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11天。
今天我们分享下加拿大作家肯尼思·奥佩尔的小说《魔巢》,或许他对我们来说还有点陌生,不过他在欧美的童书界已经算得上是声名赫赫了。
奥佩尔1967年出生在加拿大温哥华,在他12岁的时候就决定要成为一个作家。那之后,他笔耕不辍,17岁就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刚好他的亲友中有人和我们的老朋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作者罗尔德·达尔熟悉。
于是就把奥佩尔的小说拿给达尔过目,达尔读完立刻就把奥佩尔推荐给了自己的经纪人。当然,达尔的经纪人也成了奥佩尔的经纪人,并且协助奥佩尔走上了作家之路。实至今日,奥佩尔已经出版了30多部作品,被翻译超过20多种语言。这些作品曾经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迈克尔·L·普林茨文学奖,加拿大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奖等等多个重要奖项。
今天分享的《魔巢》更被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环球油报》称赞为奥佩尔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魔巢》于2016年入选美国“儿童图书馆协会”年度卓越童书,2019年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21世纪50本最佳青少年小说榜单。
它不仅以紧张精彩的剧情,俘获了很多小读者的心,更因为其深邃独特的思考,获得了很多大朋友的青睐,是一本特别适合亲子共读的佳作。《魔巢》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杰作”,首先是因为它拥有一种和其他儿童小说截然不同的气质。
《魔巢》的故事发生在暑假。故事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小宝宝有点不对劲,没人知道原因。我们不知道,医生也不知道,在主人公少年史蒂夫的这个悲惨的暑假里,没有无忧无虑的玩闹,没有欢声笑语,更没有父母的陪伴。
白天史蒂夫的爸爸妈妈查书,找资料,想为有先天缺陷的宝宝寻找一个治病良方,晚上他们就低声,说着不详的悄悄话,很少见,不正常,前景不乐观。史蒂夫自己也不是我们在小说里常见的那种阳光的少年。
在很多儿童小说的主人公里,往往是勇敢无畏,开朗活泼的,就像“黑暗物质三部曲”里的莱拉,还有《埃米尔擒贼记》里的埃米尔,还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查理,在关键时刻他们临危不乱,朋友遍天下,人人都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
史蒂夫,敏感脆弱,胆小怕事,他在学校没朋友,在家没安全感,甚至有的时候他会冒出这样的念头“都赖我,要是没有我就好了”。随着我们对史蒂夫和和他家庭的深入了解,我们自然而然的地发现《魔巢》作为杰作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它触碰了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几乎从来没有涉及的主题,那就是孩子的焦虑。
在小说里,史蒂夫总是很焦虑的,而是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引发他的焦虑,他焦虑的对象包括上学、虫子、过敏、妹妹的玩具电话、宝宝的病等等。小说没有明确给出他焦虑的源头,但是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史蒂夫的焦虑来自于无法得心应手地应对外面的世界,他太敏感了,总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优秀,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生活的反馈给他的,恰恰就是冷漠和嘲笑,就更加重了他的焦虑和不安。把他困在一个难以忍受的一个焦虑闭环当中。
在生病的宝宝身上,史蒂夫似乎看到了自己困境的加强版,宝宝不够好,不够完美,他的到来破坏了史蒂夫家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史蒂夫又不知道怎么去对待这个宝宝,是不是如果宝宝不存在就好了,或者找一个完美的宝宝来替代他就好了。可是宝宝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那么无辜,那么无助,那么可爱,难道他的生命不宝贵吗?
