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一对双生花

若说起红楼最经典画面,除了宝黛读西厢,就是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了。

在人们眼中,宝钗是一个举止端庄的大家闺秀,外表冷静克制,鲜有真实情感的流露。其实,宝钗并非感情寡淡之人,她能从热闹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听到人生的苍凉和无奈,不仅因为博闻强识,还因为感情细腻丰富,只是平时并不流露罢了。

即便冷静自持如宝钗,也有少女情怀流露的时刻,红楼第二十七回为读者奉献出一幅“宝钗扑蝶”的罕见画面。

花朝节这一天,红楼众女儿们纷纷在园中摆设礼物饯别花神,独独少了黛玉一人。大家以为黛玉还没起床,宝钗难得好兴致,主动说要去找来黛玉。看到宝玉先她走进了潇湘馆,善解人意的宝钗为了避嫌,就原路返回来找众姐妹,在返回的途中,

“忽见面前一对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对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到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

这是从哪儿来的一对蝴蝶?分明是宝钗的少女心么!

宝钗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又值春花烂漫的季节,怎能没有一点春心萌动?那些说宝钗冷酷无情、没有情趣的人可以看看此回的描写,此时宝钗跟一般妙龄女子一般无二,一样天真烂漫,青春洋溢。

为什么平时宝钗没有这样的真情流露?只因多年所受的儒家教育和宝钗大家闺秀的身份,像枷锁一样禁锢了宝钗的少女心,让她不自觉将自己套在精神枷锁中,不曾轻易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但宝钗的少女天性并未泯灭,比如这一回,置身蝴蝶翩跹的花丛,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无需去察言观色,宝钗情不自禁就流露出自己埋藏的少女情怀。

可惜这样的时刻对宝钗来说太短了,就像那对蝴蝶,只是倏忽一闪就飞过河去了。蝴蝶远去,宝钗的理性也瞬间归位。

自然之美让宝钗心灵放飞,一旦回归人群,宝钗马上就会恢复所有的冷静与警觉。

此刻,在滴翠亭内,有一个正在思春的少女小红。

小红与贾芸在短短几次接触中情愫暗生,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有意无意间暗送秋波,蜂腰桥相遇两人同时偷看对方,恰好四目相对,把小红羞红了脸。

手帕乃贴身之物,在古代有“借帕传情”之说,小红的手帕恰好被贾芸捡到,所以手帕也成了小红与贾芸的传情之物。贾芸将小红手帕留下,拿了自己的手帕谎称是小红手帕,托丫头坠儿还给小红。

此时滴翠亭内,一片懵懂的坠儿正要把手帕还给小红,恰好被窗外的薛宝钗听到她们的悄悄话。宝钗凭声音判断说话的是小红,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此时的谈话,就判定小红是一个“奸淫狗盗”之人。

这种评价依照现在标准似乎过重,但是在当时社会,以宝钗的身份和所受的教育,小红所作所为已经大大违背了宝钗恪守的礼法,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

小红和宝钗完全不同,虽然两人都同样入世,懂人情世故。但宝钗自觉遵从礼教约束,是最符合社会典范的淑女。

小红骨子里却是一个叛逆的女孩子,她不仅不甘于久居人下做一个粗使丫头,还无视当时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创造机会接近贾芸,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

听到小红说要开窗防止被人偷听,情急之下宝钗急中生智自导自演了一场乌龙,假装刚刚跑过来找黛玉,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我才在河边看着他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他到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必是故意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还假装进去找。

一场尴尬就这样被宝钗遮掩过去了,不得不佩服宝钗聪明机智,关键时候化险为夷。但是因此却把锅甩给了黛玉,可怜黛玉“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平白无故担了个偷听的虚名。

很多读者据此推断宝钗腹黑,故意嫁祸于黛玉,其实有点小题大做了。当时当地情况十分紧急,短时间内宝钗不可能深思熟虑给黛玉嫁祸。

依照红楼叙事,彼时宝钗和宝玉还有着十分明显的距离,从她看到宝玉走进黛玉房中就避嫌离开可以看出:宝钗认为宝黛关系更密切,她宁愿自觉靠后。她和黛玉还没有构成情敌关系,当然这只是从宝钗一方面来看。

为什么宝钗不说别人偏说黛玉?大概因为此行原为寻黛玉而来,情急之下宝钗的第一反应就是拿黛玉来做文章,这样谎话编起来更自然。

事实证明,宝钗的圆谎功夫一流,把聪明伶俐的小红成功瞒过了。事后小红的话颇能代表宝钗黛玉在下人心中的印象。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还到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

