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刚上映时就第一时间看完了它,但想了好几天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它影片质感好得那么明显,可是剧情硬伤又让人无力吐槽。
一、我的市长父亲
15年前,品学兼优的宋浩高考保送的名额,被校长安排给了父亲是副市长的他的好兄弟李康。
一个雨天,想找李康理论的宋浩,因为意外闯入了其他人的家中,在被误以为是小偷的慌乱中,捅了房主万有良一刀,他以为自己杀了人便仓皇而逃。
这一切被父亲宋建飞看在眼里,可是父亲非但没有补救,而是担心儿子坐牢和自己的名声受影响,补了一刀,致万友良最终死亡。
可是回去后父亲并没有告诉宋浩真相,而是让宋浩自己觉得背负一条人命而远走他乡。
开篇二三十分钟,影片就给我们抛出了这么一个大bug。为了保护儿子所以将人杀害,然后就叫儿子离开这个城市??
试想一下,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在一宗杀人案后莫名从这个城市消失了,父亲是怕警察叔叔连这么简单的联想都不会做吗。
而且在后续的故事中,这个案子还真就再也没有提及过,万友良只是充当了一次工具人,给宋浩的人性崩溃提供一个源头。
基本上每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都会涉及到不同阶级之间的碰撞。
即使不学无术,李唐也能因为有个副市长父亲而获得高考保送名额。宋建飞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官,可加上宋浩优异的成绩,却依然无法撼动官衔更高的人物。
上层阶级想要改变低级别阶级人物的人生可谓易如反掌,大鱼吃小鱼。
在微博或是其他公众号中看到作者会将保送名额给李唐这件事,安上一个“高考顶替”的帽子。
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保送名额的安排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而改变的,只是看能不能服众,但并不触及法律,而高考顶替是违法的事。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在大学中成绩年级第一,在以往任何一届中,“优秀学生”称号都是给成绩最优异的那个人。但是今年辅导员临时改规则,将这一称号给了这个学年中进步较大的同学。
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但能知道的是这些名额有关的东西是属于可操作的灰色地带,虽然不道德但是不违反游戏规则,而考试作弊就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违反校规校纪。
因此那些将影片中这段经历描述为高考顶替的作者,不知道是因为不清楚两者区别而写还是为博眼球偷换概念而写,无从知晓。
二、一抹红色
宋浩这一走就是15年。
15年后,宋浩回到了这个城市,将15年前的秘密压在了心底最深处。沉默代替开朗成了他的日常。
15年前,学生时代的潘晓霜遇到了品学兼优的宋浩,从此记忆中便有一个角落属于宋浩。15年后,宋浩又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生性活泼大胆的她主动求爱。
潘晓霜的出现给压抑的影片带来了一丝温度与激情,也给宋浩阴郁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红色,那么鲜艳,那么明亮。
就像溺水的人能重新呼吸,下坠的人抓住了绳索,宋浩也获得了自我救赎的勇气,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于是两个人很快便结婚了,潘晓霜也怀孕了。宋浩努力认真地工作,成了一个公路收费员,虽然普通但对生活也有了盼头。
有一幕是两人躺在床上,宋浩躺在潘晓霜怀里,耳朵贴着潘晓霜怀孕的肚子上,对着肚子里的宝贝说“谢谢你”。
是潘晓霜的出现,以及即将当父亲的责任将宋浩的人生拉回了正常的轨道。
三、环境
越是想要压制的情绪越容易翻涌,更何况总有人喜欢旧事重提。
15年来,李唐也逐渐成长为一个乖戾任性的富二代,他不想让宋浩就这样将15年前的那件事翻篇。
原来15年前宋家父子前后进出万家的事都被他看在了眼里,而如今即将开发的楼盘中有家钉子户就是当年的万家。
于是开着宋浩的车带着宋浩撞死了万有良的女儿万小宁,并让宋浩处理后事,他断定宋浩不敢报警,同时也能将宋浩拉到自己的船上来。
以前宋建飞屈从于自己的市长父亲,现在宋浩也必须屈服于自己。
而这一切宋建飞也全都知情,撞死万小宁的事也有他的默许,这样宋家父子各自背着一条人命,一根绳上的蚂蚱,要么一起蹦要么一起死。
