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

个人品牌就是个人在工作中显示出的个人价值,它就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样拥有知名度、信誉度和忠诚度。

                              ——管理学家宋新宁博士

本着“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的态度,我在百度百科里查到关于品牌的解释是: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巩固原有品牌资产,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

图片发自App

要想建立个人品牌,那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这与产品或企业的品牌是一样的,只有一如既往地给大家反馈同一种积极的信号,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了品牌。

那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看见效果呢,或许三年五年,或许十年八年都不一定,但是,只有你能坚持到底,你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世界上95%的人,都在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再问问身边的朋友,那些做着别人眼里的体面工种的,工程师、公务员、教授、作家们,谈起工作来也是一肚子苦水,或咬牙切齿或唉声叹气,简直恨不得明天就辞职。除了各种二代,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需要养家糊口,说走就走的个性是不能随便耍的。

现世苦楚,又不能随便脱离自己的主职工作和第二身份,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工作外8小时去寻找或塑造另一个自己,进而发展出个人品牌?建立个人品牌,首先考虑兴趣爱好

早出晚归谋生计已如此艰难,唯有兴趣爱好,才能让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坚持做一件事。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双重职业》中的英文Slash,“斜杠青年”。

假如有两个千万富翁,单位时间货币价值在1.1k以上(算得上高净值人群,新中产),在事业之外,一个爱玩车子,一个好买房子,那么几年以后谁会比较有钱?前者可能会失去千万富翁的资格,因为车子是消费品;后者有机会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因为房子往往会增值。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可它告诉我们,爱好是可以分成消费型爱好和生产型爱好。看电视、玩网游、逛淘宝、泡夜店等吃喝玩乐项目,属于消费型爱好;下厨房、学画画、玩乐器,运动健身等可以产生看得见的成效的,是生产型爱好。相对阅读来说(最近沉浸在樊登和吴晓波书友会),有人爱读非虚构类,往往能学以致用;而有的人只读小说作为娱乐消遣,过目就忘,所以阅读这件事不能直接被归类。

图片发自App

生活中,我们如何区分消费型爱好与生产型爱好哒

第一,门槛不同

消费型爱好的门槛很低,几乎是零门槛,只要有闲有钱就好。生产型爱好前期需要高额的自我投资,还要你一边学一边总结反馈。生产型爱好,起步较慢,投资需求持续,壁垒也高。吃喝玩乐谁都会,才华可没那么容易被复制,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也不单单靠嘴说说。

第二,输出价值不同

消费型爱好,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一种被动按摩。十万个笑话的爱好者里,也出不了一个喜剧之王,百万个吃货中,也未必能有一个美食家,一年看一百本书,如果方法不当,读再多不内化吸收,也不过是看的量多…葡萄酒品鉴很容易,但成为国际品鉴师非常难。输入很容易,输出就很难。

在年轻的时候人们只会说,一定要阅读和旅行,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现在回想一下,这种观点多么鸡汤啊。越长大越发现,成年人被欣赏,简直是一种刚需。

第三,长期回报不同

拥有了生产型爱好,只要长期坚持下去,总能获得技能增长。用李笑来的话说,等你走上了对的路,时间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这种复利是可怕的。逆流而上,同行者少,意味着竞争者也少。你在某个领域成为了大咖,或者修炼出了超越他人的硬本领,那么这个爱好就不只是爱好了,它会成为你的个人品牌。就像张萌萌姐不止在演讲、英语、时间管理、声乐钢琴等领域的自我价值(双十二一直播关注张萌萌姐)。

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也指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的至理名言,我们也已经从人怕出名猪怕壮进入了人要出名猪要壮的时代。


图片发自App


❤ ❤ ❤我是秋之白华白之秋,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可以点赞、留言或赞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之余,如何打造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