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远离无理性的善人,避免被侵害的人生》

低智慧的善人,总是是非不分。

他们不去了解事实真相,不去同情受害的一方,反而崇尚对恶毫无原则的包容。

苏格拉底说:"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无理性无智慧的善人,往往缺乏常识却又过于自信,害人于无形。

数年前,山东一个婆婆执着于老一辈的经验,坚持让坐月子的产妇在大热天里穿长衣长裤捂在被子里,不开空调,导致产妇中暑身亡,无独有偶,几年前广州一个母亲道听途说,用敌敌畏给全身皮肤瘙痒的女儿止痒,导致女儿中毒昏迷。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简而言之是说那些各种能力较弱,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反而更喜欢自以为是。

正如罗素所言:"这个时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就是那些确信无疑的人总是很蠢。"

无理性的善人无法做到换位思考,他们总是喜欢和稀泥,喜欢劝人原谅。然而你没有真正经历过别人的生活,又怎么能劝别人宽宏大度,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别人对你很差,你还对他好,那你怎么对得起那些对你好的人呢?有人说:"我是有仇必报的人,对待曾经伤害过我的那些人,我做不到以德报怨。"

对恶无原则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种恶。

不顾当事人的感受,一味提倡以和为贵,劝人宽容,实在是一种低智慧的善良。

善良不是自我陶醉,真正的善良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情施舍和怜悯,当善良失去原则,失去理性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善良没有错,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智慧。


《宁可一个人寂寞,也别两个人凑合》

三观不合真的很可怕,你喜欢吃麻辣烫,我喜欢吃西餐,这不是三观不合,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像歌德所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1000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协调的人,然而你喜欢吃麻辣烫,我喜欢吃西餐,你却硬要说我吃机餐是虚荣,乱花钱,你吃面条习惯加上许多香菜,我闻到香菜的味道就恶心,你却嘲讽我矫情挑食,你热衷于社交酒局,我更偏爱安静看书,你却嫌弃我孤僻不合群,你思想传统,我观念开放,你却硬要向我灌输,女人就应该在家带孩子伺候男人这种想法,这才是真正的三观不合。

跟三观不合的人相处比一个人寂寞的单身更消耗人,你的欢喜他不屑一顾,你的难过他嗤之以鼻,这样的相处模式只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继父会为妈妈的花花草草换上漂亮的花盆,为妈妈新买的淡绿格子桌布配上新的盘子碗筷,他会拉着妈妈的手去江边散步,看夕阳和日出,告诉她每一种植物的名字和故事,他会漱好口,穿戴整齐地端坐在餐桌前,认真地品尝妈妈做的每一道菜肴,他会在不同的节日里安排不同的庆祝方式,理由是生活必须要有仪式感,这样岁月才能有层次感。

就像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写的:"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一辈子太长和一个三观不合的人一起生活,比寂寞本身还要可怕。

所谓爱到深处,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三观一致的爱情从来都不是强行改造,而是尊重不同,耐心包容。

心理学上有一种认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周国平说:"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珍惜当下,别让遗憾吞噬你的人生》

麦兜我和我妈妈里有句台词:"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坎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电话簿里存着数不清的联系人,只有父母不会拒接你的电话,你刚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矫情的文字,转身手机就响了,是父母焦急却又小心翼翼的询问你换了个微信头像,你发布了去旅行的自拍照,你在深夜两点分享了一首英文歌,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屏幕背后,你的父母一直在笨笨的爱着你。而在你这边父母的电话的紧急程度,可能比不上一条快递短信,一个外卖电话的。

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往往只记得父母老去以后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笨拙,却忘了是谁一花一叶开始,耐心教导,路都走不稳的,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我们走的太快了,是不是应该偶尔停下脚步,耐心的等等我们的父母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珍惜当下,多给父母一些陪伴,愿所有孝心都有归属,别把等待熬成终生的遗憾。


《节日过高的物欲,才能摆脱经济上的焦虑》

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隐形穷人,他们一边用着价值3000元的名牌吹风机,一边在半夜里抢一元的微信红包,牛油果和车厘子是每天的必备水果,叫外卖的时候却无论如何都要比较哪家的优惠券和配送费更合适,400元一节的健身私教课,一口气买了10节,上个月的欠款却还没还完;个人网络社交平台上,最常晒的是在东南亚各国旅行的照片,实际上已经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了,各种昂贵的眼霜,护肤水和口红买起来毫不手软,银行卡里的存款却近乎为0,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钱,实际上却非常穷,外表光鲜亮丽,背后的困窘却无人可知。

曾经有一项关于中国奢侈品行为心理趋向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人群年龄在22~45岁,比欧美奢侈品消费人群平均年龄年轻了15岁,全球奢侈品的消费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我国的一些年轻消费者却用个人财富的40%甚至更高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隐形穷人总是热衷于让自己看上去富有一点,总是热衷于活在精致的假象中,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千金难买我高兴,今朝有钱今朝花,他们高喊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在物质消费的世界里彻底放飞自我。

无法实现买房自由,至少可以做到买口红自由,没钱去欧洲旅游,至少可以在每天的下午茶时间犒劳自己一杯咖啡,在现实世界里开不起豪车,至少可以在游戏里给自己买一套最贵的游戏装备,现实无望,工作无趣,所以隐形穷人们不停的购物娱乐,渴望借此摆脱焦虑。

《好好赚钱》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花钱买的东西实际上分为两种:资产和负债。资产型的东西,就是买到手后会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正收益的东西,负债型的东西,则是买了之后会从我们手中夺走资源、从我们的口袋中偷走钱的东西。比如营养均衡的饮食,对我们的身体而言是优质资产,所以值得为其花钱而买回来,只穿了一两次的衣服,放到过期的化妆品,则都是负债。

很多人迷失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有太多人想去认识有太多地方想去旅行,有太多东西想要拥有,于是我们在物欲中逐渐沉沦,人前风光无限,背后焦虑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自律的人生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