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之才,光风霁月;林徽因之美貌,透过那一张张尚未有色彩的照片,至今仍摄人心魄;她是那个时代绚烂芳华中最明艳的一朵;才冠当世,貌倾举国,情感生活也如春天的童话,浪漫而幸福。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祖父林孝恂是清光绪十五年进士,是清末创办新学的先驱;父亲林长民才华超群,儒雅倜傥,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法系,民国初年曾任司法总长,是一位既有诗人气质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林徽因的母亲是浙江富商的女儿,是个旧式妇女,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林徽因16岁时,政府委派父亲赴欧洲为期一年半的考察,父亲决定带女儿一同前往欧洲。第一让她增长见识;第二让她有机会了解父亲的“胸襟怀抱”;第三让她暂时脱离繁琐的家庭生活,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普通人家的女儿早早嫁为人妇,觅得人生的归宿。林父志向高远,超脱世俗。他对女儿的期许,决定了林徽因对自己人生的期许。

图片发自App

林徽因的命运有幸地有两位父亲为她领航,一位是他生父林长民,另一位是她后来的公公梁启超。

林徽因跟着父亲游历了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比利时。欧陆大地的人文和风情,深深沉淀在少女林徽因心里,铺就了她成长的文化底蕴。这个时候,一个叫徐志摩的年轻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伦敦大学读博士,后又转到剑桥读文学。

在伦敦时,徐志摩频频拜访林长民,随着往来的增多,他渐渐被林徽因的美丽和艺术气质吸引。徐志摩和林徽因在文学、诗歌、戏剧很多领域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林徽因读书很多,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她流利悦耳的英语,都令徐志摩着迷。

暮春时节,他们漫步剑桥,看三一学院、国王学院的古老建筑,看夕阳的光辉笼罩四野,听教堂的钟声在寂静中响起……

诗人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并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尽管他与妻子张幼仪结婚六年且有了孩子。

林徽因被徐志摩热情奔放的性格、孩子似地天真打动了。但是林徽因很快认识到徐志摩绝不是自己的选择。

林徽因回国后,在两个门当户对家庭双方父辈的安排下,她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相知相爱了。梁思成学业优异,爱好广泛,是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林徽因美丽灵动,梁思成幽默诚恳,相似的家庭背景、相投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彼此倾心相许。

图片发自App

思成从清华学堂毕业后这对恋人一同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从那时起,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选择和事业选择结合在了一起,这份选择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这对恋人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才结婚,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婚后他们前往欧洲3个月。期间他们考察了欧洲各地的著名建筑。婚后携手同游的旅程,是他们永结同心的蜜月,也是他们与建筑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蜜月。从此他们的一生与建筑艺术为伴。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应聘到东北大学组建建筑系。他们希望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系,结合中国的现实和文化传统融汇现代建筑教育思想,培养出本土的建筑大师。

1929年,徽因和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起名“再冰”,以纪念孩子的祖父――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先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院系被迫南迁,梁思成辞去了教职。东北大学几年的教学实践,也为梁思成后来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1932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起名“从诫”,以纪念宋代的建筑学家――李诫。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继承他们事业的建筑学家。看着新生命,徽因为儿子写下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图片发自App

北总布胡同3号,20世纪30年代,直到抗战爆发之前,思成、徽因一家都住在这里。徽因的母亲、弟弟,以及梁林两家其他亲戚,还有用人、车夫、厨子。家里最多的时候有17张床。

每到周末,朋友们常来这里聚会。20世纪30年代京派知识分子群体中,林徽因家的客厅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

这里发生过无数的思想碰撞,和这些朋友们的交流成为徽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徽因作为客厅的女主人,她的健谈和见识是朋友们公认的。

这是林徽因一生中最为安宁,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日子,也是她一生中最为风华明媚、光彩照人的日子。

作家萧乾晚年时在一篇回忆文章《才女林徽因》中写道:“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够像18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维尔,把她那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

与他们比邻而居的,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他就是将林徽因深植于自己的心灵花园的那三位站在不同领域塔尖的俊才中的一位。另外两位自然是梁思成和诗人徐志摩了。

金岳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金岳霖活了89岁。晚年和梁林的儿子梁从诫生活在一起,梁从诫叫他“金爸”,待他如同自己的父亲。金岳霖与梁林的情义延续到了下一代,陪伴他走完了一生。

抗战爆发,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林徽因的生活。

1937年,北平沦陷。思成、徽因离开日本人占领的北平,向南方迁移。他们从北平到天津,到烟台、潍坊、青岛,再到济南郑州,最后才到长沙。

徽因一家人在长沙火车站附近租到一处民房。后来在日军空袭长沙,徽因和思成一人抱起一个孩子、挽着母亲冲出来,他们住的房屋中弹,紧接着飞机再次俯冲,又一批炸弹从空中落下,就落在他们全家人旁边,幸运的是这批炸弹竟然没有爆炸。

后来长沙成了战区,他们一家人逃难到昆明。途中林徽因得了肺炎。一到昆明,梁思成也病倒了,年轻时的车祸导致脊椎受伤,长途跋涉导致旧疾发作,后来又得了牙周炎,水都不能喝,医生拔掉了他满口牙齿。

这场战争,不知使多少中国家庭遭遇灭顶之灾。这场战争,也彻底摧毁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健康。

1939年9月,日军从越南长驱直入突袭昆明。1940年,他们全家从昆明转移到四川宜宾南溪李庄。李庄是个小山村,远离现代城市,也远离了战争。长期的劳累也严重的营养不良,刚到李庄不久,徽因就病倒了,肺病没有得到医治,恶性发作,这次病情来势汹汹,高烧不退、咳嗽不止。从这年起,徽因长期卧床,再也没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过。

这年,她才36岁。

在这偏远的西南乡村,在贫瘠的物质环境中,金岳霖的哲学研究在继续,史语所的历史语言研究在继续,营造学社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也在继续。

图片发自App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

1946年2月,林徽因到昆明养病。7月,随着抗战时期栖身西南的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回迁,徽因、思成一家回到了北平。

他们开始在清华大学组建建筑系。梁思成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清华建筑系从开办至今,都是清华最好的专业院系,成为清华的骄傲。

1949年,梁林夫妇参与了国旗、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病倒,住进了同仁医院。同年,全国建筑界开始了对“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思想”的批判。

这场批判运动如同一场暴风雨,直接打击着重病中的林徽因。当她和思成终身尊奉的学术信念和美学原则遭遇粗暴否定,被批判得一钱不值时,她重病的身体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

这一年,她才51岁。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她的一生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怅,但没有鄙俗。对于爱美、爱艺术的胜过爱自己生命的林徽因来说,51岁离开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遗憾。她用她的一生释放了全部的爱和热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才女林徽因)