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岑参:一生流离,一个彻头彻尾的“异乡人”!

岑参,唐代诗人,极富盛名,尤其边塞诗成就最大,与高适风格相近,都以其“风骨”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高岑”,可两人际遇却大不相同,高适用十几年华丽逆袭,从无名草根摇身变成位极人臣的侯爷,极尽风光。而岑参,家族荣光不复,求仕不成,两度出塞壮志未酬,一生行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终客死他乡。

提到岑参,人们总是想到他那些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的边塞诗: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边关苦寒,塞外冷月,无不融入其诗。

行千里路,写万卷诗,脚步不止,笔耕不辍,为了心中的抱负理想,一生飘零在外,俨然一位用双脚和纸笔丈量世界的旅游博主。可值得一提的是,岑参大半生都行迹在“平沙茫茫黄如天”的大西北,可最后,却在“锦城丝管日纷纷”的成都,划上了生命的的句号,成了一位彻底的异乡人,让人唏嘘不已。

官宦世家,天资聪颖九岁能文。

715年,岑参出生在一个名声显赫的官僚之家,他在《感旧赋》中曾自豪地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也就是说,他出生之前的近百年间,家族先后出过3位宰相,曾祖、伯祖、伯父都因文墨不凡而名动朝野,一门三相,堪称奇事,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家世显赫得很。

可惜,这样的家族声望未能惠及到岑参本人。家道中衰,一落千丈,10多个长辈族人都被皇帝无情诛杀,父亲在他年幼时也撒手人寰。

这样的大盛大衰,平常人家不能想象,幼年的岑参跟着一个哥哥上学读书,加之勤奋好学,九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早年经历也算过的清苦,概括起来大致为: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

十五岁便隐居,可以说是年龄最小的隐居诗人了,比王维早七年,比李白早15年。

说是隐居,其实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喜欢到处玩的天性。阴雨天便在家看书撰文,天气晴好就出门游玩。

及冠未仕,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隐居了四五年的岑参,眼看到了及冠之年,也该去谋个官职,施展抱负了,于是他入长安拜谒高官望族、献书给皇帝,以求闻达。

可他的求官之路很坎坷,和杜甫一样可怜。

尽管才情过人,可苦于没有人愿意给他机会。岑参也很随性,便就暂时作罢,回到家的岑参很快娶了一妻,而后半年便离家云游,几年之间,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第一站便是冀州,他站在黄河南岸,眺望北岸,想起苦守在家的妻子,心中无限愧疚,一个人的旅行,对于他来说,可能是自在的,但让妻子也忍受了一种孤独: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这是岑参为数不多的情诗,是含蓄的思念,却又是深情的,一水之隔,两地相思,见月是妻子的眉,见云是妻子的发,思念一个人到极致也不过是这种感觉,

这个时候看到的所有景色都是妻子,同杜甫的《月夜》有所相通的情感: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岑参一路而行,又一路写诗,他或许见过最美的山河,最美的城郭,但他还是会在某个夜晚,想起自己所爱的人,这也许是每个出门在外的人所经历的。

得到,即代表着失去。

断断续续几次献书,皆不如意,岑参只好继续旅游,积攒名气。

第二站到了邺城,想着曹操曾经饮酒作乐的场景,如今已经是一块坟墓,生前多少荣耀终究会云淡风轻的消逝,往日繁华,最后都不过是一地苍凉: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这首《登古邺城》,城空、殿空、水空、宫空、四大皆空。纵然春色将至,可又为谁来呢?

岑参身在自由,可心却处在牢笼,转眼年近三十,虽然诗名鹊起,却依然碌碌无为,难免焦虑充心,可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李白也不以自己舞文弄墨赢得天下诗名为自己的人生的成功,他认为不能带兵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不能为官治理一方是一生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杨炯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出那个时候很多文人渴望弃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声。

杜甫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感慨一生蹉跎不得志。

岑参更是三番五次地表达内心的焦虑和自信:

他的《银山碛西馆》说: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说:

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

却为文章累,幸有开济策。

而立登第,投身边塞大志未酬。

功夫不负有心人,旅游了好几年的岑参回到长安,一举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岑参在做了一阵参军之后,满怀报国壮志初次出塞,准备在边塞大显身手,可是他到了边塞,却只是做了一个文秘,主要写写临战誓师之类的文字,慢慢地,一天天地,和自己心中所想相去甚远。

好在安西风景不错,王昌龄在边塞喜欢写战争和士兵,而岑参多是写风景和思念亲人和家乡。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

......

