狞猎是军事演习,君主治理朝廷要盖房子,《诗经》透过现象看本质

历史浩然如烟,把时光细细筛过,总有一些金色的粉末漂浮在其上,承载着无尽贻贝,美幻美仑,那些粉末凝聚成珍珠,流传至后世熠熠生辉,其中有一颗最古早的精华名叫《诗经》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但除了这几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外,我们所知就不多了,无法像唐诗那样张口即来。为什么《诗经》和朗朗上口的唐诗差别如此之大?

那是因为《诗经》的形成,鲁迅曾在《门外文谈中认为》:群居生活催生了语言的出现,乃至文学,《诗经》的出现便顺应了这一类发展的趋势。

也有研究表明《诗经》是人们对于自然界中鸟兽叫声的模仿,后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有一说是来自于巫师祭祀时歌颂神明、祈求神祉的祷词,比如“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也有说法是来源于人民的劳动号子,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诗经》内涵深远,虽然我们理解有限,但许多文人雅士却用其中的诗篇取出了流行不朽的名字。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名字源自《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

周邦彦(北宋词人),名字源自《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屠呦呦,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琼瑶,名字源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会发现那么多美好、文雅的名字来源于此书,可见历代文人对于《诗经》的重视。

但由于《诗经》篇幅都较长,而其韵脚又不整齐,所以读起来不如唐诗朗朗上口,有些字意,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晦涩难懂、诘屈聱牙。

而我们普通人想要把《诗经》读懂读明白,给孩子们的未来上好一节国文课,更应该配备一本好的解读工具书。

什么样的书才是一本好的解读书呢?

套装2册 楚辞+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离骚屈原诗歌集 中国古诗词大全诗词歌赋全集 书籍¥43.8

去看看

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诗经是一本故事书》,他的作者王福利,曾经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他写的《诗风画境——走进〈诗经〉里的风景 》荣获殊荣,他也是《人民日报》的长驻作者,在其上发表过作品多达近百万字。

我们熟知鲁迅、郭沫若等名家均对《诗经》做出考证,其中关于《风》《颂》的解读最多,唯有《雅》的相关资料十分稀少,仅有几首诗的解读,而王福利的著作《诗经是一本故事书》主要针对《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做出独特的解读,以全新的视角弥补了这部分的残缺。

作者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向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周天子时代的礼记画卷,主要通过祭祀、宫廷宴舞、成人礼或聚会时的乐歌为主礼,对周天子时代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揭秘,使我们了解过去宫廷贵族如何奉礼为天的生活场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子曾经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礼。过去人对于祖先的重视,和祈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使得礼数繁多,而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删繁就简,弃芜存精,发展成为当今社会衡量道德的礼貌礼数,其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礼节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参与到日常中,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那么这本《诗经是一本故事》如何解读《诗经》的呢?我们如何透过《诗经是一本故事书》来了解礼数是如何演变的呢?又帮助我们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一、《诗经》与礼教的紧密关系:解读《大雅.小雅》

本书内解读了40首《大雅.小雅》中的诗,从衣、食、住、行,生活、日常学习、待人接物等多个方面,立体展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种礼仪,有很多部分沿袭至今,中国古老的礼仪传承。

我们现在有个说法,画家作家采风解释,最早出自周朝。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贵公子考查、了解民情的基准,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今日的《诗经》。

补充皇帝匮乏的宫庭精神生活,教习从小生活在富人家庭的贵族子弟。

一方面皇帝治理,帝制普及,名为采诗,实为体察民情。

其中有一篇《都人士》中,礼仪提升到了服饰的另一高度,这首诗中所介绍的官员品德高尚,其实是夸其出众仪态配得上一身官服。那个时代的朝服是黑色帽子,黑色绸衣,配素常,极重素雅,配上其端方的行为礼仪,才不失为一个朝堂上的高贵官员。

而《诗经》中最重要的礼教文明也对中国服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就拿其中的衣来说,上朝时穿着黑衣白裳,那么贵族更是极其讲究的。

颜色和材质有严格要求,狐裘、中衣、礼服三件衣服一层套一层穿上后,要交接外面的礼服袒开,露出里面的中衣,通过展示中衣上的美纹,向人们传达文饰之道,也体现出一种敬意。

贵族在穿戴的每个细节都合乎古训,举手投足之间,透出无比高贵的气质。

光是透过《诗经里的故事》解读《都士人》里传达出来的服饰之美,我们就心中对古服饰有着无比向往,难怪这几年汉服复兴的路越走越近,每每在街上我们都看到着汉服的小姐姐或是小哥哥迎面行来,步步生风,古意盎然。

一些汉服资深爱好者,也在上班或是上学时着汉服,梳古人发髻。

他们在着汉服的同时,也秉承着沿袭下来的礼仪,有位资深UP主说:喜欢汉服并不是有钱,而且是眼光变好了,要求变高了。

她在入坑三年中,从追求美观到追求体验,再到追求传统花纹和面料,这正好应证了古人的礼数仪表。

她在追求汉服的同时,也领会到了礼的精神,穿上汉服的同时,她更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唤醒文化意识和对礼乐的向往,华夏人自骨子中传承的深髓。

从周天子的朝服,到现在喜闻乐见的普通平民汉服服饰,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礼对于文明的热爱,对于传承的重视。

