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志聪学《伤寒论》(二十)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这两条大多数注家合注,因为两条共同补充了35条的脉象。


35条详证而略脉,此两条言脉省证,应当互参,方能全面。仲景之文常有前呼后应,相互补充之处。51条言“脉浮”,并指出病在表,说明这个脉浮是表脉。再看后面的“可发汗,宜麻黄汤”,说明这个脉是可以发汗的表实脉,再结合49条和50条提出的尺中微和尺中迟的里虚血虚不可发汗,那么这个浮脉一定是阴阳俱浮紧,尺中不微不迟,才考虑用麻黄汤发汗。这里是“宜”麻黄汤而不是麻黄汤“主之”,示人要审慎周详,斟酌使用。52条言“脉浮而数”,刘渡舟认为数有紧意,是51条脉的进一步补充。51条言“脉浮者,病在表”,是表病、表脉、表治法。52条,即趁邪未传里之时可发汗治之。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这条论述荣卫不和,常自汗出的病机和治疗。


“病常自汗出者”,是指所有自汗出的病,不单指伤寒中风的表病,还包括杂病。“常自汗出”是经常自汗出的人。


下面对“病常自汗出”的病机做出详细分析。卫行脉外,卫外而固,因风邪中卫而卫自强,不与在内的荣气和谐,故荣气不能内守,营阴外泄,则常自汗出,发卫分的汗,祛风邪泄卫强,使荣卫协调和谐就可痊愈,宜用桂枝汤。


“复发其汗”的“复”是因本自汗出,再发汗谓之复;“其”是指发卫分的汗。正如徐灵胎说:“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荣卫相离,发汗使荣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荣卫和而自汗反止矣。”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这一条论述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


“病人”是指时发热自汗出的病人,“脏无他病”是无里证,饮食二便正常之人。“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是说时有发热自汗出,缠绵不愈。关于这个“时”字,有人认为是“有时”,有人认为是“定时”,因为文中说“先其时发汗则愈”,如果是不定时发热自汗出,难以抓住“先其时发汗”的时机,那么这个“时”就应该是“定时”的时。但根据文义,再结合临床观察,杂病的营卫不和发热自汗证,不定时多见,就是有定时发热自汗出的,“先其发汗”更好,不定时发热自汗出的,也应当备药待机使用,方能取效,或者取效更捷。此证是营卫不和,阴不制阳,卫阳亢盛而发热,阳不护阴,营阴外越而汗出,用桂枝汤助卫阳敛营阴取效,可见桂枝汤既可发汗又可止汗。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这一条论述伤寒表实,该汗未汗,致衄而表不解的以汗代衄证治。应与46条、47条的衄以代汗合参。


伤寒表实脉浮紧,应当用麻黄汤发汗,而未用发汗法,致使表寒之邪郁遏阳气,迫血妄行,形成邪随衄泄的机转,衄后脉静身凉,是为红汗而愈,如果体壮邪重,衄而不畅,邪气不能随衄而解,起不到解表达邪的作用,仍须发汗解表,以汗代衄才能告愈,仍用麻黄汤。与46条的汗后不解,致衄而解,以及47条的自衄而愈互相合参。对伤寒表实,该汗未汗或汗后又衄,以及自衄者,要观察衄后表邪是否解除。如衄后,邪随衄泄,脉静身凉,伤寒告愈;如衄后表邪不解,可以发汗以汗代衄。衄后表邪解除的称以衄代汗,这种衄俗称发红汗。衄后表不解,可再发汗,叫以汗代衄。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这一条论述伤寒不大便,头痛,通过小便清长辨表里证治。


伤寒不大便、头痛、发热是内有热,说明不大便是阳明腑实,应当有口渴、小便短赤,甚至高热,故用承气汤泄阳明实热,通腑气,头痛自止。由此可见,这个头痛是阳明经头痛,应当是头额痛,而不是太阳经头项痛。如果这个人小便是清长的,说明邪气并未传里,仍在表,还须发汗,宜用桂枝汤,为什么用“宜”字而不用“主之”?这里有斟酌使用之意,因为伤寒有六七日之久,而且兼有不大便,患者是否接受过发汗、泻下未可知。伤寒病发六七日,既有伤正又有传经的可能,故斟酌使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汗后如果头痛,必然要以衄代汗,说明邪气重而头痛,必然邪从衄达。这又是倒装文,“宜桂枝汤”应接在“当须发汗”下。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倒装文的地方,是要提醒读者注重文义,点明重点的地方。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这一条论述伤寒汗后余邪未尽而复聚的证治。


伤寒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表已解,脉静身和,半天左右出现烦热、脉浮数的表现。说明余邪未尽,复聚于表,或者复感外邪,不管是余邪还是外邪,只要有表证,我们仍用解表发汗治疗,所以再次发汗。因前面已发过汗,故不用麻黄汤,恐其过汗伤正,而选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不伤正,也为慎中之慎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张志聪学《伤寒论》(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