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精诚篇》中说道:“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所谓慎独,便是君子独处之时依然能保持谨慎,严于律己。人若舍弃端正自身的近期目标而期待长远目标,那便是好高骛远,无疑是堵塞了自己的修身之道。
刘少奇同志曾用简洁通俗地话语道出了慎独最核心的内涵:“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慎独,严于律己的千古修行
慎独,是每一代中国人修身养性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人的千古修行。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慎独则心安。”“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如此教育儿子,而他本身也是这样做的。
在曾国藩给弟弟们的书信中,就记载了他如何修习慎独功夫。
著名理学家倭艮峰用功极严,他有一本“日课册”,一天里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一丝不苟地记在“日课册”上,每日如此不间断。所写的字都是楷字,三月即写满一本,已写了三十本。修炼慎独极为严格,只要稍一动歪念头,便马上克制,写在册上,所以当读册子时,每一句都是切中自己要害的“良药”。
曾国藩知道后,便开始学习倭艮峰,每天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件事,都用楷字写在“日课册”上,以让自己只要一看到便马上能克制自己。
曾国藩言,“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一个人,若能做到慎独,则自然能心定、安然,凡事皆不能扰乱心神。诸事皆问心无愧,即便与神鬼对话,亦能泰然处之。苏洵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此境界是也。
慎独,言行一致的人生境界
子贡像老师孔子请教怎样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言简意赅:“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你想说的话,做好了,再把它说出来。
这世间,口若悬河的人不少,但倘若说出的话做不到,言行不一致,再好的口才也都是夸夸其谈。与其话出口后做不到,不如好好领会孔子的智慧,做好了,再把话说出口。
而话一旦说出,则必定守诺。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便是慎独的另一个境界,即使没有人在时刻盯着自己,也要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而古圣人孔子便是这方面的至高典范,他的一生论述了无数的君子之道和仁义之道,而他也没有让这些道理停留在口头上,他一生的求道授道,为人处事,无一不体现了他奉行推崇的
仁义道德。也正因此,孔老夫子的形象早已不仅仅是君子,更是千古圣人。
一个人,若能做到慎独,则言必行,行必果,不期众人服,而众人自服之。所谓“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此之谓也。
“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慎独者,不为世俗纷扰,不惧牛鬼蛇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善与自我灵魂对话。此境界,修身者之至也。
慎独,是中国人的千古修行,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