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罗马尼亚人表示没听说

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日本东京大学一位化学教授池田菊苗无意中发现海带中有一种“谷氨酸钠”的物质,于是味之素就在试验室里被发明了。

然而作为一名典型不吃海鲜(fructe de mare)的罗马尼亚老百姓,味之素是啥并不重要,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发明的存在。

image

事实上,味之素,也就是味精,西方很多国家的人都不吃的。

那味精在西方用英语怎么说呢?

首先英语里“味精”是用化学成分的缩写来表示的。也就是“MSG”,全称是 monosodium glutamate 谷氨酸单钠。

image

可是MSG是英语缩写,罗语并不能拿来直接用,拿来用了,罗马尼亚人也不理解。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翻译的本质问题了。翻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直接把味精的化学式翻过去?也不管罗马尼亚人能不能听懂?当然是不行的。

翻译的本质,是从一个文化背景的语言转换成另一个文化背景的语言。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在罗首都布加勒斯特,我认识一个中国厨师朋友,他自己创业开了中式快餐店。罗语水平一般般,属于那种能交流但仅限简单语言的非科班出身的那种,不过他交了一个当地的女朋友,所以语言实战能力还是可以的。有一次跟他交流中,谈论起“味精”罗马尼亚语怎么说的时候,他的回答,让我至今找不到更好的翻译方法。他说他在厨房工作的时候,助手是罗马尼亚人,他表达“味精”就说:sare chinezeasca(中国盐 的意思)。我听了就震惊了!

image

要知道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就算是盐也是“日本盐”吧,怎么是中国盐呢?可是这不妨碍他跟罗马尼亚助手的沟通啊。而且他表示他并不知道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他只管能解决厨房交流问题,炒菜的时候没那么多时间说很长的话。

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启发。你看虽然这位厨师朋友罗马尼亚语并不算出色,但他的实战能力令我佩服。不知道日本人看到了会不会气死。

今天分享的关于味精的故事,从味之素,到MSG,再到sare chinezeasca。其实味精外语怎么表达,是表面的,核心的点在于能不能翻过去之后对方文化背景的人,能够马上理解。

⭐️顺带提一句,不知道在布加勒斯特的日式料理餐厅,是不是叫sare japonezeasca呢?

我的留学生活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语

日本

日语

味精

味之素

MSG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人发明的味之素,罗马尼亚人表示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