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ge

Judge的中文翻译有很多种语意,在不同语境中意思都有些差别,大体有审判、判决、判断、推断等含义,不过说到其中最符合今天主题的,就属“判定”这个翻译。


在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每天都有许多事或者许多人需要我们去应对,而为了更好的完成事情,更好的应对我们接触到的人,我们就需要提前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之后才能“确定”该如何做,这也就导致,因为个人认知或者信息收集的问题,我们的“判定”很容易出错,从而导致所有后续的工作全部出现偏差。

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相对有限的信息去“判定”一件事或一个人是我们的本能的思维模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归纳法、演绎法”。作为我们思考的基础逻辑,两种方法都有其缺陷,而我们很多错误的“判定”,其核心原因就是思考逻辑的缺陷所致。

通常的思维逻辑:

1、通过一些个体特殊性的总结归纳,根据个人的认知系统,得出具有群体共性的结论。(归纳法)

2、由群体共性的特点再反向推导得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具有这个特点。(演绎法)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因为个人的主观意识、认知局限、信息量不够充分等等原因导致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基础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举个例子:

问题:“相不相信中医?”

说一个常见的答案:

1、相信!因为西医没有治好我的病,但中医治好了!

2、不相信!因为中医没有治好我的病,但西医治好了!

这个答案的核心是这样一个逻辑:

1、因为我个人求医的经历(可能是一次也可能是多次),我对整个中医/西医领域做了一个判定;

2、以后所有的病痛,不管是不是以前有过治疗历史的,我都不会优选被我定性为“无用”的医疗方法。


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而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避免“本能”的风险。

所以,当我们在内心深处不自觉的做出了对于某件事或某个人的“判定”结论,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个结论很有可能是不客观的,为了更好的验证结论,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观察,在最终确认之前,对于自己的某些判断要抱有一定的存疑心态。

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表现形式”,不轻易“judge”别人,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更是对自我品牌价值的维护。


无论是出于“八卦”之心还是急于证明自己,在当我们忍不住要“judge”别人或别的事情的时候,记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Ju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