不说别的,10天之后,只要那个确诊孩子没了症状,也就可以回去上课了。
其他的可能性,包括什么超长的潜伏期,什么无症状患者,什么后遗症...
这些在他们看来才是小概率事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5 学校对新冠病毒的应对措施
出现确诊病例之后,学校的应对都已经如此平静。
这个学期开始之前,学校也给每个家长发了一份新冠应对举措,里面的内容看起来更有“形同虚设”的意味。
学校声称如今荷兰已经有大量的成年人接种了疫苗,政府的抗疫措施有所放宽,所以学校也在放宽应对措施。
最后学校还强调,他们严格遵从义务教育规定,学生若没有特殊原因都必须来上课。
言外之意,就是不允许学生以‘新冠’之名作为请假的理由不来上课。
列举一些学校所谓的“抗疫”对策。
在学校时:
我们经常用洗手液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我们用肘内侧捂住。
放学后我们直接回家或去BSO(课后看管)。
成人保持1.5 米的距离。
无特殊情况,家长不得入校。
出现新冠症状时:
学生家长出现症状时,包括发烧和呼吸困难,其子女仍可以去上学。
如果家长的核酸测试结果呈阳性,其子女需居家隔离 10 天,已感染过的孩子除外。
如果学生的核酸测试结果呈阳性,班上其余同学都将居家隔离,已感染过的学生除外。
学生若有普通感冒症状仍可以去学校。
.....
这些“抗疫举措”的力度微乎其微,看起来并不能起到什么对抗作用。
在大多数荷兰人眼中,新冠无异于普通感冒,哪怕被感染他们也觉得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并且,他们也早已受够了各种防范新冠的举措,游行抗议都已经进行好几次。
就在这个周二的晚上,荷兰政府再一次大幅放宽了抗疫措施。
其中有一条就是从9月20日开始,小学生若被感染,同班级的学生无需再停课居家隔离。
这看起来确实是个好消息,但细思极恐啊。
不仅如此,在9月25日之后,保持1.5米的社交距离政策也被取消了;
其次餐馆、电影院及其他室内场所都可以重新100%满容量开放,进出只需出示新冠通行证(CoronaCheck)。
6 写在最后
看来荷兰人是做好与新冠病毒‘和谐相处’的准备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只能默认这个设定,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这个周四早上,我们把壮壮送回了学校,一切重新回到轨道。
周四中午,我也带着老二好好见了学前班的老师,为下周一的入学做好准备。
既然生活在荷兰,只能去信任和接纳政府的决策;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也就只能相信学校能照顾好孩子们。
这疫情之下的生活,大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没办法完全避免,只能在夹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关于作者
Rachel,坐标荷兰,家有3宝(4岁/2岁/1岁)。分享与3宝斗智斗勇的日常,探索在玩中启蒙的早教游戏,用简单又走心的方式给娃们高质量的陪伴。公众号:三娃行必有我思焉(Kids3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