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孩子的人生会怎样,会不会幸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考试成绩?好像不是,光我知道的朋友,学习好的不少,最后很多都是平凡了了。
是有没有才艺?也不是,有才艺的最后用不上,荒废的也不少。
是看书?不全是,如果光死读书,不去思考,不知道理解和应用,不知道为什么读,只能是知识存量,体现不了价值。
有一天宝宝在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触动了我。
平时宝宝喜欢看布书,不喜欢纸书。我就在她到处跑着玩的时候给她读故事听。
读的时候她好像完全没有听,宝宝爸爸总说:“别读了,你看她都不听。”但我仍然会把故事读完,因为是传统文化故事,我自己也很喜欢。
过了两三天,有一天我在整理书。
没想到这个小人竟坐到书的中间,拿起我前几天给她读的书,翻来翻去,咿咿呀呀,指指点点。
仔细想想她经常学我带发卡,学她爸爸刷珠子……。
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每天听到的,看到的,他都入了心,稍大点,学完立马就模仿。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不都是这样的学习模式吗?
我突然想明白了,孩子真的很简单,就像一张白纸,并不需要我们处心积虑。影响他一生的不是别的,是他接触的环境,小时候他不断地通过模仿来成长,他们接触的人和事都会潜移默化改变着他们,而父母是他们最亲,接触最多的人,影响最大,而孩子多半投影的是父母。
01
浩浩是一个正直花季的一个男孩。
小时候他在父母眼里听话,孝顺,懂事。不满十岁的时候,爸妈上班不在家,他就会自己在家好好呆着,不乱跑。饿了自己煮面,睡前叠好衣服,板板正正地放在床头,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上学用的物品。
慢慢的,浩浩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习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长高了,感觉自己是大人了。
但越来越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
浩浩最喜欢打篮球,每天一回到家,还没进卧室,就听见妈妈用劲地喊“就知道打篮球,一天天打那玩意有啥用。打完一身臭汗,回来洗澡时间还长,浪费多少水钱。有时间多看会书,考个好高中多好。”“这汗出的,快去洗袜子,臭死了,你要是没洗脚,就先别上床......”刚开始浩浩不说啥,就是回应一下,让干啥就干啥。
这都能忍过去,但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妈妈和爸爸就要来二重奏了。
“你说你考这点分,能对得起谁。你爸我俩天天这么起早贪黑地干为了谁,都这么大了,你也不好好寻思寻思。你要有你姐一半也行啊,以后篮球你就别玩了,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干,自己衣服都不知道洗……。”浩浩听着妈妈的责骂,开始大声辩解。没想到,话音还没落,爸爸二话不说,照着浩浩就踹上一脚,浩浩一下没站稳,摔在了地上。
浩浩爬起来,低着头,有眼泪憋在心里。他不想表现出来,因为就像他说的:“没有事,我想的开,习惯了。”
浩浩后来越来越厌倦读书,初三没参加中考就辍学了。
批评,怒吼,责骂是大人发泄情绪的方式,有时候就是一些鸡毛碎皮的事,发泄出来的也许还夹杂着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如意,孩子只不过成了大人情绪的宣泄对象,也成了伤害和牺牲的对象。
02
亮亮从小就被爸妈宠爱,但爸爸妈妈平时比较忙,没时间陪他,亮亮学会了上网,沉迷游戏。后来发现手机游戏更方便,又沉迷手机。根本无心学习,爸爸一气之下没收了他的电脑,手机。
亮亮突然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他了,写了个纸条,离家出走了。
亮亮的爸爸妈妈后悔,担心他,就到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了,爸爸妈妈又是一顿数落。
因为矛盾一直无法解决,总是吵架,亮亮出走好几次,爸爸妈妈都快崩溃了。
这事被亮亮的小姨知道了,看着亮亮和他的爸爸妈妈实在可怜,孩子正在叛逆期,万一出点啥事,后悔都来不及啊。
正好,小姨正在学习传统文化,想到以前给亮亮渗透过传统文化的理念,他当时听的津津有味。何不试试?
