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前的张国彦墓

      张国彦,字熙载,邯郸明、清故城北门里人,邯郸本地人俗称张三。他是邯郸城内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在我的少年时代,关于张国彦的民间传说很多,也很神奇。最流行的一个传说是,皇帝让他率军为前线打仗的将士运送粮草,途中遇到暴雨,沒有把粮草运到前线,朝中奸臣乘机诬陷他谋反,张国彦遭到冤杀,后皇帝查明真相为其平反昭雪,但张国彦的首级早已找不到,皇帝下令按照张国彦的模样,以半个金头_半个银头的形式制作了张国彦的头颅安在遗体上厚葬。张国彦的墓地就坐落于邯郸城西的丘陵上。

   

      由于历史上这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使我从小就对张国彦的墓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的好奇与对神秘传说的兴趣,使我一再产生了探秘的冲动。1964年仲秋的一天下午,放学之后,正上小学四年级的我,约好蔚庄村的同学张建国、张自增、蔚同安等人,背起书包,跨过学校西边的京广铁路,翻越几座长满荊棘的丘陵,一路向"张三坟"走去。上世纪60年代的邯郸铁西丘陵地带,连绵起伏的丘陵上长满酸枣、苍耳、野葡萄和茅草等植物,丘陵下的沟沟壑壑,这里那里冒出一股股泉水,形成一条条细细的小溪。丘陵的半坡与丘陵间的平地,布满了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坟墓,每到夜间,点点"鬼火"在离地面不高处忽忽悠悠地飘来飘去,加之这里常有野狼和獾等野生动物出沒,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但这里又有着照眉池、梳妆楼、插箭岭等战国时期的遗迹,尤其是那个著名的照眉池,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王后、王妃及宫女们梳妆打扮后以照眉池的一池明镜般的清水映照自己容颜的地方。这一池清水,净若明镜,无论天旱还是多雨,池里的水总是不多也不少,十分神奇。少年时的男孩子,总是对神奇又向往又有些恐惧,而这片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的丘陵里,隐藏着说不完的神秘故事,更勾起我们探秘的欲望。

  那一天,午后的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热,走在丘陵峡谷间,酸枣棵的尖刺不时扎破裤子和手臂,身上还扎满苍耳的果实与一种叫作"鬼刺"的东西,不时有松鼠与野兔蹦蹦跳跳地出沒在酸枣树丛与野草之间,蝈蝈的叫声时起时伏,这里那里,还不时出现塌陷的坟墓乃至暴露的死人遗骨,好奇心使我们忘记了恐惧,只是急急向张三坟奔去。

    下午五时左右,终于来到传说中的张国彦墓,只见这个很大的墓地坐落在丘陵一个相对平缓的平地上,自南至北,是东西两列已经残缺不全的石人石马,这是神道,石人石马向北尽处,是一座基本完整的青石牌坊,牌坊横梁上依稀可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字样,牌坊仍不失其巍峨壮观的气派。几处石碑,屹立于赑屃之上,字迹尚清晰可辨。由此向北,是一口巨大的琉璃檐井,井口周边,长满伸着长须的野葡萄藤蔓,从井口俯身下看,井壁长满青苔,井的中段,横亘着两根一尺见方的木梁,分别有两根粗粗的铁索,垂吊着一口紫红色的棺材,这巨大的棺材里,就是张国彦的遗体了。棺材下方,黑森森的井在手电的照射下冒着寒光,虽是仲秋,外面的太阳炙热烤人,但井里仍散发出阵阵凉气。看完张国彦奇特的墓葬,小伙伴们在墓地采撷野葡萄,酸甜可口,十分好吃。站在墓地观望四周,群峰叠翠,莽莽苍苍,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原始风光。

