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其实我们更需要买房

相比于近期热门刷屏的减税,另一个政策可能相对没有那么起眼。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不仅有新个税法,还有社保统一归税务征收。

很多人不知道,原先大家的社保是双轨制。以前是有社保和税务两套系统,各做各的,以后就只有一套系统,统归税务。

举个例子:

如果你们单位过去按照最低缴纳社保标准给你上的社保,明年就要改为按照实际所得缴社保了。企业要多缴钱,你到手的工资自然也少了。


按照图中的例子,个人税改前拿4625元,税改后只能拿到4080元;而企业原先要付5670元,社保变税之后,实际要付给员工6860元,增加了1190元。

减税后,个人缴纳的个税是少了,但实际到手的钱反而减少。企业更惨,税改后,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虽然公司给个人缴纳了更高的五险费用,但考虑到时间、通胀,10年后的社保真的有那么值钱么?

羊毛出在羊身上。

出于成本考虑,企业通常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降低成本,适当裁员减福利;

要么提价,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2018年8月,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仅今年前7月个税收入就有9225亿元,同比增长20.6%。

相对于2015年全年个税收入8616亿元,今年的财政数据显得格外亮眼。


总有人会问:

为什么减税喊了这么长时间,而政府财政收入却每年飞速增长?

有交大教授称,国内户均税负已超5万元,不管从家庭还是从企业来看,税负都已很重,减税已刻不容缓。

随后新个税法正式落地,算是对民间减税呼声的回应。

税收向谁征收,向谁减免,背后都隐藏着政策制定者的倾向。

就目前来看,包括社保的新税法改革对房东和大公司国企利好明显,对无房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不太友好。鼓励谁,倾向谁,显而易见。

著名经济学家李迅雷曾说:

我们目前税改一个非常大的弊端,是对劳动所得的课税过高,对资本利得的课税过低。而这些年来贫富差距拉大的核心原因就是财产性收入倾向少数人。

要知道,大部分有钱人根本不靠工资收入来积累财富,普通人靠工资来变成有钱很难。

这几年来,资本的回报率已经远远跑赢劳动回报率,而税收的重心好像更多还是集中在工薪劳动所得。

之前演艺圈天价阴阳合同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大家都发现,那些明星不仅赚得多,税还交的少。

不管你看不看,趋势就在那里。在目前税收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普通人要做的选择是,继续加码劳动,还是投身资本呢?

仔细想想近期房贷抵个税的逻辑,答案应该就很明显了。

有人说,随着调控升级,限贷限购限制交易,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正逐渐弱化。

今年下半年很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市场钱多了,余额宝收益降低,鸡蛋蔬菜都开始涨价,但房地产相关的金融并没有好转。

房地产投资属性变低,就不应该买房了么?

错! 普通人更应该去买房。

从家庭财务的角度说,普通人有两个特点:

一是只有劳动性收入,少有财产性收入;

二是普通人银行负债率很低,几乎为零。

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维都受制于每月的工资,工资的收入给予他们固定的虚幻安全感。

殊不知,这种安全感会让人思维狭隘畏手畏脚,成为死工资的奴隶。

要知道,人生是来实现价值的。人的价值不仅仅是那一点固定的劳动工资,还应该有不断产生现金流的财产性收入。

之前提到,有钱人致富基本是靠财产性收入,而普通人最容易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就是 房产和租金。

把钱沉淀为砖头,才是对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肯定。

何况除了房子,你很难再找到既能租出去产生财产收入,还能自住使用的产品。即使未来部分房产流动性变差,但有房产还能有效抵御通胀,并且急着用钱的时候还能抵押出租。

连三四线的中年阿姨都知道买砖头抵通胀了,你在一线城市犹豫什么呢?

现在房价越来越高,今天买不起,可能未来更买不起。国内的核心区域房产总是易涨难跌,很多人犹豫着,就错过了上车的机会。

有时候,不买房的理由千千万,而买房的理由就一个,我要买。

当年的房价相对工资也不低,敢买甚至敢借钱买的,都是真正的勇士。

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找一个理由证明自己是个勇士。

买房要敢于负债,因为借钱投资房产,必定优于存钱买房。

因为钱是越存越少的。大部分人存钱的速度,赶不上首付款上涨的速度。

借钱则刚好相反。除了锁定房价,不必担心房价上涨,产生损失。

更重要的是,投资房产产生的债务,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都会被通胀稀释不用还。

无房者总在抱怨,工资付不起月供,被迫只能去交房租;

买房者则通过家庭收入和租金覆盖掉月供实现资产升级。

怕负债、不买房的,最终都会以房租的形式帮房东买房。

关键是,你想做租客还是房东呢?

这是我们团队写手写的一篇文章,属于转载文。最近实在太忙,没来得及写自己的文章,就把这篇分享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税改革,其实我们更需要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