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茶(散文)
文/谷晓风(张家界)
(一)
出风景名胜张家界,沿九曲蜿蜒的澧水河谷风光带一路向北,约五十公里,便进入张家界后花园——红色桑植。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属湘鄂边和湘鄂川黔中心革命根据地,当年,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元帅带领红二、六军团,在这块土地上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并于1935年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桑植山川壮美,景色秀丽,相较于张家界如诗如画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红色桑植又是另一番旖旎风光;这里群山耸立,草木葳甤,境内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云雾缭绕,不仅有九天洞、峰峦溪、澧水第一湾等自然风景名胜,更有林木茂盛的八大公山原始次森林;桑植物产丰富,由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向四周辐射,境内出产各种农副特产以及桐油、药材和茶叶,而在各种茶产品中,又以桑植白茶尤为著名。
茶分六种,白茶属其珍品,一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中所指巴山峡川,便是当今重庆一带,而重庆之东,则与大湘西一脉相承,同属武陵山系,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桑植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地貌差异性较大,气候变化呈垂直规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合茶业生产。
700年前,天下大乱,元朝大将乌良合台强征二万名云南大理“谷、王、钟”三姓白族青年,背井离乡组成“寸白军”跟随忽必烈征战荆楚,当时,荆楚大地久经战乱,地广人稀,瘴疠横行,实属一片蛮荒之地,为了治愈征途中水土不服,远离故乡的白族将士,便把产自苍山洱海的云南白茶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而一些舍不得骨肉分离的白族女子,担心荆楚之地不产茶叶,竟把珍贵的云南茶种,藏于戴在头顶的饰品“风花雪月”中随夫出征。后来战乱平息,多数“寸白军”将士都被遣返云南大理,少数部众则“溯长江,渡洞庭,温津澧,落慈邑”,来到桑植,乐其水土,这群历经艰辛的白族儿女,就此解甲归田,并最终落地生根于湖南桑植。而那些随夫远征的白族女子,也将云南茶种自头饰中取出,种植在桑植这片广袤大地上。
“家住云南喜洲睑,苍山脚下有家园……”,700年来,源自云南的一代又一代“寸白军”后裔,与桑植苗族、土家等民族不断融合交会,最终克服种种困难,把云南白茶的种植方法在桑植土地上推广开来,他们守祖训,遵古法,努力开拓创新,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这就是桑植白茶最初的由来。
山水张家界,桑植白茶香,凡到过张家界的旅游的客人,莫不对桑植白茶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好山好水出好茶,每当农历三月草木萌发,每当游人留连忘返于桑植山川大地,且不论是在幽深河谷,还是在高山之巅,但凡只要有茶园处,往往就会有一两首高亢嘹亮的采茶调,自桑植青山绿水间遥遥传来:
“哎——姐妹吔,一起采茶来 ……”
“三月采茶茶叶新,白族茶女托情深,茶树一根生到底 ,嫁郎难得一条心……”
(二)
桑植白茶富养丰富,功效齐全,富含活性酶类,平日常饮,能平抑血糖,明目护肝,提神醒脑,生津止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就是世人对桑植白茶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而久负盛名的白族三道茶,寓意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所选材料,也全自白茶中脱胎出来。
民国初年,桑植学子邓东霖东下汉口求学,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花销很大,学费更贵,每次上学,其父邓云衢都用特制的草纸,包上二两精制的白茶,让其带在身上,当时的汉口国民党驻军大员,久慕桑植白茶名气,竟不邀自来与其交易,学费多少,二两白茶便要价多少,一分不多,不分不少,不留余裕,再不多要,以免被人图谋钱财。
正是因为如此珍贵,桑植白茶便也成了历世历代不可或缺的流通物资,这产自武陵腹地峻秀山川的植物精华,与出自桑植的土特产桐油、五倍子一起,被一代又一代桑植人装进笆篓,搭乘顺水货船,在澧水船夫粗犷的号子声里,沿着九曲澧水下江垭,过慈利,渡洞庭,达汉口,换取长江中下游人见人爱的针头线脑、洋油细布、以及各种奢侈的海产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领导工农红军转战苏区,物质匮乏,缺衣少药,条件十分艰苦,漫漫征程中,不管是东下洪湖,还是西出川黔,桑植白茶都是红军将士随身携带的疗伤良药。当年转战湘鄂川黔边区的工农武装将士们,拿起刀枪,高举镰刀斧头旗帜,高呼着“为了下一代吃上大米饭,冲啊!”的悲壮口号,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
1935年,工农红军离开苏区,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誓师会上,成千上万即将离开家乡的桑植各族儿郎,在一首“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极其悲壮却又极其缠绵的歌声里,其母、其妻、其骨肉相连的兄弟姐妹,以及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们,每每都是强抑了心中难舍的离别之痛,将一包包白茶塞进亲人的怀里,长征路上一旦受伤,这些视死如归的红军将士,就会掏出珍藏的桑植白茶,再加些自己熬制的少许土盐煮成茶汤,一边清洗征途中留下的各种伤痕,一边品味藏于心底且至死不渝的思乡之情。
