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鉴别烂公司?

经常会有人问“在腾讯上班是种什么体验?”和“怎样拿到微软Offer”,但似乎从来没有人意识到,大部分人的工作日常是谈不上愉快的,大部分公司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公司,而大部分人终其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烂公司堆里打转。大部分人到公干之年,职业锚由“上升空间”、“价值感”变成“稳定”之后,不得不疲惫的接受了烂公司的日常。作为年轻人,应该如何去鉴别烂公司呢?下面一起来探讨一下!

烂公司的属性

“烂公司”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标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我想,从人的痛苦、希望和价值等感受出发,大致可归为眼下实在难熬和未来没有希望两种。我根据身边小伙伴和自己的经验,不完全列举了烂公司的几种常见属性,供大家参考。

一、起薪低、加薪慢,或者干脆没有涨薪制度

用薪水来衡量一个员工对公司的观感,应该最没有争议。一家公司在薪资方面竞争力弱,本质上是因为赢利能力差。抑或干脆没有进取的欲望,自满于吃饱穿暖,坐守一亩三分地,没有扩大业务的动力。起薪低和加薪慢这两点,单独拆开来都不是烂公司的充分条件,但合在一起,几乎必然推导出一个悲观的薪资预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薪酬水平和未来薪酬预期,还是职业选择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满足“低+慢”两条的公司,各位还是多加考虑一下为好。

二、先做人、后做事:内耗严重,派系林立,管理层长于内斗,员工尸位素餐

内耗几乎是所有烂公司的共同特点,实际上,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王朝覆灭的共因。内耗严重的企业氛围,会让小人浑水摸鱼、从中渔利,但会让普通员工、尤其是重视价值实现的人非常疲惫。内耗的开始往往就代表戮力同心创业阶段的结束;激流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团队的团结氛围病了,或者说烂了,一般都必然预示着衰亡。因为病在内斗的企业,很少有自愈的可能。所以内耗是最差劲的那种属性——既让员工干得痛苦,又预示着企业的败亡。

要说什么样的企业从脸上就写着“内耗”俩字?那应该是把“先做人,后做事”这类标语当作文化的公司。老一辈企业家创造这句话的环境,大概是当时国企员工的终身制。彼时一个企业首先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其次才是市场主体。你很难开除一个人品差劲的员工,你不得不接受五花八门的员工存在,企业管理者首要的责任,似乎是维持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稳定。于是,就诞生了“先做人”这样的说教。然而有一条屡试不爽的规律是,强调哪里,就意味着哪里有问题。一个现代企业的文化中把“先做人,后做事”放在重要地位,往往意味着这个企业内部派系林立,管理层长于内斗。很难说是老一辈的职场人带来了内斗,还是内斗催生了这句苦口婆心的话,总之我个人一向很反感这六个字。一个富有朝气的公司,每个人都应该把精力放在把事情做好上,那些一心想着做人、钻营人际关系的家伙,是现代企业的蠹虫。

三、拉个屎都要签十个字:臃肿的内部流程

在你职涯中的某个阶段,是否曾经为繁琐的流程、漫长的周期、签不完的字和做不完的表格困扰?这就是企业的臃肿病。归纳起来,就是内部沟通成本高。以人员档案管理为例,我曾经供职的某家公司,同时使用四套办公系统——花高价上的金蝶家的数据库(好用)、与投资方(某国企)对接的在线系统(每个员工信息都要录入上报,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精确到小学的名字、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名字,然而信息采集并不会这么细,所以只好瞎编)、传统的excel花名册(向托管方上报的,有固定的格式),还要用一个笔记本手写记下每名员工的入职时间、转正时间等(我上司说为了防止电脑出问题,关键信息要备份)。公司内部主要的审批和信息传递,是通过各种审批单和巡签单。我作为一名Recruitment Officer(招聘主管),整个人被表格活埋了,面试居然要抽时间来做!这就是典型的“臃肿病”。

究其原因,因为企业制度和流程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打补丁,用来解决新出现或者突发的问题。电脑和手机系统运行久了需要清理垃圾,企业管理也一样,有些临时的规定和流程,要在问题解决之后及时废止;有些补丁可能相互冲突,要及时优化;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发生质的改变时,整套管理体系要彻底迭代更新。然而,你的企业它并没有,它得了三高病。

路径依赖严重,本质上在于缺乏推动变革的内部环境和人才。很难说一家流程臃肿的公司就是烂公司,说不定它在薪资、团队氛围等方面都很理想呢。但对于价值导向的年轻一代职场人来说,臃肿让人十分难耐。