这和宝钗对小红的评价可谓大相径庭,在宝钗眼里,小红是个“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由此可见宝钗察人之细,城府之深,更可见黛玉如何脱离底层群众。宝钗小小年纪就如此懂得隐藏自己,笼络人心,黛玉的社交能力跟宝钗无法相比。

黛玉不去赴姐妹们的花朝之会,哪儿去了?事情还要从头天晚上说起。

宝玉被薛蟠叫去过生日,回来后宝钗又来拜访,黛玉也随后赶来看宝玉。因为在沁芳桥边看各色水禽入了迷——黛玉处处留心美好,等到怡红院时院门已经关了。

当时,晴雯和碧痕拌了嘴正没好气,暗自埋怨宝钗晚上拜访耽误大家休息,此时听到门外有人叩门,不知道是黛玉,就回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准放人进来的。”

别人倒罢了,敏感如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也不好顽皮生气,又听到屋里传来宝玉宝钗的说笑声,想到之前和宝玉斗气的事,误以为是宝玉恼怒自己,于是禁不住倚在墙角边、花阴下呜咽起来。

黛玉绝代姿容,稀世俊美,她一哭,连栖在枝头的鸟雀都不忍心听,都“忒楞楞”飞走了。每次读到此处都感慨:作者多么怜惜黛玉,连她哭都写得这么美。

尽管心内伤心万分,黛玉也没有当众质问宝玉,“恐当着众人问羞了他”。黛玉多么善解人意,什么时候都为宝玉着想。

当夜,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三更多天,放才睡了。”活脱脱一幅美人画。

对于黛玉这种“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的表现,紫鹃雪雁都见惯了,所以也无人劝解。可见黛玉忧思过甚,这是造成她身体衰弱的直接原因。

黛玉为何愁眉,为何垂泪?别人自然不知道。除了身世之悲,更多是来自感情烦恼。

此时的黛玉正处在情窦初开之时,她心里早已认定宝玉是自己一生所爱,尤其是共读西厢之后,两人动不动就以《西厢记》中男女主角自比。

宝玉称黛玉是“倾国倾城貌”,自己是“多愁多病身”,黛玉小小生了一回气后就戏称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黛玉午休时情不自禁自喃自语“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泄露自己的少女心,恰好被宝玉听到,而后宝玉来了一句“若供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因为这一句黛玉感觉被冒犯,还引起一番口角。

在黛玉心里她和宝玉就是一对,但是宝玉此时还对感情的事懵懵懂懂,一次次让黛玉生气。

男孩子本来也比女孩晚熟,加上又有 一个宝钗夹在中间,黛玉一腔心事无法倾诉,闷在心里,一旦碰触就闷坐垂泪,让别人看来便是无事生非,其实属于青春期少女的正常心理。

因为有话说不出,所以黛玉才常常和宝玉争吵,通过一次次争吵来沟通心灵,试探宝玉真心。

这一次的争吵也在所难免,黛玉一夜垂泪后,清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甩下宝玉自顾自离开。宝玉就像跟屁虫,黛玉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结果还是把黛玉跟丢了。

心灵相通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相遇。看到地上的落花,宝玉睹花思人,想着黛玉因为生气顾不得葬花,于是准备把花葬到上一次葬花处。

那里,是宝黛共读西厢的地方,一起读书,一起葬花,属于两人共有的秘密基地,这一次两人又不约而同来到这一处。

就是在这里,黛玉随口吟出了哀婉凄切的《葬花吟》,在诗中将自己和花的命运融为一体,叹息花朵命运的同时,唱出‘“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心声。

黛玉自比落花,和花朵一样追求纯洁的生命,葬花就是葬自己,花落就是自己生命的凋零,所以越是葬花越是伤心。

这边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吟诗哭诉,那边听到《葬花吟》的宝玉早已痴倒,宝玉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想到黛玉的花颜月貌也不免凋零,想到红楼众姐妹也是同样命运,再想到自己也不知归往何处,不由得也哀恸倒在山坡之上。

此时,宝玉尚不知对面是黛玉,黛玉听到悲声也纳闷:“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

这不是正和形容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相契合吗?果然是天生一对!

所有的真情流露都是诗,不管是一贯冷静克制的宝钗,还是敏感细腻的黛玉,这一回都闪烁着诗性的光辉。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各有各的美,宛若一对双生花,交相辉映,诗意盎然!

2022-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说红楼】一对双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