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背景说明,没有引入话题,没有前情提要,我先回答这个问题:不该!
因为热搜话题而看的这一集《奇葩说》,标题就是“下班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这一期,我完全站席瑞和刘擎教授。从辩论的角度,席瑞是专业的,全场他都有缜密的逻辑而又不生涩难懂,让人听得进去也没有哗众取宠。
两个人的核心立场都是相似的,就是说“不该”,要承认“不该”,这是大家面对那些消息不想回的人,不甘心又进入工作状态的权利的认可。本就是错的事情,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我们都应该指出是错的,即使我们暂时接受了。
我们都是打工人,搬砖人,有同样的心情。
最开始,我们觉得回复别人的消息是一种礼貌,是对彼此的一种尊重,所以哪怕是下班时间,哪怕是工作休息,哪怕有被打扰,我们很多人还是会回复这个消息。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赚钱生活,也在努力寻找证明自己和上升的机会,也会害怕一不留神错过或者失去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会回复这个消息。
我们都知道自己处于一个集体的社会,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怕自己一个不回复消息会给别人完成更大的影响,小到一个项目的及时完成,大到一个生命的顺利存留,所以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还是会回复这个消息。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一点,并不是很多时候都做,很多人都做的事情就意味着正确,意味着“应该”。
薛老师说,很多人只讨论“应该怎么样”而忘了“实际是怎么样”,不能因为信使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就去指责信使。
这是不同的,我们很多时候讨论的“实际怎么样”只是暂时现象,是在社会前进过程的会被改变且必须改变的,因为那才是进步是正确的。而且正如刘教授所说,这样的一个信使,是虚构的人类,没有代表性的。“应该怎么样”,才是我们的最终要接受的方向和目标。
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抗争和努力,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今天的“八小时工作制”、《劳动法》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并不意味着现在社会进步了,所有的节奏就要打破,就要乱掉了。
“996”是不合理的,“007”更是荒唐的,我也许没有彻底明白“内卷”这个词的含义,但我知道大家在焦虑中变得更加焦虑重重,在压力下变得更加压力山大。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这句话满是心酸,我们可以因此暂时向现实低头,因为责任感低头,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彻底投降,认为“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我们都深有体会,真正的打工人,在下班收到的许多工作消息,就是对方根本没想到尊重,也不怕打扰到你的时间,想到就要问到。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能看到开头那一句,“不好意思打扰了”、“不好意思我有个不情之请”。
很多时候,真的没有那么多不好意思,消息发过来的意思就是,“我想知道什么什么”、“我希望你做什么什么”。
工作中很多的压力和情绪很多时候是难以和别人说清楚的,很多时间也觉得不需要和别人说只想着自己消化。那么,下班时间就是仅有的消化机会,而这个机会很多时候还有很多家长里短,朋友事情,幸运的有自己的爱好社交。
心情好的时候其实一般问题不大,遇到事情的时候真的很崩溃。如果这个时候,工作消息突然来了,真的两个字,“烦躁”。
所以,重复一下主题“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我要重复一下我的坚决,“不该!”
说不该,除了大家都说的“休息时间”、“个人空间”、“暂时逃离工作压力”等等。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错误的事情总要有人指出它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容忍将就,时间久了大家都会默认合理,就会忘记它是错误的。有一天,偶尔的“不情之请”,也会变成大家的“理所应当”。
我们给一件事情定性,不是为了彻底地否定和拒绝,人类的社会里多的是灵活和特殊情况,而是为了让我们还记得自己的立场和权益,不忘初心,不失去自我。
一味容忍退缩,最后就是退无可退。所以,即便一时因为各种考虑接受,我们也要明确,在应不应该这个问题上,它就是“不该!”
可毕竟我们都是搬砖人,很多事情也能感同身受。
我很认同蔡康永总结中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令你们愤怒的事情就愤怒,然后做改变,而不是容忍它,然后到最后说“天啊,我一生在这份容忍中度过了”。
不要默默强迫自己接受,小到我们可以先自己吐槽可以接受自己在一边愤怒,然后想办法回复解决问题;大到我们可以直接去沟通问题本身,去暴露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一直强烈地压抑自己,可能问题解决不了,自己先崩溃了。
我也很喜欢马东总结最后说的话———我们最重要的是,照顾着苟且,别忘了诗和远方;我们最悲哀的是,我们既不容于眼前的苟且,而又忘了诗和远方。我想最悲惨的就是,我们变成了一边执着于眼前失去期待,一边又嘟嘟囔囔满是抱怨的人。
我们可以暂时屈从于现实,但是不要忘记出发点和机场,不要忘记我们是谁,我们可以成为谁。这样,一切才有改变才有变好的可能。
引用一句弹幕结尾,“该不该,不该!回不回,回!”
———写于2021年1月19日23:55打工人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