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育里那些万世不变的东西

我一直在研究数学,自学数学。最近读了一本日本人米山国藏著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读到其中第一章第10节,数学的神秘性和数学的美。让我的心激动的颤抖。

这一节讲到,在千变万化之中确实存在的万世不变的数学理论的特征。宗教中的万古不变的主宰,是因为一种信仰而存在。数学却不同,它不是以信仰而是用严格的论证证明了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确实存在以万古不变的面貌出现的规律,所以,任何人不得不承认它。

书中,以一个浅近的例子来做说明——几何图形中最简单的一种图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内角大小是千差万别的。在这样千差万别无穷变化之中,存在所有三角形共同具有的万古不变的性质,这就是“三角形内角和都为180度。”这个性质,无论经过多少亿年以后,任取一个三角形来,都是满足的,不会变化的。

这让我联想到,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万世不变的东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所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代、教育者、关键是受教育者都是不一样的,是否能探寻到其中万古不变的东西呢?

然而,教育也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些背后,是否存在可发现的共同的东西,即使跨越不同时间与空间,面对任何受教育者,都是不变的?

如果,作为家长或老师,认识到这样不变的教育规律,就能清晰的指导自己坚定的实施教育活动。我也试图做一些经验总结与探寻,如下:

1. 答应孩子的事(尤其是孩子想要达成的愿望),无论费多少周折,或者中间大人想变卦,都得最终落实。

2.孩子失败的地方、没经验的事情、做的大人不够满意的事情,反而要再给其机会去尝试,鼓励孩子再来,失败说明孩子在实践中互动了,获得了实际反馈,不说明孩子没有能力与资格去做。能力是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如果能与孩子一起耐心总结就更好了。有时,要让孩子出一些格,这样孩子才没有那么多无形的束缚。这个格是什么,可能是一些小格(例如某次没有完成作业,个人卫生没搞好,东西丢了),不是大是大非的格。

3.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让孩子的小手忙碌而不是无聊。孩子阳气足,喜欢动手,所以让孩子动手去做各种事情,包括不限于手工、实验、安装、家务、攀爬…不包括写作业。

4.孩子需要自己完全自主的时间段,以及自己可以做决定的空间。不同孩子要求的方面与度不同,但是都需要的。

5.只要有一个人能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能得到健康成长。无论这个人是谁,只要孩子知道这个人喜欢他,永远支持他,他就会很OK。

6.有关自身安全保障和遵循法律方面,严厉要求孩子必须令行禁止、必须服从管理。

7.孩子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孩子是最害怕无聊的生物了。

8.教育者多多亲自与孩子互动,各种互动,比如聊天、游戏、出游、甚至包括讲大道理、听孩子呱嗒呱嗒、采纳孩子的一些建议,就是最好的教育。

受数学思想一书的启发,先写这么多目前的经验总结(也仅是经验总结层面)。以后在实践中,发现了更加接近教育本质的东西,我再加进来,再提炼。

很喜欢《数学思想…》一书所说,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为180度,这个性质,无论多少亿年以后,任取一个三角形来,都是满足的,不会变化。我以为,只有这样的性质,才使得具有该性质的“事物”是高贵的、有尊严的。

教育也是如此吧,有那么一份高贵的、有尊严的、某种神秘的、万世不变的东西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寻教育里那些万世不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