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打造“教养型”儿童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学习型”的儿童房、学习环境的打造。但实际上,今天家长对儿童教育已经远不仅仅是“学习”可以概括的了。


学科教育的辅助,只占家庭教育里面的一小部分。

如果把一个孩子的童年期成长,理解为对“三养”的掌握,分别是:教养、学养、修养。对应的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教育。

所以我们说的“教养”,其实是指通过家庭教育的积累,养成个人习惯、特定心智模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的简称

按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广义定义,家庭教育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其范围如下:

(一)亲职教育(如何做好父母);

(二)子职教育(如何做好子女);

(三)两性教育(如何面对性);

(四)婚姻教育(如何面对婚姻);

(五)伦理教育(如何面对社会);

(六)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如何参与家庭管理)。

儿童房能不能辅助家庭完成教养的工作呢?

子职教育、两性教育、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和儿童房密切相关。

儿童房的本质就是孩子的私人领域,自我的外部体现,父母如何对待这个空间,决定了孩子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承担责任、管理生活,甚至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如果父母只把儿童房看待为一个睡觉的地方,那么孩子就会认为,除了睡觉以外,所有生活都不能和父母分开,都应该由父母无条件安排,自然养成踢一下动一下,不会主动承担任何责任的习惯,包括学习读书的责任。

如果父母只把儿童房当成孩子睡觉和储物的空间,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也很难有创造性、创新性的想法诞生。

如果父母太晚和孩子分房,孩子就无法清晰理解两性的概念,无法树立起人和人之间的界限感认知,那么性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随着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言传身教会越来越难起到作用,孩子从环境和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就能感知到某种言行不一,他们会越来越多地说“不”来挑战家长的权威

一旦孩子形成了把自身遭遇的所有难题、问题都推到他人身上,不想积极承担责任的思维模式,就很难改变,进一步成为进入青春期后的拦路巨石。

最近开学在即,出现了大量学生自杀的事件。一方面是放假时间过长叠加开学压力带来的焦虑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孩子无法面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无法独立处理情绪和困难。这是很值得每个家长警惕和思考的。

儿童最终能否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既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也需要配合家庭环境来传递教养技能,这些不是学科教育可以取代的。

儿童房应该如何去规划“教养型”环境呢?

儿童房能起到的家庭教养效果有五种,分别是:

1、自理习惯与责任感养成

2、学习习惯与专注力养成

3、情商与情绪管理习惯养成

4、两性认知与界限感树立

5、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养成

自理习惯与责任感——

通过合理的功能性家具规划,和家居产品的应用,构成适合儿童生活路径和身体形态的生活空间,其本质上让孩子在自理上做到力所能及,在视觉上,形成责任激励

这里面包括了书桌、书架、床铺、收纳空间等等的整理,以不断的取用、归位、整理、更新,这样的循环,理解自理的作用和意义。比如方便操作的衣柜和收纳柜;随处可以收纳的小型书架;合理的床铺高度与深度等等。

这一点的原理,其实和收纳整理术有点类似。

学习习惯与专注力——

通过阅读空间的有效规划,学习书桌椅、、书架、照明灯具等家具、家居的应用,构成有节奏感的学习与生活作息节律。

比如灯具选择更符合健康用眼习惯,优化用眼时间;定时开关让光线自然唤醒赖床的懒惰;书桌椅的合理选择和高度调整,减少学习疲劳产生;任务记录板的设置,让学习的计划更加直观可管理;合理的学习素材收纳空间,减少寻找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等等。

情商与情绪管理——

通过儿童房的隐私遮挡物设置、情绪疏导物品和空间色彩的引导,来养成孩子自我情绪调节的习惯与能力,培养观察、分析与判断情感、情绪表达的能力。

比如以半封闭的高床床底空间、帐篷内的个人隐私空间作为儿童情绪安全岛,让孩子独立解决分房初期的害怕情绪,比如通过房门和沟通板的设置,来让孩子先自己处理情绪,再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等。


五种以儿童房为基地的环境教育效果,都需要以父母介入规则的制定,加入量化的奖惩机制来配合,且需要家长一旦设定好环境和规则,则严格执行,让环境来起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他律的效果,才能起到 “教养型”儿童房的真正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