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你烦恼,有的让你欢喜。按照“趋利避害”的规律,人都愿意和欢喜相伴,不喜欢烦恼的到来。可是“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珍惜一些可以让你欢喜的风景,尽可能让这个我们无法拒绝的世界欢喜起来,是一堂生活的必修课。

        跟大家说说一片云彩的故事。这天下午,我看到了一片云,一片“小不点”,孤独游荡着,就随手拍下来,发到朋友群里,请大家共同来看。几乎同时,手机震动,同样一片云也跳跃了出来。是的,就是它。我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此时此刻,停留在天幕中的,只有它自己。而从图片拍摄的角度来看,几无二致。这个巧合,是一片云的巧合,是“天”上的一片云,难道是天意吗?


                                       

        一片云,固然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也得看什么时候。如果心无旁骛的在做事情,即便眼前出现一个如花美女,衣着清凉,丰富肥臀,也可能视而不见。这跟定力没有关系,而是心灵被琐事占据,无暇顾及其他。但当心头感觉无聊,偶尔有什么东西安安静静,或者说,默默的进入视线,那么,通过目之所及,引起心旌摇荡,欢喜顿生,概率可能不小。

        古往今来,人心一也。李白有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当时李白的心境是怎样的,我们只能猜测。整天除了喝酒就是作诗、瞎玩儿的太白先生,怎么有如此雅兴,面对一片云,一座山,大发感慨呢?

        太白先生的心思,通过字面上的意思,很多文学专家给过多种解读,各有道理吧。但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幅画面的时候,又会如何呢?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面临的社交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情况也都不同。看到一片云、一座山,能够停下手头的一切必须和不必须的事儿,相对凝视,发一阵子神经。那种感觉,是冷是暖,只有自己知道。

        这天下午我参加某个会议,按照程序(程序,可谓人类社会一大发明,大人物常常训诫曰: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每个人都要发自肺腑的说几句真话——如你所知,虽然这是很难的事,但也要努力做到不说假话——在听发言的过程中,我却突然安静了,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做什么事情。透过窗玻璃,遥远的天际,有一片孤独的云悬挂在那里,它就无声无息中,闯入了我的视野。初夏的天气,要么碧空如洗,要么大片大片的云彩层层叠叠,烂漫多姿。只有小小一片云彩的情况,实在罕见的很。因为罕见,所以只要它捉住了人的视线,就很难叫人离开。它的洁白小巧,与万里空空的碧蓝相衬,既突兀,又显得微渺和特立独行。它似乎像传说中的不明飞行物,如同半截关孙大圣的钵在旋转;一会儿却又幻化成一个白胡子的童话,静静待在那里,讲述着无边无际的故事。我的视线停留在它身上,目与神接,一丝愉悦和感动涌上心头。是“有朋自远方来”了吗?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朋友呢?它在天界,从来没有忧虑和烦恼吗?它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而在朋友发来的图片中,它却又成了一条大鱼的样子,懒洋洋的悬停着。视角相同,不过空间相隔了几公里,它就变了模样。这条大鱼的鱼鳞紧凑、细密,但外围的身体曲线却呈现一派朦胧。它偶尔拉伸一下身体,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它的样子随心所欲,善变没有规律(是的,没有人间的所谓程序,规矩,也就无所谓什么方圆了。这大概是自然比人类的高明之处罢。),奇幻、无形而迅捷,稍一不注意,再抬头找它:咦!它已经不见了。

        不知道在朋友的视线中,它是否仍然存在,我也没有太多兴趣想知道。天地悠悠,来来去去,本是常态,人间如此,天上大概亦如此。我只是想:李白不是说,“孤云独去闲”吗。现在,孤云已经独去,去了哪儿我们并不知道,明天是否再来,再来的是否同一片,我们更无从得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离情别绪是叫人烦恼的,但排除了离情别绪之后,这份“闲”却实在难得。一个人独处,寂寞感觉多,悠然自得感觉少;无聊的痛苦多,享受孤独的安宁少。这片云孤独吗?它真是“闲”了吗?


                                       

        叔本华说,人要学会“享受孤独。”还有一句话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因为人的一生,除了和外界打交道之外,绝大多数时间是和自己相处,所以,不能让孤独困扰自己。不过,这个境界太高了,哲学家绞尽脑汁,才终于想明白了这件事。普通人呢?想明白难,要做到更是够呛。享受孤独是一种很有诗意的说法,但生活的现实,往往苟且充斥,远方到底在何方?恐怕挂在嘴上的时候居多。

        生活是由一个个的“当下”所组成。一个人独处,是当下;两个人举杯言欢,也是当下;众生熙熙,尔虞我诈,也是当下。这么多的当下,谁来陪伴你度过?有时候是命运安排,有时候,我觉得用缘分相合来形容,可能更恰当。命运不可知,尤其是一些强加到头上的,你可以反抗,也可以“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或者逆来顺受。但缘分这个东西,就有些奇妙了。

        问题是,缘分同样不可知。不可知,意味着不必追求——求也白求。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它要离开,你留也留不住。明白这点,最好的生活态度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坦然接受——生老病死,自己不能决定。面对敌人的使坏,只能见招拆招。面对环境的变化,要积极适应。事业工作成功了,准备下一个新的起点。失败了,赶快从沮丧中走出来;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持喜欢。一本书、一杯茶、一棵树、一朵花、一个爱人,一杯酒,一个朋友,甚至一阵风、一片云,都是生命的恩赐,你怎么能不喜欢呢?抑或说,假若你喜欢不起来,岂不是“暴殄天物”乎?

        当这份喜欢、感动油然而生的时候,孤独才会成为可享受之物,才会让我们的心灵真正找到可以安放之所。缘分之妙,大概在于此吧。

        还是让我们回到“孤云独去”后面的那个“闲”字上来。这个“闲”字,看似简单,可古往今来,多少凡夫俗子梦想而不得。有人片面的理解“闲”,认为就是有时间空闲的意思。这样理解也没错,但境界好像还不太够。有时间有空闲,是让人羡慕的,因为说明,此人已经摆脱了谋生的重压,物质上丰富起来了,“我的时间我做主”啦。可时间闲暇你拥有了,怎么利用起来呢?做什么事情去打发空闲呢?李白的诗句,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相看两不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特定时间的特定事物。敬亭山不可常常面对,除非你就住在山附近,睁眼闭眼全是它。而住在山附近,天天可以面对的时候,再好的风景,也会平淡无奇起来。我们两不厌的,应该是随时随地闯入生活中的风景,比方说,这天下午,一小片云彩,你为它感到温馨和欢喜了没有?

        当然,“两不厌”是理想状况,可子非云,焉知云之意?朋友通过微信,发来这样一个“灵魂之问”。我想了一下,没有按照诡辩的思路去回到什么“子非我”之类的话,而是老老实实的说:这片云,厌不厌我,没有关系,我也没想奢望什么。只要我看到它,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欢喜,那么,这个世界,就欢喜起来了。

                                                                2021 • 5 • 28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