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刚进入职场打拼那几年,有位老大哥曾教导我,在单位上混,智商与能力并不是第一位的,情商才是至关重要因素。在他的观念中。一个集体,创新需要勇气和机遇,能凭着创新与能力走出来,不知道要费多少周折。而相对于大部分员工而言,按照老板或者领导的部署,只要不犯错误,完成任务即可。单位上的工作,过了适应期,并不需要多少智力。到什么点,做什么事,遇到特殊情况,再请示领导定夺。时间长了,甚至不经大脑,处理事情依靠本能也能完成。
所以,情商才显得重要。在集体中,让上上下下都能满意,与人交流和颜悦色,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帮他人的地方就多帮一点。如果能想别人所想,在他人还没提出来,就做到前面,那基本可以说已达到化境。
结果是什么?职位上升,事业有更大开拓,人脉也更丰富。谁不想人前显赫?情商才是前途好坏的决定因素。
此番理论,在当时的确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他是依据现实总结而来,并且有很强指导性,周围也有很多类似成功榜样。
十多年过去了,到现在,依然还有很多职场前辈告诉后辈,好的情商,加上你的努力,会让你在职场风生水起。包括看到的很多鸡汤文,都在强调情商有多重要。在一个人情社会,取悦他人,自然会得到大家交口称赞。在奴才比人才吃香的环境中,压制智商强调情商,自有其现实理由。
2
没有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道理都是相对的。同时,对社会对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都是随着时代及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情商也一样,在某种情况下,或者在一些环境中,的确有其独特作用。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局面及调节不同利益群体诉求之间矛盾的问题时,那种能与不同人打交道的高情商的人,有巨大的优势。
你带着一肚子火气而来,他让你高高兴兴离开;大家有了矛盾,他三言两语就可以化解,而且说出的话让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在一起相处时,他能平心静气对待,让别人觉得可亲可近。不能不承认高情商的人带来的润滑作用。
那在其他环境中呢?高考时需要吗?开发新程序时需要吗?科学与学术研究需要吗?在某些环境中有作用,并不代表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合。如同善良是美德,对于把蛇放到怀里的农夫来讲,就是灾难。又如同文明是众人所推崇的,在暴力所包围的环境中,它不值一文。
高情商不是那么万能的。占据百度搜索头条,打进医院内部承包各科室,中间不管有多少高情商下的人际往来,莆田系还是谋财害命的江湖游医。
将相对当成绝对,将部分当成整体,是致命的认知错误。同时,高情商只不过是走向成功的一种手段或者方法,但不是唯一途径。
3
稍微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心理学上有关气质的划分。气质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气质有四种分类,即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等);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它们没有好坏之分,但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
粘液质人和抑郁质人,在性格上有相同之处,它们喜欢沉默,并不擅长言语交际、察言观色,在销售、公关的行业中,他们因为性格原因,根本没有突出优势。但如果在安静工作环境或者做研究性工作,它们的优势,强于胆汁质与多血质人。
高情商人突出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强,头脑反应灵活。但并不是所有人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达到或近似达到这种程度。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天生的,天生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用言语去影响人?他们的情商终其一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难道他们不活了,难道他们做不出伟大贡献?情商高者有优势,情商低也一样有精彩。
梵高与毕加索忙着搞交际推销自己的画作,塞林格处处演讲谈自己小说创作,他们不会有出色的作品出现。对很多人来说,安静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
世界繁杂,各色人等并存,人的处事方式,不像是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没有统一标准。许多人认识问题,往往只突出一点片面的东西,而有意识或压根没有大脑而忽略众多重要因素。在他们的观念中,看到小尼姑就认为与和尚有一腿。听到一个段子,就奉为真理。
智商达不到,先把情商的问题放一放吧。
4
说到这,还没有说到底什么是情商。
“情商”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于1990年首先提出,但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直至1995年,由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
情商包含五个层面: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一项理论的提出,必然有相应社会环境影响。美国以及欧洲,是受新教文化影响的。在上帝已死的新教理论下,西方人更看重的是自我的发展及个人的独立性。所以他们才会从自我出发,调整自身与他人的关系,进而照顾他人的情绪,求得与别人的顺利沟通。
而我们的中国文化,恰恰与其相反。我们是在照顾他人情绪的基础上调整自我。大家对我有意见,马上会反思自己话语与行为的不当之处。只要大家对我评价高,自己委屈一点并没有什么。在为自己而活背景下提出的理论,放到我们为别人而活的环境中,总有些不伦不类。
5
擅长与他人打交道,擅长破坏显规则而创立潜规则,还有比我们玩得更纯熟的吗?在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我们不欠缺了解他人情绪并与人顺利沟通的能力。倒是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认知水平的能力不够。
谈情商,还不如先好好提高智商。对他人满脸堆笑者不少见,无知无识者倒是到处都有。
多读几本书,多静下心来思考点问题。面对一些貌似正确的观点,多想想为什么。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我们就不会被他人所左右了。自身能力不够,情商再高,始终突破不了自己的局限。
胡适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这里略改一下,多提高些智商,少谈些情商,或许更有利于认识和解决问题。
WH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