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人物评价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颇有建树的汉武帝;是各个史书中有详情记载的历史伟人;还是《水浒传》中虚构的各位好汉,都在时光的印记中添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而在《水浒传》一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在书中开头出场篇幅极其冗长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鲁智深出场在书中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他最初是遇见了史进,得知他的师父是王进时,便邀请他去喝酒。在这一幕出现时,我便感觉到了鲁智深的大方和耿直。

  我依稀记得,在他们俩离开茶馆时,鲁智深对茶馆的小二说了这样一句话:“茶钱洒家自还你。”店小二听到这话时,一点迟疑都没有就答应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小二对鲁智深的信任程度很高,看来鲁智深在当时世人眼中,便是一个豪爽守信用的汉子了。

  鲁智深犯下杀孽是为什么呢?

  他太过见义勇为了,见不得恃强凌弱,当听说郑屠“强抢民女”的时候,就坐不住了,先是安顿好了那一家人,便跑到郑屠的肉摊子上就开始闹事。

  当时鲁智深整郑屠的那一段,当真是看一次笑一次,他对人家说“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又说“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最后还说“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这几句话一看就是在消遣郑屠了,可怜郑屠当时心里也是对鲁提辖有畏惧之心,乖乖切好了肉以后,不仅没拿到工钱,把命都送进去了。

  看到鲁智深打郑屠的时候,我恨不得跑到书里去让他俩冷静冷静,可惜,一代好汉至此陨落,成了通缉犯。

  从《水浒传》在世间流传甚广时,世人对鲁智深一人的评价便是“侠义豪情”,“义气”等等,虽不否认这些看法,但在我看来,鲁智深拥有这些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夹杂着“暴躁”,“蛮不讲理”的特征。

  他上山当和尚也不好好遵循寺里的规矩,喝酒吃肉,大闹寺庙,打坏了金刚和亭子,引介他去当和尚的人陪了不少钱,看得我在书外面急的不得了。想让他按捺心思遵循礼数。

  但是他如果真的像普通和尚那样,也不会有这般让人记忆深刻的形象了吧。

  意料之中,他最后下了山,毕竟那等僻静的地方,是拴不住他的。

  他一下山,一碰到恃强凌弱的情况就要犯事。他暴打了小霸王周通,当然过程也是那有些“辣眼睛”的计谋,反正无论如何,赤条条地坐在人家婚床上,无论怎么想都是不堪入目.......我仿佛都能体会到当时周通发现自己怀里本该有的娇俏娘子变成了五大三粗的鲁智深时那种崩溃的心情了。

  鲁智深中途遇到了许多事,在这里就暂且不详细讲述了。

  他一路逃亡,到一个寺庙里化斋,寺庙里的僧人告诉他那里已经没了粮食,他一路冲进去,自己找到了正在熬着的米粥,便吃了起来,原文是这样的:

  “ 智深却把手来捧那粥吃。才吃几口,那老和尚道:“我等端的三日没饭吃!却才去那里抄化得这这些粟米,胡乱熬些粥吃,你又吃我们的!”智深吃了五七口,听得了这话,便撇了不吃。”

  看得出来,虽然鲁智深是一介粗人,可能没有不懂礼数,脾气还暴躁到极点,但心思还是很单纯的,在自己也很饿的情况下,还肯留下粥。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在危难时刻“留一口粥给别人”,所以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便感觉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当然,后来这寺庙遭受了怎样的摧残,我们.......暂且不提。

  鲁智深的一生也如同其他好汉那般跌宕起伏,会义气地帮好友,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

  对他晚年的那一段描写,其实也让人看到泪目。

  鲁智深晚年还是出家了,应对了他那“花和尚”的称呼。那时浙江潮信,他又以为是敌军来犯,抄起禅杖就准备迎战。

  而当他意识到其实只是潮信而已时,便生出了一丝沧桑感。

  英雄不复当年,却还是保持了本色,他一生杀贪官,斩恶人,直到晚年还保留了这样的性格。

  他最后是坐化了。

  综合整本书对他的描写来看,这是个年轻时耿直,暴躁却见义勇为的好汉,到了晚年,就成了淡泊名利的出家人。无论是哪种形象都深入人心,他所犯下的杀孽,统统是为了寻常百姓。如果他性情温和,就可能会成为清廉正直的朝廷官员;如果他再多一些心眼,就可能会成为统领万千大军的将军,不只是提辖。

  但他是鲁智深,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有着鲜明性格色彩的鲁智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智深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