宋浩隐忍了15年,内心却有点绷不住了。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李唐带着宋浩去游轮上谈生意,两人在甲板上休息时,李唐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宋浩在迷离的镜头下纵身跳入了海中。这就已经预示了结局,宋浩想逃离,想结束自己支离破碎的一生。
可是此时孩子还没有出生,宋浩心里还有一道防线,于是游上了岸。
四、当代哪吒
随着女儿的出生,看到了母女平安,宋浩也决心要与父亲、与李家做个了断,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过去做个了断。
李家父子驱车经过收费站,遇上前方堵车。宋浩知道自己是干不过李家的,无论是实力上还是背景上,但他还是拿着棍棒去砸车,对李家的人发泄着自己的愤懑,也是释放自己15年来的压抑情绪。
随后在警察的追赶下开着摩托车来到了当初埋万小宁的地方。他的表情不知是笑还是哭,都是一种释然,自己这错误的15年终于要结束了。
父亲接到消息赶往码头来见宋浩,宋浩说他撑不住了,一起自首吧。
宋建飞也崩溃了,15年来忍辱负重,一直在李家的欺压下活着,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却因为宋浩的回来自己的人生又要被打乱了,宁愿去死也不会自首的。
父亲的回答成了压垮宋浩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宋浩拿起刀,边对着宋建飞说:“我还”,边将匕首插进自己的肚子里自杀,最后将匕首插进了宋建飞的腰上,双双殒命。
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自裁的当代哪吒与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糅合形成了宋家父子的结局。
五、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文艺片
能上映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并不多,上一次大火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可能还是《我不是药神》(其他没啥印象了。
本片也冠以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宣传,操作保送名额、强拆、贿赂等等,影片中涉及到的点确实很多,但只是有现实主义的皮,却没有它的神。
影片的本质也不是揭露以上存在的种种现象,虽然每一个点都会通过一些镜头提及,但都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继续深究。
与其说本片是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犯罪片,不如说是部致敬古希腊悲剧的文艺片。
在一个访谈中,主演章宇也说道,宋浩这个人物,在西方,就是俄狄浦斯王,在东方,就是哪吒,而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结局就是宋浩在影片中的结局。
而无论这两个人物中的哪一个,都是谈论着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既有儿子对父权的挑战,又有父亲对儿子的控制。
六、风平浪静
“撑一条船,离开海脣一百米,风平浪静,日头渐渐沉下去。”
影片在章宇演唱的同名片尾曲《风平浪静》中结束了。看完影片后,虽然表面像宋浩一样风平浪静,但是内心却汹涌澎湃,难以平复。
但这种后劲除了是影片本身带来的外,更多的是章宇震撼的表演。他说他想将宋浩演成一个黑洞,所有的光线照到他这里全部都会被淹没的状态。
的确他做到了,可以说是他的表演撑起了整部有剧情硬伤的电影。(单方面宣布章宇已经赶上了段奕宏一起成了我心中最性感的男演员)
甚至说整个剧组的演员表演都到达了极致也不过分。
宋佳的演绎给了潘晓霜生命,尤其是雨夜在挡风玻璃破了的小车中给宋浩撑伞的画面,把人物演活了。
据说那天是突然下雨,但是挡风玻璃已经破了,那也得继续拍呀,于是宋佳的即兴演出就造就了那组经典的镜头。
饰演宋建飞的王砚辉就不用说了,演啥像啥,特别是坏人。还记得《烈日灼心》中片尾那个毫无违和感的囚犯吗。
演技一流,画面色调符合影片节奏与人物情绪,镜头感也十足,但是就是因为剧情实在一般,使得整部电影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性可言。
有个豆友总结得很到位,“一流演技,二流导演,三流编剧”。
整部电影就像有雕花装饰的鸡肋,虽然看着好看,但还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