火山五月行人少,火山六月应更热。

再美的风景终会看遍,心中抱负难展,一个人久了,孤独总是涌上心头。

在边塞待了两年左右,朝野内已是一片混乱,岑参回到长安述职,在朝廷上盘点了一番,竟发现自己在边塞两年毫无建树,心中郁闷难当吗,随即约上高适、杜甫几个好友到慈恩寺一日游: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本是写游玩,却对同行只字不提,只写了登楼所见,宝塔苍穹,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把不同的景色也写入其中。

岑参看着看着,顿觉天地苍茫,事佛辞官之心悠然而萌发。

年近不惑,满腔热血再度出赛。

可岑参终还是下不了辞官的决心,754年,快四十的岑参心底建功立业复兴家族荣耀的小火焰又燃烧起来,愈燃愈快,于是要求再度出塞。一路渡渭水,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越过天山,终于到了北庭。有之前的老交情,这次担任的是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由节度使选充,是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权利地位比第一次出塞时高多了,岑参又一次雄赳赳气昂昂的踏入西北大漠。

这次岑参的情绪高昂了很多: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

功名祇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此时的岑参,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那首传唱千古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出自这一时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风景,惜别友人,这首诗成为岑参的代表作,尤其是那一句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写雪的诗人很多,白居易写过《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杜甫写过《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就连李世民皇帝也写过《望雪》: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这么多诗人写雪,唯有岑参写得最好,全诗写边塞壮丽的风景,融入一天雪景的变化,尤其是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更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可遗憾的是,岑参依然没有机会觅得自己封侯的机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追求了:

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落。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战乱爆发,荣光难求仕途渐远。

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时代即将划上句号。

此后两年内,岑参远在西北大营留守,他一心系挂唐朝的未来,每日走沙漠,卧山丘,一心想追随上司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岑参,没有等来捷报,却等来了两位上司的无妄之灾。

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

昔日朋友高适此时随大将哥舒翰在前线抵抗贼军,哥舒翰敌败后被俘,高适精明抉择未弃遗主,跑回长安向玄宗禀报危急战势,并分析局势,得到玄宗嘉许。唐肃宗即位,高适积极献计出谋,很合肃宗皇帝作战思想,迎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官运。

杜甫从长安一路逃跑,”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顾不上狼狈去灵武投奔肃宗,看到活像个叫花子却一片忠心的杜甫,肃宗一感动就给了杜甫从八品左拾遗的官。

岑参觉得再在边关按捺不住,就去投奔肃宗,被封右补阙,与杜甫同等官职,杜甫做得很骄傲,但岑参却不得意: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

或许,岑参与朝廷气质不搭,玄宗不屑于他,肃宗不喜欢听他忠贞谏言,代宗也不看重他,随后几年被调到地方当二把手,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都是一些五品六品的官职,离曾经当大官争富贵的功名追求越来越远。

等了大半生,岑参还是没等来荣光,曾经的追求离他越来越远。

客死成都,一生漂离终得安宁。

766年,岑参被任为嘉州刺史,官从四品,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

动乱之后的盛唐,群雄割据,河山失色,满是疮痍。

此时的岑参对功名没了乐趣,内心无比平静: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他有陶渊明的悠然豁达,也有边塞风沙一样的骨气。

岑参在蜀只当了一年刺史,因为不与西川节度使崔旺同流合污,敛财伤民,被罢官。

770年冬,岑参在四川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异乡人。

岑参的一生,在他自己看来,或许是失败的:实现不了的梦想,回不去的家,就连去世也没能遂了落叶归根的愿。

可千百年来,岁月更迭证明,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我眼中的岑参:

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此浪漫豁达,让人惊叹不已的岑参。

是“功名祇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如此英雄豪气,让人热血沸腾的岑参。

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如此思乡深挚,让人凄然不止的岑参。

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如此豪放畅快,让人甘愿同醉的岑参。

他两次出塞,写了70多首边塞诗,是盛唐诗人中写边塞诗最多的,也是成就最突出的。

可是纵观岑参一生,或许只有边塞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唯一遗憾的是,他似乎没有过多少岁月静好的日子,一生飘零流离在外,一世都是异乡人,或许在边塞的某一个风卷残云黄沙如天的夜里,岑参也曾恍然入梦,思及故人: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戏说岑参:一生流离,一个彻头彻尾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