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用21天拍完的这部电影,其实就是讲一种“成长的感觉”

风柜站台

距离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已是几年前。当时找到的版本是没有字幕的,第一次并没有看懂。等到了最近看第二遍,才突然间有些明白。

这部电影是侯孝贤早期作品,拍摄于1983年,虽不如后来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刺客聂隐娘》那般出名,却算得上是导演对自己的觉察,还有电影拍摄方向的一种探索。

侯孝贤导演

《风柜来的人》讲述了一群男孩在成长中遇见的迷茫和困惑,他们年轻叛逆,打架斗殴,赌博泡妞,偷溜进影院看白戏,日子过得百无聊赖。

直到离开风柜,去了高雄,从小镇来到大都市,经历了人生名之为“成长”的另一个阶段。

《风柜来的人》电影截图

就如贾樟柯看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柜来的人》之后的感触——个人生命的印记、经验,把它讲出来就有力量。

导演自己也说:“当时台湾评论界和观众完全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我在拍什么,到底是要说什么,故事也不清楚。其实就是所谓的一个成长的感觉而已。”

很多人会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其实在那一瞬间发生之前,我们已经经受了许多的困惑,难过,悲伤,无助······

等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们终于有了一刻的领悟。

成长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更没有办法否认在那一刻发生之前的一切,无论我承认与否,都是过去那些有意义没有意义的决定引领我,走到顿悟的那一瞬间。这些瞬间在人生中不可多得,而且可遇不可求。


壹:儿子与父亲


主角阿清,由艺校刚刚毕业的钮承泽饰演  

导演设置了主角阿清在剧中某些时刻回忆自己的父亲,这些稍显突兀的闪回是否是一个导演不成熟的处理方法,还是有意而为之都无所谓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闪回,观众也得以了解“一个没有台词的父亲和他儿子”之间的联系。

比如不买票偷偷进电影院,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他却游离出神想起父亲打棒球受伤;

在电影院里走神的阿清

离开风柜,在高雄的住处和大家吃饭时聊起父亲,说起记忆里的父亲是那么勇猛,挥起动棒球棒打死了一条蛇保护了他;

记忆里的父亲是那么勇猛  

葬礼结束后,在吃饭的时候阿清望着父亲座位上那碗白饭,想起了小时候调皮被父亲骂的场景;

父亲在教导阿清

还有他坐在家门口的那张小长凳时,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外出时,他也是这样坐在长凳上一脸恹恹地送别父亲。

一脸恹恹的阿清

父亲自从打棒球受伤后,就一直处在一个痴呆状态,父亲不能像以前一样高大威猛,也没办法对他有更多的感情表达。

阿清和爸妈

不过,父亲总归还活着,虽然只是个躯体,但并未真正死去。父亲是他的榜样力量,父亲是他心里依赖的一座大山……

直到父亲逝世,阿清内心的精神支柱崩塌了。

而“成长”也在从此开始悄悄酝酿。

阿清的父亲瘫痪后整天坐在藤椅上


贰:初恋的失意


来高雄后,在种种人脉关系牵引下,阿清来到了一个工厂内打工。

因缘巧合下,他遇上了喜欢的人——阿静。

阿静和前男友分手后,阿清陪她去逛街,玩撞球,尽他一切努力陪她走出失恋的阴霾,也希望在她心里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阿清陪阿静玩撞球

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论阿清再怎么努力,阿静心里始终只有前男友。

当阿静为了避开男朋友决定离开高雄时,阿清并不知情。阿静离开的当天早上,阿清还像往常一样约阿静一起去上班。

当阿静告知他要离开高雄时,阿清的心情是复杂的。最后他撇下工作,执意送阿静去车站搭车。

阿静告知阿清要离开

阿清送别阿静后没有继续回工厂上班,而是去了在卖录像带的两个兄弟那里。

其实真的无所谓吗?其实心里很有所谓吧!


叁:兄弟的离别


年轻的时候,荒废着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却并不自知,阿清和他的兄弟们年轻叛逆,浑身有劲没处使地活着。

和兄弟们一起虚度青春

在小城镇混不到出头日又不知天高地厚,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对城市的憧憬,他们来到了高雄。

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是小城镇里难以见到的光景,他们用一种好奇又不太冷静的心情观望着这座偌大的城市发生的一切,走过比人还要高的广告牌。

初入都市的小伙们

初来乍到的他们想在城里找点乐子,走在街上遇见了兜售黄片的骗子,他们花光了仅有的一点钱,以为终于有机会体验下大屏幕、欧洲片,等到他们上楼之后才发现被骗,气愤不已。

遇骗的三个人

回过头来,三人站在高处发现整座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戏谑地说了句:“还真是大银幕,还彩色的。

城市风光

接受未能预料的后果,以幽默的姿态回应生活的欺骗,不也是我们成长过程领悟的教训吗?

初到高雄时,阿清他们在房间里放着罗大佑的《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一句句歌词写出了小镇人的心声。

要生存,得有钱。阿清开始了流水线上的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空闲的时候他还会听收音机学习日语;但是他的兄弟却还是像之前一样,到处结交狐朋狗友,让他觉得非常生气。

后来两个同行兄弟跑去卖录像带,梦想着发财。而阿清继续在工厂上班。

直到阿清送走阿静的那天,他失恋了。

依依不舍看着载着阿静的车子离开

失恋后的他来到兄弟的摊位却又突然得知——兄弟即将离开去服兵役

背井离乡又尚未有能力在这座城市立足的他,接二连三地应对着亲情、爱情、友情的冲击。

但也正是这些冲击的一一到来,他开始学会了勇敢地甩下身上的凝滞,那些复杂交错的情绪,终于在此刻得到释放。

他把凳子搬到摊位前,然后站上去,努力大声地叫卖着:“做兵大拍卖,三卷五十块。

帮兄弟叫卖的阿清

父亲的离世,初恋的失意,还有兄弟之间即将到来的分别,都随着一声声用力的喊叫,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那个闷热的午后。

影片的最后,市场上的人依旧来来往往,各忙各的,阿清的叫喊声,淹没在这喧闹的街市里。

热闹的街市

在《从文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看作是《风柜来的人》的注解:

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的更合理一点呢还是更糟糕一点?

若好,一切有办法,一切今天不能解决的明天可望解决,那我赢了;若不好,向一个陌生地方跑去,我终于有一时节肚子瘪瘪的倒在人家空房下阴沟边,那我输了。


- 最后的话 -


青春是一种剧烈到枯竭的撞击;是若有所思之后产生的怅然若失。那时好像在一个长久的梦里无法醒来,每天懒洋洋的过着日子,可醒来后却发现浑身无力,难受得连流泪都会不知所措。

后来,时间像是被突然划破,流出来的都是一种无法逃开的煎熬和折磨。总以为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等到认真对待时,回过头才发现,原来那些年轻的日子,也仅有这么一些时间罢了。

所以,《风柜来的人》英文名又译为:“ALL THE YOUTHFUL DAYS”.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为《风柜来的人》电影截图。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小观影笔记本〗

【在光影世界里观照内心,思考生活。】

⊂(˃̶͈̀ε ˂̶͈́ ⊂ )感谢你的每一个点赞❤️,让我更有动力坚持下去ʕ•͓͡•ʔ-̫͡-ʕ•̫͡•ʔ

你可能感兴趣的:(侯孝贤用21天拍完的这部电影,其实就是讲一种“成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