    可惜的是,这一处邯郸著名的历史遗迹,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毁,荡然无存。

张国彦和其夫人蔚氏的合葬墓碑

      张国彦的名字连同他的坟墓一起,早已淹沒在历史的风云里,为了弄清诸多历史的迷团以及笼罩在他头上的神秘光环,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有关历史资料,现已基本查出相关的史料:张国彦,邯郸老城北门里人,邯郸市第一中学丛台下的老校区是其故宅,丛台公园的大部分是张宅的后花园,一中老校区的故宅毁于1966年3月22日下午4时半左右邢台7、2级大地震的强烈余震。

      张国彦"幼年以孝闻名乡里",明朝嘉靖壬戌年考中进士,授任襄陵县令,在其任上由于政绩显著升为兵科给练,后调转为户科与礼科都给,在任期间,多所建树,如奉召对策,规劝皇上教导臣民要节俭、多储备,婉言劝阻皇上购买珠宝等。后因张国彦直言敢谏,得罪当国者,被调出京城,出任山西左参政,在这之后,历任山西按察、江西左布政。由于他为政清廉,秉公执法,赏罚严明,待人亲善宽容,得到皇帝谅解,嘉靖帝亲召其入京做顺天府尹。一次,张国彦借皇上求雨的机会,上书陈述京城百姓困苦不堪的情况,后来调任副都御史,巡察湖北郧阳,不久又巡察顺天府,升迁为户部侍郎,主管国库与军需物资,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时有房山县民史锦用开矿之说迷惑嘉靖皇帝,他连续多次上书竭力劝阻,皇上终于停止了开矿之举。尔后,张国彦协理兵部尚书,当时驿路毁弃,往来传递信息十分缓慢,每每耽误军国大事,张国彦奏请皇上设置背包军马,并让京城附近的派往守边的人回乡补充军队,此举使得军政消息畅通,京城百姓十分感激。以后日子里,张国彦统率蓟、辽与保定的军队,晋升为兵部尚书。甘肃洮河发生兵变,他奉命前去征讨,一举平息兵变,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嘉靖帝将其加封太子少保,赐给有鱼图绣的官服,享受国家一等俸禄。

    在张国彦亡故的原因上,我从清朝康熙年间以及民国时期邯郸历史名人王琴堂編纂的《邯郸县志》,日伪统治时期伪县长郭化民编纂的《邯郸县志》的有关史料上,均无查出张国彦是被冤杀的纪录,更能说明情况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现存丛台公园七贤祠碑林里的《张国彦墓志铭》更无一字一句载明张国彦是被嘉靖皇帝冤杀的纪录。相反,历年的《邯郸县志》均载明:张国彦年老,申请退居,而嘉靖皇帝极力挽留,让其改任刑部尚书,以解其兵马劳顿之苦。在刑部尚书任上,张国彦上任不久便与世长辞。在他去世之后,嘉靖帝痛惜不已,又加封太子太保谥号,派遣朝廷重臣主持治丧,待遇比其他臣子高出一等。

      史料及墓志的记载,应当是准确的。想起少时听过的关于张国彦的身世及亡故的传说,张国彦被奸臣陷害而遭冤杀,沉冤昭雪找不到头颅,皇帝以半个金头、半个银头厚葬的传说,以及旧时邯郸有一出地方小戏在演绎张国彦历史故事时,张氏之女偎依在其父的金头、银头时痛哭的一句戏词:"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的荒谬,那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的低俗而为之。

    罩在邯郸历史名人张国彦生前与逝后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写这篇文章绝不是为一位封建时代的皇帝重臣歌功颂德。封建时代的旧官僚,有其违反历史进程为封建朝廷保驾护航,压迫人民的一面,也有一些清官如山西的于成龙、山东的刘罗锅等,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遗憾的是,邯郸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文化遗迹沒能留传下来,以至于"邯郸历史文化遗传只能听而不能看",就连现代革命历史上的红色文化遗迹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晋冀鲁豫军区、《人民日报》报馆、冀南银行故址也是在近几十年被拆除,割断了历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件不可复制的憾事。

 


人民日报社邯山区旧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十三年前的张国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