史蒂夫把自己对现实的焦虑不安投射到了宝宝身上,而宝宝的疾病就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些情绪放大很多倍之后,又回传给了史蒂夫,史蒂夫渴望完美,渴望正常。
在他看来,自己和宝宝都是不完美的,不正常的,他俩的存在都拖累了别人。更不幸的是,史蒂夫只是一个孩子,他没有办法自觉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和心理,而他的父母因为忙着照顾宝宝,又无暇关照他,开导他,于是,史蒂夫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安慰,那就是天使之梦。
在史蒂夫的梦里,黄蜂化身为笼罩着光环,扇动着薄翅的美丽天使,承诺会“修复”宝宝。这起初是一个非常恬静,令人感到慰藉的美梦,作家赋予梦境是纯白,洁净的色调,还有柔和静谧的氛围,但是在这表象之下,我们能够感到暗流涌动,一种令人不安的张力,统治着梦境中的一切。
果然,很快这个梦就像史蒂夫面对的现实一样,开始失控、变形,滑向邪恶,走向崩溃。作家用温和的笔调,耐心而不动声色地描绘崩坏的过来。起初我们和史蒂夫一起,从天使不合清理的言语中发现了一些端倪,而这些端倪变成不和谐的噪音,敏感的史蒂夫发现了危险,和天使发生的语言开始产生激烈的冲突。
与此同时,天使一次一次地试图从梦境中入侵现实,试图迫使史蒂夫服从。而相应的磨巢在史蒂夫眼中的形态,逐步就从纯净的天堂,变成了腐烂的水果,恶臭的排泄物,终于,史蒂夫揭开了“天使”残暴邪恶的真面目,他发现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完美和正常也变得可疑和残忍。
那故事的走向就陡然从暗流涌动,化为纵横恣肆,言语的冲突升级为事关生死的躯体搏斗,之前所有的暗示,所以不安的前奏都变成了可怕残暴的事实。
《魔巢》在这里显现出,它成为一部杰作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情节似真似幻,真假莫辨,天使最初只出现史蒂夫的梦里,它和现实互不相扰,但不久之后,天使开始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真实存在,并是试图干扰,甚至操纵现实。
然而故事的主要舞台,史蒂夫与黄蜂天使的会面,他们最后的决战,都只发生在梦境之中,《魔巢》故意混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让我们根本就搞不清楚,这一切究竟是真正发生了,还是就存在于史蒂夫的幻想中,我们也搞不清楚黄蜂天使是趁虚而入,专门利用人心之恶的食人妖魔,还是史蒂夫在焦虑不安中幻想出来的心魔。
那个在关键时刻,救史蒂夫于危难之中的魔刀人更是如此。他时而是现实生活中讨生活,是一个真正的磨刀人,时而又在玩具电话里,变成一个变幻莫测的声音,时而是梦境里没有实体的影子,他真的存在吗?又或者他是史蒂夫头脑中的善念和勇气聚合成的形象,在关键时刻指引他选择善良和担当。
对于这些问题,《魔巢》都尽可能模糊处理,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一部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大战的奇幻小说,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深邃的人性寓言来解读。那更可贵的是,这个笼罩着阴霾的故事,在最后展现出了令人目眩的光彩。它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黑暗、邪恶、虚假,在这个高光时刻里,史蒂夫完成了自我的蜕变和救赎,战胜了邪恶,更制服了自己的心魔。
曾经,他总是在怀疑自己是否不够完美,是否值得活下去,是否成了家人的负担,总是希望有一个拯救者从天而降,带给他希望和改变。可是,当黑暗袭来,史蒂夫退无可退,只能独自一人去应对这场宝宝的保卫战。
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从等待被拯救的弱者变成拯救者,选择从敏感脆弱的孩子变成顶天立地的兄长。在舍身忘死的瞬间,他突然就明白了,所谓的“完美”“正常”都是伪命题。
每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都在世界上占据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位置。那同时每个人必然经历痛苦,悲伤,自我怀疑的疾风骤雨,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在风雨中继续坚守自己的位置。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正是因这份坚守得以存在。
在现实世界里,英雄、精英、完美无缺的人凤毛麟角,特别特别的少,不完美的人才是大多数,但是他们却以默默坚守,撑起了整个人类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