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传统中都是被批判的。
实用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以行为的效果或功用为标准。比方说,有些实用主义者认为,只要一只猫它能抓到老鼠,那么这只猫就是一只好猫。这本身无可指摘。然而,我们不要忘了,猫不仅仅会抓老鼠,还会偷主人家的东西,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猫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一只既会抓老鼠,又会偷东西的猫,还是一只好猫吗?
在咱们看来,这恐怕值得商榷。但是,在上述的实用主义者的眼中,它将仍然是一只好猫。那么,如果那只猫发了狂热,把上面那位实用主义者给抓伤咬伤了,它还是好猫吗?没错,它在被它弄伤的那位实用主义者的眼中将仍然是一只好猫。
但是根据常识我们知道,会伤人的宠物一般不是一只好宠物,所以那只虽然会抓老鼠,但又会伤人的猫肯定不是一只好猫。
这就是普通人与实用主义者的分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
第一,实用主义它衡量的标准过于唯单一结果论。它没有充分考虑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多种结果,而是主观地认定一种结果,凡是符合事先预设的这个结果的行为就是值得肯定,凡是不符合这个结果的行为就是应该摒弃的。
然而,我们知道,一种行为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而这多种结果之间可能是互相冲突、矛盾的,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加以取舍。而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不论一种行为会产生多少结果,其它的结果都要服从并让位于原先设定的那个结果,只有自己原来预设的那个观点是正确的,而其它的一概不论。
因此,实用主义的观点本身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并不辩证。如果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赚大钱,那么,那些为国家利益出生入死的士兵的行为将会被解构乃至消解、否定——仅仅因为他们并没有赚大钱。
可以看到,这种唯单一结果论否定了事物的多重属性、价值,一切以唯一结果为根本遵循,是狭隘经验论和主观唯心论的变种。
第二,实用主义是一种结果导向或者说目的导向的功利主义行为模式。
大家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我们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要吃饭,这个“吃饭”是目的,如何去吃就是考虑实现“吃饭”这个目的的手段。那么,我们是应该通过自己去买米、洗米、做饭而吃到饭,还是要通过去饭店吃霸王餐以实现自己吃饭的目的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手段的问题。
大家知道,实现一个目的的手段往往是多样化的,就像上面所说的,为着实现吃饭这个目的,我们既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去吃霸王餐。但是自己做饭合情合法,去吃霸王餐则会被撵出饭店——虽然都吃到了饭,但两种不同手段所产生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
实用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只要能吃到饭,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的一种目的导向的功利主义行为模式。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只要能够实现之前预设的目的,那么手段的正当与否是可以不考虑的。
因此,为了赚钱,贪污腐败者有之,囤积居奇者有之,卖官鬻爵者有之,卖身求荣者有之。这些行为背后的哲学基础通通都是实用主义。
总的说来,实用主义迎合了人性对于短期利益的追求,却可能从长远上影响并改变一个政权的阶级性质。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只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形成的对物质的反应。
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它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形而上学一般是指用孤立地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它是和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它的最先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中国近代的着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的时候依据易经当中的一句话把它翻译成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具体来说,它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这就和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联系的看问题相对立,第二就是他否认事物发展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性,第三就是他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来看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它内部核心要素的把握。
形而上学的例子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楼道上经常有一些人为了图方便放置一些垃圾,这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他只图自己的方便便利,而却没有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倘若,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样,那么他自己的权益也就没法保证了。另外,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结于学校不好,教师质量差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还不从自己的原因出发寻找到根本的原因。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看到长远的利益,认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利益经常加班,从而导致员工纷纷离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