另有有一篇《楚茨》中献给祖先的佳肴,极尽讲究,光是酱的品种达到一百二十种,吃哪种菜配哪种酱,都很规则,不可逾越。

古人因食物匮乏,不免在做法和吃法动花样,就连盛装食品的盏都有许多品类,分类严明,书中有所详细解释。

在周朝对上天的祭祀,都少不了用整牛、整羊、整猪三牲,这些祭品一直沿袭至今,直到现在有些大家庭祭祖时还是如此隆重,尤其是潮汕。而周天子时代,这些食物的选择不单纯是为了吃饭,吃好,已上升到治国理念当中。

后来周天子因为物资的匮乏祀微了祭祀,降低了规格,被各种诸侯借此名义讨伐,周朝才没落下来。更加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

定之方中》一国之君卫文公亲自己上阵设计城市规划图,他一板一眼,按照星图、位置、时间计算,就连屋前所种的六种树也是因其可作祭品,这样设计出来的宫室除注重礼乐氛围,还可以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得到身心滋养。

在他设计的宫室后面凝聚了他“秉心寒渊”的初心,最终他发展了自己的国家,把一个风雨飘摇中的国都,重新拉上强国。从他刚上任时,全国仅有三十乘马车,发展到了三年后三百乘,是原先的十倍!

重设计是重礼的基准,他的发展自然与强建宫殿、稳定民心密不可分。

吉日》天子打猎是一件严肃的事,我们看电视剧里就是打打狐狸,猎猎鹿,其实真正的狞猎是借打猎的名义训练军队,打猎之前也是要祭祀的,而在打猎之时,还可以展示军事力量,后来还加入了提拔将领的内容,所以打猎本质是实战演习。

《诗经是一本故事书》正是通过一件件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贵族礼事,来向我们一一说明《诗经》的深遂内涵。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一一解释古代各种器具、车马、服饰、祭礼等的名称、用途,让我们对过去这些浩荡的盛世场景,有一个微观的认识。

重礼、守礼、知礼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中描述的那个社会,正是礼教的鼎盛时期,人们重视礼的程度全在生活之中。

而这些繁复的礼仪虽随着岁月逐渐在流失,但依然还有许多活动代代传承了下来。

过年、守夜、祭祖,年轻一代即传承又发扬,还引进新的文化来补充,3000年过去,我们中华民族依然强盛,这与炎黄子孙们从小承袭着古老礼节是密不可分的。

礼,如同容纳一切的水,轻盈载人,又幻化成各种形式,洗涤并提升人的心智与素养,并带给人们神圣的体验以及无尽的敬畏。

一个国家中,个人和群体,到底是什么来维系更重要呢?应该是文明和文化质素居首,只有当大部分人都具备高水平素质,这个国家的影响力才能更大,国家的发展也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注入其中。

仪式感、礼仪感的认同,是炎黄子孙千年来不变的信仰。

二、《诗经》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一脉传承文明标志

“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立礼——寻找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礼教是立国之本,而《诗经》也是证明中国历史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由日本历史学者撰写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被引入国内后,登上畅销书榜,但国外的历史学家却否认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存在!

“夏商周”三代,中国人尽皆知,但外国学者最近才刚刚承认商朝的存在,只有商才是中国历史的开端,而夏不存在。

听了这种谬论,国人肯定会炸:外国人凭什么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由于西方史学界没有任何成系统的史书可供参考,所以他们对古代历史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无”的。但并不能因其不信就证明夏不存在。

幸好我们有《诗经》可以验证这3000年来的历史,否则可能连这个也不承认了,《诗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礼已经演化为一种图腾,一种符号,融入到了华人的圈子中,这种符号化为纽带,串过了这片土地上人的,也串起来海外的游子,更串联起国外那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友人。

我们通过这些远古留下的诗篇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礼,温文尔雅,自然闲适,有了这样的参照物,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通过对于礼的思考,也对生命致以了最高的敬意和感激。

礼是一种凝聚力,年与节通过礼体现的淋漓尽致,串门有串门的礼数,礼貌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就被镂刻在心底的根,礼也是评判公德心的一杆秤。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三、《诗经是一本故事书》对我们生活的启示:穿越3000年与古人来场礼仪之约

懂礼、守礼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的文明思想。

周朝因为失礼而被推翻,而我们当代的许多小朋友被家人宠溺,变得不再守礼,不再尊老爱幼,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慢慢变坏,成为坏人,不守法律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礼是什么?礼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或曰典章制度,或曰自然法,或曰宗教,或曰民仪,……其实,正如有学者说的,礼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礼就是礼。确实,礼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了很多社会生活内容,又不完全是其中的某一种。

新时代的礼就是知进退、懂取舍,不必祭天,不必分阶层,人人平等而礼让。

一个从小就懂礼的人,会在社会交往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欢,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加强大表达自己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礼貌会内化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是良好的个修养和高尚品行,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会成为一种隐形的优势。

人们常说“知书达理”,但“知书”不一定能“达礼”,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通过这些看上去很小的细节高下立判。

请为他们补上礼貌教育这一课,这是父母、长辈能给孩子的、让他们受用一生的宝藏,更是他们行走于这个社会时一张重要的通行证。

我们出现在别人的生活里要象件礼物,带着微笑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

《诗经是一本故事书》从贵族的衣、食、住、行一路写到生活,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原貌,汲取其中有关于礼的营养,带给下一代。

让我们能够从史海钩沉的沧浪中,撷出这颗遗珠,得以近距离看清它的光辉和美德。

感谢这本书,带给我快乐的亲子时光,也满足我对古人生活的好奇心,不要小看《诗经》,它是诗歌的开端,是人们张开口表达自我的起始。《诗经是一本故事书》更是它的注脚,带领我们穿越回3000年前的世界,和美丽的诗句约个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狞猎是军事演习,君主治理朝廷要盖房子,《诗经》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