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各活法,评价之前,想想自己真的有了解清楚吗?

随着画面锁定在刘峰单手抱着何小萍,旁白说着“相比其他战友的谈笑,他们显得更知足、更平和”,影片结束。整部影片中,刘峰这个处处给予温暖的人,却没有落得一个好结局。这不符合正常的认知,“好人不是应该有好报吗?”这是引起我们正常讨论的第一个质疑。“这世上哪里会有刘峰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质疑。请相信,这世上真的会有刘峰式的好人。因为本性是善良的人,做这些都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为自己争夺利益的人,这样的反差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但是这对刘峰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被贴上标签“活雷锋”,把他束缚在我们对好人的意念中。这两点质疑折射出我的感想:计算得失是我们的日常,在为别人考虑这件事上,我们能做到不去侵害别人就觉得是对得起周边的人了,但是在此基础上,还要为别人做出更多,对我们来说,太难。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做着么多。问题不是刘峰有没有着么善良,而是不会为别人做这么多事的我们,是不会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这么做。

好人可以做道德良心上的伟人,却不适合权衡利益和人心。刘峰为大家从北京带东西、为不爱吃饺子的林丁丁煮面条、为司务长打沙发这些生活上的帮助,看的出刘峰对他人的关心细致入微,就像家里的大管家。但是在两件事上,他的无私和私心对自己的际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私——让出自己的升迁名额给战友,失去了晋升的机会,私心——抱了林丁丁后而被诬陷。刘峰不善于揣摩人心,也不懂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懂的换个层面去达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刘峰不具备团长把握事态的能力。剧中有一幕,文工团去边境地区慰问演出,主跳膝盖受伤,舞蹈队的队长立刻要求何小萍上场,何小萍装病不想上场,这件事让团长和组长知道了,但是团长一方面禁止这件事传播出去;一方面安抚何小萍完成演出;在演出结束后,先在全团面前夸奖了何小萍,又以调任下野医务队的名义将她赶出了文工团;团长的任务就是保全整个团的大局,然后先扬后抑的解决不符合团队要求的人员;这种揣摩人心的把握事态的能力,是刘峰没有意识要去掌握的。刘峰是个暖男,关怀的方式也是贴近生活层面的照顾;他的温暖可以触动何小萍,却不能打动林丁丁;何小萍需要这种踏实而又确定的温暖,但是林丁丁得到所有人的关注,温暖不稀缺,她需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过的好,比如,金钱、地位;而这些是刘峰所不能给予的。刘峰放弃升迁,就是放弃了触达到更高层面的机会。再说私心,抱了林丁丁被发现;刘峰是被公认的活雷锋,尽管他自己并不一定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人言可畏的文工团中,活雷锋应该活成标榜,人性中该有的七情六欲亵渎了人们对活雷锋的想象;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林丁丁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林丁丁还要保护自己的名誉,所以以踩在刘峰身上换取自己清白。只有何小萍把刘峰当作一个人来看,没有标签,人该有的东西,他都应该有。她心疼他、舍不得他、为他不值,厌恶团里那些接受了刘峰好的人,也放弃了自己在舞蹈团里晋升机会。刘峰是简单而平凡的好人,他的好是本性,计算成本的人只认为那是傻。

最后,我想说的是群体与个人。我们用群之力给某个人造成一种人设,然后当这个人设不符合我们想象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被赋予了指责这个人的权利。当一帮审讯的人压着刘峰说:“你不是活雷锋吗?”所以活雷锋不可以有七情六欲,你动情了就是不对的。人设反转了,所以要被唾弃。成为众矢之的个人无处可逃。可是想一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谁又不是在一个圈子和另一个圈子之间流转着呢,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无意举动会成为某一个圈子里被唾弃的那个呢。就算你成为某个圈子里的人,将矛盾指向圈子之外的某个人而得到团结,感受自己是合乎大众里的一个人,就可以坦然了吗?群起的评价可以轻而易举的毁掉一个人,请慎用你的评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各有各活法,评价之前,想想自己真的有了解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