四、是否烂公司,这是一条见仁见智的属性。

1、家长式公司:公司运转的引擎在于领导人个人

像前段时间很火的17岁女CEO,深圳大爆炸科技公司,就属于典型的家长式公司。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滑稽,一个17岁的家长?一个员工年龄都比“家长”大的家庭!我并没有搞错。家长式公司的本质在于,公司运转的引擎不是某项技术,也不是某个资源,也不是牛掰大佬领导的团队,而是领导人个人。公司的经营方向、产品和业务、团队的风格,甚至办公室壁纸的花色,都由领导人一言而决。在国内40年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创一代公司都具有这种风格。那些领导人是天才的,公司借着时代政策的东风平地而起;而领导人是傻逼的公司,都消失在日渐市场化的大潮里。

家长式公司的问题在于,经营风险太大,往往富不过三代。基于当代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剧烈性,甚至有可能一代而亡。另外,在这种公司里工作经常会很痛苦。

我们耳熟能详的家长式公司有,锤子科技,和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他们分别是东西半球最伟大的智能硬件公司。

2、产品或服务同质化严重,或弱产品、重渠道、重销售

以我有限的见识,完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类公司存在:他们几乎没有为市场输出价值,他们经营的秘诀就是骗一个算一个,靠诈骗生存,还美其名曰“渠道”和“营销”。这种公司普遍存在于保险、理财、保健品、教育、培训、软件销售、各式连锁加盟、竞价排名推广、搜索引擎推广、电商平台推广等行业。他们的经营模式,就是找一百个电销业务员来打电话,这么枯燥乏味的工作,很少有正常人能坚持下来,所以就产生了一套以洗脑为目的的培训机制,普遍以狼性为名。这套文化,要求员工着正装,化淡妆(有些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化浓妆),互相之间以“家人”相称,经理不叫经理,叫“襄理”,店长不叫店长,叫“董事长”,开会要唱《飞得更高》,做拓展培训要哭!要笑!要拥抱!要背诵老板的《三个指示》,有司歌、有司舞,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下跳《小苹果》!每个五星级写字楼上都有这么几家公司,早上要跺着脚喊“前进!前进!前进!”,或者“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

这样的公司问题在于,极其损害职场新人的成长,价值感超级缺失。从这样的公司出来的员工,无论是被大浪淘掉的“沙子”,还是产出颇丰的“金子”,人格上都打上了投机的烙印。更悲哀的是,属于穷举法那种投机,坚信驴拉磨一样的艰苦劳动,必然带来财富。不可否认的是,基于这类公司令人发指的高利润,其提成往往颇丰,天生投机的人,居然真能发大财。

我相信,这类公司是大多数年轻职人的噩梦。在职业价值观成熟以前,不建议入行。

3、互信氛围崩塌

所有公司的财务授权流程,都需要在效率和安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用大白话来讲,财务工作天生的冲动,是恨不得每一笔用款都取得最高权限人签字,但对于任何有一定体量的公司来说,这种安全都是无法实现的。我从财务授权这个孤立的事件上总结出一条规律,就是假如这个平衡点无限接近于安全,就代表这个团队互信氛围的崩塌。

安全和效率是一组相互拮抗的概念,这里的安全不是指秩序和规矩,而是指职场上的自保行为。一旦某个团队中人人自危,每个人做事首先想着自保,生怕被整、背锅,那么这个团队已死。财务授权无限接近于安全,就是这种危境的标志。这样的团队,往往还会出现所有沟通都用邮件或通讯工具再确认一遍,我记得在“你有哪些职场经验分享”这类话题下,这种习惯还取得了很多人的共识。其实从团队的沟通和反应效率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现象,把人类组织活生生变成了电脑程序。很多职业生涯从一开始就处于这种环境的人,误以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误以为互信的缺乏就是职场常态。这样的团队和公司,像极了蒋介石手底下的军阀,生怕把后背暴露给同袍,何战斗力之有?

严格来讲互信崩塌并不一定给公司带来衰败,但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人性会逐渐枯萎,生活会越来越晦暗。

根本原因:核心竞争力弱

以上所有“烂公司属性”,其根本都在于核心竞争力弱。因为缺乏变革型人才,或者领导人太强势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核心竞争力弱又导致赢利能力有限,导致僧多肉少,导致员工要靠内部竞争来抢蛋糕,导致团队从内部开始腐烂。

其实怎样的公司算烂公司并不重要,每个人对“烂”的心理感受都不同,但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迫切想离开这家公司。求职恰恰和恋爱很像的地方在于,离开一个渣男,又遇到另一个渣男!像魔咒一样在烂公司堆里循环,我想是很多二三本学校毕业、非热门专业出身和二三线城市的职人朋友都有的体验。

看完这些,自己是不是也呆在这种烂公司里面呢?是否想要跳槽换工作呢?人才赢行http://www.rcyhj.com/上有很多好的工作机会,有下一步行动的小伙伴们可以了解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人,如何鉴别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