据史料记载,追随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的红军将士,仅桑植一地,就超出四千多人,解放过后,活着回归故乡的,总共不超过五十人,感怀于如此重大的负出与牺牲,如今,在湘鄂交界桑植龙山一带地方,传唱着一首缅怀亲人、凄婉悱恻的红色歌谣《望乡台》:
“茨岩塘边土家寨,
男儿血性好人才,
闹红下了望乡台,
你去了去了嘛没转来
……
你去了去了嘛要转来
人要留情花留苔,
望乡台上望成岩,
一年给哥做双鞋
……”
(三)
大美张家界,桑植白茶香, 然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桑植白族后裔,我终究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于茶之道,仅限于一知半解,虽也天天饮用,却只是日常拿来消暑解渴,难以领悟其中所含的神韵与精妙,之所以对桑植白茶情有独钟,那是因为桑植白茶于我、以及我的家族而言,蕴含着一份意义深远、且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1933年初春,桑植大地上战火纷飞,贺龙元帅领导的工农武装,在桑鹤交界处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反复拉锯,红军队伍遭受极大损失。为了扩充红军力量,当时在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一团任副团长的我的太爷谷楚才(他的名字,如今挂在中华英烈网上),趁着年关,带着我的任红军保卫排长的爷爷谷志宇,秘密返回了湖南桑植牛角乡福建坡保(现桑植芙蓉桥白族乡福建坡村)。待扩红任务完成,正值农历早春二月,父子俩带着动员来的五十多个穷苦兄弟,返身前往鹤峰堰垭红军总部驻地,刚走到湖南桑植与湖北鹤峰交界的金藏乡(现并入芙蓉桥白族乡)一片荒芜的茶园地,就突然与前来剿灭“红匪”的国民党石门保安团团长罗效之及其手下朱际凯(朱疤子)迎头相撞,一场惨烈的战斗随即在如血的残阳下轰然打响。一时间大敌当前,且敌强我弱,形势十分危急,我太爷和我爷爷当即占据一处地势险要的山垭口,凭着手中三长两短几支武器和几把大刀,拼死掩护刚加入红军队伍的几十名穷苦兄弟,向身后那块荒芜的茶园地奋力突围,几经博杀,弹尽援绝,我太爷和我爷爷父子俩,连同新入伍还没来得及留下姓名的三位红军兄弟,也把自己最后的身影撂在了桑鹤交界处那片荒凉的山垭上。
后来,稍稍长大,我便不止一次从家族长辈人传言中得知,就在太爷和爷爷战死的同一时刻,相距百十里外、正在家门口打理茶园的怀着我的父亲的我奶奶,毫无征兆便猛然一阵头晕目弦,忽一口鲜血喷薄而出,染红了眼前碧绿的茶叶尖,我奶奶就此昏厥过去,下半夜苏醒过来时,也随即传来了我太爷和我爷爷双双战死的惨烈消息。
太爷和爷爷二月战死,我的父亲六月背腹出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遗腹子,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我的奶奶给他取名谷忠孝,终其一生,我父亲都没见过他的父亲和爷爷,而我,更是不曾见过自己的亲生爷爷和太爷……
(四)
一杯桑植白茶,千年风花雪月,如今,当人们翻开一部桑植白茶发展史,所呈现的,分明就是一部白族儿女波澜壮阔的迁徙史和征战史,以及桑植各民族儿女血脉相连、团结奋进的民族融合史。
如今,浓烈的硝烟早已散去,在新一代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桑植老区人民又在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着力开发桑植白茶,开启了新时代新的征程。
大道至简,这是一句哲言,传统的桑植白茶制作工艺,恰好遵循了这一自然法则,千百年来,桑植茶农凭借一双勤劳之手,自山岳涧川采来一茎一叶,不经杀青,不经念揉,只是任其简单地萎凋烘干,就可制成上好的白茶茶饼,要饮用时便捏出少许,适量冲入烧开的山泉水,一杯色味俱全、香满四域的桑植白茶,很快就能呈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勤劳勇敢的桑植人民并没有就此停下探索白茶新工艺的前进步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如今,桑植各级党政领导和茶业集团,团结广大茶农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经反复实践,又在晾制传统茶艺基础上,进行六大茶类的工艺融合与创新,加入了“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饼”等新工艺,创新优化了“养叶、走水、增香”等新技术。经此改进的茶产品,具备汤黄亮、味甘醇、孕花香、回味长、便携带、耐储藏、可增值等诸多优点,初泡时花香甜香交融,复泡时甜香花香起伏,颇具一种“新工艺,老茶味”的新境界。而且,根据桑植白茶的来历传承,又顺手拈来白族少女头戴的花饰“风花雪月”为其重新命名。白族少女之头饰,垂下的条穗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代表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经此改进,如今的桑植白茶,就以“风、花、雪、月”作为新的品级标准,一经投放市场,竟然口碑良好、反应不错,推出了一系列桑植白茶新品牌。
前不久,我前往桑植龙潭坪镇溪口村,参与溇澧茶厂的施工建设。溪口村地处桑鹤交界处,这里正是桑植着力打造的几大白茶生产基地之一,而离此不远,恰又是当年太爷和爷爷带领穷苦红军兄弟浴血拼杀、曾经荒芜、但现在又重焕生机的那片青葱茶园。工余之际,当我登上茶厂对面的峰顶,眺望山垭口那片郁郁苍苍的万亩茶园,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云上张家界,桑植白茶香,为了实现这种美好的生活愿景,无数与我太爷和我爷爷一样的革命先辈,已把满腔热血泼洒在桑植这块红色大地上,如今,面对这无数鲜血浇灌出来的勃勃生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循着先辈的足迹,大步向前呢?
桑植白茶,源溯洱海,风花雪月!
桑植白茶,红色传承,香飘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