当天晚上,小姨给亮亮发了微信,大意是告诉他一定要相信自己,先把心态调整好,父母是为他好,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方法有点过激。然后再谈怎么学习,告诉他学习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成绩提升只是时间的问题。其他的主要是信任和鼓励的话,然后给他发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案例,让他看,还告诉他,自己和她一起看,一起学习,一周后再进行探讨。亮亮平时一向听小姨的,所以很开心就答应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没想到亮亮很快就有了变化。
小姨问他,看完有没有什么感想。亮亮说,他看明白了,他自己做的不对,不应该和妈妈吵架,更不应该离家出走,让爸妈担心。自己也想改变,但不能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因为现在告诉她,她肯定不信,自己只有做出来妈妈才会相信。
亮亮还告诉小姨他有一个想法,过几天过母亲节,准备送给妈妈自己做的一个礼物。
过了一周,亮亮的妈妈兴奋地告诉他小姨,亮亮变懂事了,放学回来把我们屋的床单被罩都洗了,屋子打扫的特别干净,母亲节还自己做贺卡送给她。
看到亮亮和家人的喜悦,亮亮的小姨放心了,也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用心找方法去引导帮助他,有没有信任他。
小姨当时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完全了解亮亮,也突然意识到孩子也许比我们期望的还要懂事,甚至他们看大人比大人看他们要准确的多,也宽容的多。他知道妈妈脾气是这样,但一句都不评论,相反会顺着妈妈的脾气去进行沟通和交流。
有时候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才能读懂孩子的那份智慧和贴心。
03
想要把孩子培养好,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孩子心中的好爸妈,是不是你爸妈心中的好孩子,如果不是,没关系。放轻松,做父母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专业课程。
就像《绿山墙的安妮》中小女孩安妮所说:“天使一样的好孩子是不存在的,哪个孩子不会犯错呢。”
同样做父母的也是一样,我们都需要在不断试错,调整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第一,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先努力成为那样的父母。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不是管教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好的习惯,好的品格,好的修养……无一不是。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和一个不会讲话,智商和身体都有问题的妈妈长期关在一起,从不接触外界,孩子长大后不会说话,走路也只会像妈妈那样爬行。
孩子是环境的投影,也是父母的投影。
一个朋友总抱怨,孩子总是玩手机,怎么管都不听。后来有一次周末去她家,只呆了半小时,我就明白原因了。爸爸拿着手机,不停看着视频,妈妈拿着手机不停刷刷刷,孩子一哭,妈妈立马说“妈妈给你放动画片”小孩子里面就安静了,而使用的不是平板就是手机。
父母就是楷模,就是榜样,在孩子的眼里无论你是好是坏,都是他努力模仿学习的对象。
人人都对横空出世的才女武亦姝,诗词大会总冠军 惊嘘不已,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
校长说出一个细节:“她爸爸每天下午4:30就不用手机,专心陪孩子。”
同样我们羡慕黄多多的多才多艺,懂事又大方,却不能忽略父亲黄磊的高明教育。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近朱者赤,孩子和爸妈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想要一个家里一本书都没有,爸妈从来不看书的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乐趣,真的很难。反之,则是顺水行舟。
第二,慢点再慢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的责骂和批评起源于功利心。也许你听说了老王家孩子多么优秀,也许你看到了老李家孩子多么懂事。于是你也想自己的孩子是那样有多好。
回到家,在心里一对比,发现自己孩子哪哪都不如人,越看越生气。结果受伤的总是孩子。
《育儿大作战》有一期节目,孩子莫名其妙的呕吐,吃不下东西。专家解释这是一种受高压影响的应激反应。如果妈妈放松,不要紧逼,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孩子会慢慢自行恢复正常。
也许是我们太着急,我们忘记了孩子小时候从一点点学坐,翻身,会爬,会站,会走……无论哪一个新的成长变化都能让我们幸福好久,开心好久。
宝宝迈出一步,会盖瓶盖,会搭一块积木,会翻书页,会说一个模糊的字……每个微小变化,我们都乐开了花,拍着手,兴奋地鼓着掌,发自内心地说着“宝宝好棒”,不厌其烦。
有时候,我们失去的是像孩子小时候一样的耐心和包容、欣赏、鼓励。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这样写到“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世界这么大,孩子要不停面对那么多的陌生与不解,父母是否忘了,曾经自己也是个少不谙事,懵懵懂懂的孩子。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一点一点看着我们玩泥巴,看着我们一下午一下午地盯着蚂蚁。一点点学会系鞋带,穿衣服,会干家务,听到他们的一点夸赞就干的更起劲。
虽然我们做了父母,但也还是个需要学习长大的孩子,那么就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第三,请相信你的孩子
以美国罗森塔尔为首的几个著名心理学家在一个小学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的名称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从的1~6年级各随机选择3个班,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孩子与众不同,将来大有作为。
八个月以后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品行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非常满意。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他告诉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我们在讨论培养孩子问题前首先要有的心态,否则不论我们学到什么方没有用。
是的,毫无条件地相信,你的孩子是教的好的,无论他在你的眼里有多叛逆多糟糕。
2017年,幽默自信的傅园慧一句“没有,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让大家都记住了她,之后圈粉无数,走向公众的视野。
在《我家那闺女》里,我们发现傅园慧像小孩子一样被爸爸宠爱着,哪怕女儿做的不好,傅爸爸依然是赞美鼓励。
问及傅园慧的成才之道,傅园慧轻松自然又幸福地说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让我去做喜欢的事。他们总是告诉我“你是最棒的,你就是天才,你是最好的。”然后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断告诉自己这三句话。
虽然有点鸡汤,但是真有用,因为这三句话是家人对她的爱和认可,会产生无穷的动力。让孩子自由自在,简单快乐地成长。
傅园慧在父母的鼓励下,活出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批评,指责有时候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一辈子的创伤。
就像《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玛丽想到自己小时候邻居说她长得丑,都过去五十年了,想起这事,依然心痛。也理解安妮听到林德夫人说她丑为何会反唇相讥,因为那滋味不好受。
心理学有一个期待效应,就是说人们总会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积极正面的期待就是祝福,批评,责骂,负面的评价就像诅咒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无论是从言语上还是行为上,你选哪个?
优秀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习惯了优秀。孩子,最重要的是相信,引导,熏陶。你孝顺,孩子也会模仿,你自律,孩子也会养成习惯。你喜欢阅读并努力去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困难和不解也会一样,知道学有所用。你乐观,孩子自然会积极。你自信,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下。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父母,孩子终将成为他自己,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80后全职妈妈,左手育儿,右手养生,养生保健师,高级灸疗师资质,愿意交流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